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人们常说,编辑要做"杂家"。但究竟什么是"杂家",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则一向主张不宜过分夸大"编辑是杂家"这一口号的作用,编辑应该是自己所在行业的"专家"。如果把"编辑是杂家"理解为编辑在精通本行业务的同时,尽可能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那倒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实际可行的。其实,何止编辑,任何一种行业的专家,也都是应该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在出版界,"杂家"是个颇雅的称号,自诩为"杂家"或以"杂家"为追求目标的人不少.人人以博学为荣,个个都想成为多面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弄潮儿更是身兼编、印、发三职,叱咤风云,好不风光.编辑之"杂"似乎已有定论,不"杂"不足以为编辑.  相似文献   

3.
杂家型编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上述那种实用主义地歪曲杂家的做法受到应有的抵制。我国出版界有识之士,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直气壮地公然宣称某些知识博洽、造诣较深的编辑家为杂家,并提倡编辑要加强杂家修养,做杂家。曾因写《杂家》一文而被姚文元等人无理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杂家,具有广而不深的知识,这是人们对编辑的普遍认识.编辑也要讲"专",也应当成为学者,即学者型的编辑,这是人们对编辑新的认识,这种认识还在不断探讨之中.本文结合作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在学术性很强的大学出版社,学者型编辑对于出版优秀科技图书及专业教材并以此出精品创品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者型编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代出版界,有人极力提倡编辑做杂家。但也有人认为,编辑就是要做编辑家,何必借用“杂家”这个历史上属于“三教九流”的陈词来取代“编辑家”这个堂堂正正的称谓,何况“杂家”的含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又有人认为,在现代科学互相渗透、交叉,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态势下,编辑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编辑应是个杂家,编辑质量则是刊物的生命.学术杂志是如此,一般的通俗杂志亦是如此.而对于文化刊物来说,就更需要"杂家"式的编辑.笔者是干编辑工作的,正巧有位朋友在南京某刊物负责一个专栏,因此常常早早地收到朋友带来的样刊.笔者自幼喜好戏剧,该刊有一专栏名"戏剧大舞台",笔者更是期期必看,由此也发现不少问题,而"找魏绛"正是其中的一个败笔.  相似文献   

7.
主持修订<辞海>、主编<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的现代出版家罗竹风先生,以其丰厚的编辑实践提出了编辑有"学"、编辑应当是"杂家"的观点,并不断呼吁改善编辑的待遇、提高编辑的地位,为出版工作,特别是丰富和充实编辑学理论、培养编辑人才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术著作专业性强、受众面窄,这决定了学术著作编辑不仅要成为杂家,更要努力成为专家,要不断提升专业学科素养,才能与作者平等对话,才能做好学术著作编辑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9.
编辑是杂家,别人这么说,自己也承认。本来嘛,当编辑不可能只编某一小类书,特别是地方出版社的编辑,看来分了工,实际上仍然面很广。因此,编辑得样样懂一点,门门沾上边,所谓杂,此之谓也。有的同志确实为这个“杂家”苦恼。既是杂家,顾名思义,不能专。不能专,岂非一事无成? 看起来,“杂”与“专”是矛盾的。然而,未免有点形而上学。其实,杂家之杂,不过指其横通而已,即知识面要广,了解的东西要多。但这并不防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02,(6)
编辑要有编辑学方面的知识, 更要有所从事的编辑学科的专业知识。编辑是个“杂家”,是个综合型人才,编辑还应是个“专家”、“学者”。 渊博的专业知识是编辑胜任专业编辑工作的前提。厚实的编辑学知识,使编辑工作游刃有余的得以施展。编辑看稿时,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之广是其他领域无可比拟的,所以有人说编辑是个“杂家”,但我认为,编辑首先应是个“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王尔蜜 《记者摇篮》2010,(3):37-37,61
编辑工作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工作,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求编辑具有专业性与职业性。一位编辑不仅是专家,还要是杂家。要想做一位合格的编辑,要想做一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编辑,我想,有四件法宝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2.
当编辑,就如"文革"前夕曾遭姚文元们所围攻的罗竹风作的《杂家》一文所说,不能不是杂家.因为不论是报纸编辑或出版社的书刊编辑,乃至如今曰益兴旺的电子媒体的编辑,都必须应对知识领域不同的各种方面的作者和读者,你必须去涉猎许多你所并未深究过乃至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信息,摊子必须铺得很开.这对于拓宽知识基础是有益的,但却门门都不能深入堂奥,对于有志于专治某门专门学问或研究某一专门课题的人却是一种苦恼.这就是"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话头.  相似文献   

13.
(一) 编辑书稿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增长、开发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编辑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 必然会成为一个见识较多、较广的人,这样的人大概可称为“杂家”。编辑工作这个知识密集型行业本身,为杂家创造了积累知识的条件,杂家又为增长知识、提高书稿质量提供了可能。因此说杂家与编辑是息息相关的。战国末年和汉朝初年,折衷糅合各学派思想的一些杂家——吕  相似文献   

14.
编辑的误区     
编辑工作是一门综合技艺要求很高的职业,首先要求编辑人员是一个杂家,要拥有多学科的知识与行业基本技能,足以掌控出版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到约请作者、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直到出版后的营销推广等等.  相似文献   

15.
略论编辑知识的专与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编辑是杂家,又说杂家是编辑的同意语。此说如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不无道理。当编辑拟选题、审读、处理书稿时,要熟悉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又要根据书稿内容,涉猎有关方面的图书、资料,根据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还要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综合评价……这一系列的活动,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开发知识的过程。这样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他在某些方  相似文献   

16.
早就听人说过很久以前曾有人把编辑称作"杂家",笔者以为这是个比较贴切的称谓.倒不是看中了"家"的头衔,而是对其中的"杂"字稍有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编辑常常被称作"杂家",能否成"家"自有公论,但一般都有"杂"的特点.说到笔者的兴趣比较杂这一点,从这套"文存"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也许正符合编辑工作的需要.笔者的研究和写作对工作很有帮助,但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论述得往往不够深入,也反映了笔者作为编辑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恩吉 《记者摇篮》2004,(3):26-26,22
常听到的话是编辑、记者要做个“杂家”。做为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以文字稿件为创作依据,以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的播音员来说,是否也做个“杂家”呢,广播前辈的话给了我答案,……“播音员不能比编辑、记者差”。  相似文献   

19.
“杂”与“专”(上)(谈编辑人员的修养) (一) 前边曾经谈到,编辑应当是个“杂家”而又有所“专”。什么是“杂家”呢?我们不能抄《汉书·艺文志》下的定义:“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也不能说“杂家”就是具有“杂学”的人。因为以往“杂学’的含义又有两种,一种大致就是“儒、墨,合名、法”那类学问,另一种是指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以外的各种学问,包括诗、词、小说那些在内。我们说编辑应当是个“杂家”,应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市编辑学会主办、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杂志《杂家》于今年1月正式出版。这是该学会继《编辑学刊》出版之后的又一个刊物。《杂家》是以各类图书、期刊、报纸编辑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兼顾文化、艺术、教育部门较高文化层次的读者。《杂家》反映编辑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