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只能吃没有米粒的野菜汤度日,七天没尝到粮食,白天也只得睡觉。一天,颜回讨了米回来做饭,饭快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抓取锅中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并端上饭食。孔子装作不知颜回抓饭之事,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  相似文献   

2.
孔子认错     
朱芸 《阅读与鉴赏》2008,(12):45-45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饭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看到,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说:“刚才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相似文献   

3.
孔子认错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饭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看到,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说:“刚才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被人围困。整整七天没吃到一粒米,饿得他们白天也躺在床上。这时颜回弄到一点米,连忙烧火做饭。饭快熟了,孔子远远地看到颜回很快从甑里抓了一把饭吃了。不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恭恭敬敬地来拜见孔子,请他进餐。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60):63-64
<正>说起延迟评价,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则孔子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陷入了困境,一连7天都没有吃到粮食,只能吃野菜度日。一天,颜回几经周折才要来了一些米,回到休息地时,他看见孔子正在睡觉,没敢惊动孔子,直接烧火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醒了,他看到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吃掉了。孔子有点生气,但没有当场点破,而是装作没看见,静静地坐着。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  相似文献   

6.
<正>《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的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  相似文献   

7.
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只能吃没有米粒的野菜汤度日,七天没尝到粮食,白天也只得睡觉.一天,颜回讨了米回来做饭,饭快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抓取锅中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并端上饭食.孔子装作不知颜回抓饭之事,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饭食弄干净了去祭先君."颜回回答说:"不行,刚才灰尘落进饭锅里,扔掉沾着灰尘的食物是不吉利的,我就抓出来吃了."孔子叹息着说:"所相信的是眼睛,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是不足以依靠,要记住,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颜回做饭     
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只能吃些野菜,七天没有吃到粮食了。这天,颜回去讨了点米,然后做饭。饭快熟了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偷偷地抓锅里的饭吃。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诸多的弟子中,老先生最欣赏、最钟爱的恐怕莫过于颜回了。对于颜回的志向、品行和道德,孔子曾赞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悲伤得不能自已。然而尽管如此,颜回还是被恩师孔子怀疑了一回。那年,孔子领着众多弟子到处奔波,困于陈蔡,“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吕氏春秋·君守》)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米粒未进,孔子深感体力不支,只好白天睡觉了。颜回讨回米烧起饭来,孔子迷迷糊糊闻到了饭的香味,他眯着眼睛看颜回在灶上忙活。谁知,他看到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相似文献   

10.
一、静下来倾听真相 子路看见正在烧饭的颜回偷饭吃,便告诉了孔子和其他弟子,孔子既没有责怪颜回,也没有在众弟子面前轻率地批评颜回,而是让弟子们不要再提此事,弟子们都很纳闷。吃饭时,孔子说:“我想先用这饭祭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被匡城人“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极度困顿。孔子的门生颜回好不容易弄到了一点粮食,就连忙生火煮饭。当饭快要熟了的时候,孔子偶然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吃了,他很不高兴,于是,就对颜回的为人产生了怀疑。过了一会儿,颜回把饭送到孔子面前时,孔子故意说:“刚才我打瞌睡时梦见了死去的父亲,  相似文献   

12.
孔老夫子是圣人,是谁成就了孔老夫子的圣人称号?是他自己.抑或还有别的人?《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则孔老夫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话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饭快要熟了时,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  相似文献   

13.
据《吕氏春秋》卷十七记载,孔子带着门生周游列国时,被匡城人“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极度困顿。门生颜回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粮食,连忙生火煮饭。当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吃了,很不高兴,对颜回的为人产生了怀疑。待颜回把饭送到他面前时,他故意说:“刚才我打瞌睡时梦见死去的父亲,想祭奠他老人家,饭要干净才行。”颜色连忙说:“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煮饭时,烟尘掉在锅里,我不想把饭都泼掉,又怕先生吃了烟尘,于是我就把这一团脏饭抓起来吃了。”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心里很不平静,感…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一路旅途劳顿,饥肠辘辘。时值兵荒马乱,食物奇缺。这天,学生颜回十分为难地寻到一些白米煮饭。饭熟之际,孔子见颜回先盛取了一点米饭,犹犹豫豫地放进嘴里吃了。孔子有些生气,他想教育一下弟子。到吃饭时,孔子煞有介事地对颜回说:“我刚才梦见祖先到来了,我想,用干净的米饭来祭祖吧!”颜回慌忙回答道:“这锅饭已被我吃过了一口,不能再用来祭祖了。”孔子厉声问:“你为什么先吃?”颜回红着脸解释说:“刚做好饭时,我发现有烟灰落在了米饭上,把米饭染脏了一点。我取出那点脏米饭准备扔了,又觉得很可惜,于是就放进嘴里吃了。”孔子听了释然。  相似文献   

15.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  相似文献   

16.
曲阜颜庙     
山东曲阜颜庙,又称复圣庙,是为祭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而修建的庙宇。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名回,字子渊,所以也叫他颜渊。据史书记载,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颜回是家境比较贫穷的一个,他身居陋巷,箪食瓢饮,生活极其俭朴。颜回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对待同学的态度又非常诚挚,孔子称赞他是“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颜回对孔子的学说也学得最好,一再受到孔子的赏识。当颜回三十二岁短命而亡后,孔子大呼“天丧予!天丧予!”哭得十分伤心。正是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对颜回也恩渥备至,修建了奉祭他的庙宇。  相似文献   

17.
<正>"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孔子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并以“德行”冠于首位。在评价学生时,孔子也总是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在三千弟子,七十贤人中,孔子最喜欢、最称道的,就是居于“德行”之首的颜回。孔子说,“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以下引《论语》,只称篇名)“回也其庶乎!”(《先进》)颜回的道德修养,差不多达到顶点了吧!颜回不幸短命,孔子悲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对于颜回的死,孔子哭得很伤心,  相似文献   

19.
颜回是孔门众弟子中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二是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三是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子路简论     
孔门诸弟子中,子路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论语》有41章提及,由此可见他当日的的活跃。他尚勇的精神,坦荡的胸襟,以及勇于诘疑而又虚心服善的品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的看法,认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所谓“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而实际上,孔子对子路也相当器重,感情极为深厚。颜回早夭,孔子有“天丧予”之叹;子路死于卫国之乱,孔子为之覆醢,在在表现出孔子对他们相知之深,期待之厚。大体上,子路和颜回代表了孔子的两个方面,两个极致:进取与潜善,立行与坐议;阳刚与阴柔;治世与修身。本文拟就子路的生平与思想钩勒出一个轮廓,并与颜回作一横向的比较,希望能对孔子思想的研究有所帮助。因为笔者认为,研究子路,是研究孔子的一道桥梁,一队偏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