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老人曾经说过:“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字——死。”死是我们每个人不能不猜的谜!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死的恐惧、悲哀,面对死的激越、达观或卑琐、无耻,乃至于各种困惑、反思和各种处理习俗,构成了一部围绕人之死亡的奇特图景。《死亡哲学》正是从哲学的角度破译这奇妙之谜的可读性很强的一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
在澜沧江中     
我在黄昏时分进入澜沧江的水中。那是炎热的夏日。澜沧江是红色的,因为水在奔下高原的途中,被泥土染红了。我一丝不挂,进入水中。大河像液体的风,环绕着我。又像无情的手,将爬在我皮肤上的热,一片片刮掉。我则像一棵风中的树,在水中摇摆。水是温凉的,我在这新鲜的温度中丧失了对世界的意识。像在古代的黄昏渡过这条河流的豹子或狼那样,  相似文献   

3.
《记者观察》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回顾1999年国际形势的文章,我迟迟交不了卷,觉得这篇文章不好写。过去这一年的国际形势,既不像乐观主义者曾展望的那样喜人,也不像悲观主义者所预言的那样令人沮丧。1999年国际形势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4.
300多年前,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将独立于千变万化世界中的人的思考,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放之四海的哲学命题,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地上,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小书大智慧     
选读这本书,或许只是因为书名显得略有感性,对于那些名字太宏大的书,我总是怀着惶恐,怕自己不是看不下去就是看不懂。拿到这本书,诧异其体积之小巧,想象它与"历史"沾点边,加之又是专业课推荐书目,总不该"轻薄"至此吧?一天便读完这本小书,远比板砖似的大部头更适合我这种耐性差的人,不禁在惊讶之余暗喜。初读此书,要不是书名带有"新闻"二字,我会以为自己在读与新闻专业毫无关联的随笔集。的确《,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只是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作者自己"觉得题目甚好",便拿来做了书名。  相似文献   

6.
庄电一 《中国记者》2023,(10):97-100
<正>在新闻界,像我这样对考古报道一往情深的人可能不多,像我这样写了这么多考古报道的人可能也不多,而将考古报道贯穿职业生涯始终、且延续到了退休之后的,也许更少。这几句话,可能会让人反感,因为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我相信:如果有耐心读完这篇文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相似文献   

7.
案头上,放着1995年4月7日的《人民日报》,孔繁森,这个响亮的名字跳入我的眼帘。他,像一团火在我胸中燃烧,他的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撼人心魄,使我们这些年龄和他差不多的同代人陷入久久的沉思:“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来新疆几十年,你不后悔吗? ——“我不后悔,像孔繁森那样,把青春奉献给祖国边疆这片热上,值!”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校友这样告诉我。他曾是一位归国华侨。 ——“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人生,应该像孔繁森那样度过才有意义。”又一位来自东海之滨的老同学这样告诉我。他曾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反思。那么,文化哲学就应该是对于人类文化现象的逻辑思考,《文化·历史·人》一书在这方面,体现了独到的哲学运思。在作者看来,文化哲学不可能像文化人类学那样去详细考察人的文化发展历史,它应该发挥自己的反思功能去展示自己的独有魅力。作者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展开哲学考察的逻  相似文献   

9.
我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对,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和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 无论如何,还是要像自己希望着的那样生活。我想,姚姚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就是她像众人践踏的泥路一般低贱时,她都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都不肯将就…  相似文献   

10.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感恩的心》,曾经让无数的人为之感动,他唱出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心境。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歌曲所唱的那样心怀感恩。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抗洪前线;百姓对解放军的感恩;非典袭来时刻病人对医生的感恩……呼唤感恩、引导感恩是我们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呼唤感恩,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1.
躺着读书     
近日外出,途经南京跳下车来,去会一位书友。他睡单人床,床边有书两排,贴墙而起,自床头伸至床脚。我在他床上躺过一躺,平平卧起,放出右手,就像身边长着一棵书的树,任采任摘。毛泽东也这样读书,书半床人半床,以书为夫人的。这样读书是很浪漫的。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谆谆教导我们: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使之变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手里所掌握的尖锐武器。但是,在我们的报刊上,有相当一部分哲学论文是长、深、玄、空,这同毛主席解放哲学的这一伟大号召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认为,要解放哲学,把哲学变为群众斗爭的尖锐武器,必须改造哲学学风,同时也要革新哲学文风。  相似文献   

13.
当我在不经意间读了翁礼华所著《五十而知天命——财税改革随笔》(以下简称《五十而知天命》)一书时。油然而起的一个念头,是想去多买几本,来分赠给我觉得可能会像我一样喜欢这本书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新近译的这部《美学新解》,曾经深深地吸引着我,读后似觉得有一滴滴新鲜的甘泉,滋润着那被传统美学麻痹的神经。这部书是现代人站在全新的思想和知识高度写成的一部通俗美学读物。不管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写作方法,都具有新意,是一部真正的现代美学引论。本书原名为《艺术哲学》,在我的提议下。把它改为《美学新解》,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一是因为它的确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庄子,以道家的风骨体悟着宇宙大化的真谛,以“庄周梦蝶”的寓言感召着哲学的思考。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在怀疑的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二者从怀疑的普遍性透析生死哲学的内蕴,及自由之路的追寻,对“生命之真”进一步做了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6.
就像对女作家盛可以的《道德颂》一书书名那样理解,所谓《风雅颂》,不过借了颂的文体,写出现代文明对古代的、素来被国人奉为风雅传统的东西的一种颠覆。——不难发现,这样理解的话,就一下把这部充满浓痰和臆语的失败小说给救活了!  相似文献   

17.
白玉兰 门口有棵白玉兰树.这几天,春风一吹,花朵满树,乍看像一群扑棱棱飞翔的白鸽,我就想到跟前看个究竟.近了,才发现那树有点儿高,大约是我身高的两倍,我根本无法触及那些花朵.因此,我只好仰视.背着手,在树下转来转去.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棵被当地原住民视为地标的树,多少年来,人们行走在旷野中,就是凭借它找到自己的家。树死了,许多人从此再也找不到家园。这无异于一场谋杀! 我看到,这也正是中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自本世纪以来,在西方的哲学王国中,分析哲学由诞生而逐步成长壮大,直到蔚为大观,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仅凭这样的表面现象,也应该对这样一个哲学派别加以关注和研究。但是,由于分析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都不同于传统的哲学,加之在这个哲学流派的内部的主要哲学家之中只有对象和方法的一致性,而无太多的观点的一致性,这样就呈现着非常芜杂和繁难的局面,致使一些人望而却步,不敢问津。《当代分析哲学》([美]穆尼茨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紧紧抓住分析哲学所关注的逻辑、语言哲学和本体论问题,以各个阶段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主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是笛卡尔哲学大师400周年冥诞,法国学术界文艺界举办各种活动以示庆祝,笛卡尔旋风重新席卷法国。法国各大学和大城小镇全面开展展览和科学研讨会,尤其是在法国中部笛卡尔的故乡,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当地48所高中的哲学竞赛,各地的咖啡屋也举办各种哲学讨论会。各地出版商也乘机出版大量介绍笛卡尔及阐述其思想和理念的图书。在画家的笔下,法国哲学大师笛卡尔长有一对狡猾的眼睛,略带嘲讽的表情,大鼻子,一头黝黑的长发,留着小胡子,一张相当典型的法国人睑孔。他平日好为人师,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