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都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牺牲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十二五”时期,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是中国改变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政府采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应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事实上,低碳经济不仅是对现有能源消费模式、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而且内含生态文明和伦理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3.
能源减少、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已经对人类自身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联系尤为密切,亟待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文章提出要把握低碳经济发展内涵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确立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低碳经济发展服务理念;深化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改革;开展以低碳教育为重点的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推进高职院校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挑战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一、低碳经济综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该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针对我国能源利用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探索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能源战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碳排放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发展低碳经济,符合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主流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西部中小城市为研究对象,对低碳经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立足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低碳经济现状,分析了目前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西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以其独特优势和巨大市场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正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一未来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如今,广西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新一极,正以崭新的姿态与积极的步伐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广西地方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应做好战略规划,建立政策法规体系、企业监督体系、战略同盟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以及发展高新低碳技术产业、低碳文化和教育事业等,初步构建了广西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日益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式,是全球性的新革命和必然选择。在对低碳经济研究与实践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低碳消费、低碳能源、低碳环境、低碳技术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化、资源禀赋差异大、贸易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较落后等主要问题,提出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低碳消费文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降低单位GDP能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首先,研究制订发展低碳经济国家规划,通过规划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和路径,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降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增长速度;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以碳利用强度作为考核指标,激励企业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运用和产品机构调整;将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2.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概念下衍生出来的概念,是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能源问题而提出的。发展低碳旅游,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是关键。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对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培养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养成健康旅游方式;二是有利于塑造景区品牌以及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三江生态旅游区为例,从低碳规划、低碳管理、营造低碳氛围等方面探讨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对资源的消耗降到最少,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人类需要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来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蔡泳 《河南电大》2011,(4):20-22
如何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对资源的消耗降到最少,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人类需要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来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周富华  陈雄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Z1):102-105
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包括能源模式、技术模式、产业模式、管理模式、市场、政策供给六个方面,这六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钻石"模型,这个模型决定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对企业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浪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本文以低碳经济为视角,从企业层面上研究了低碳经济对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影响,对于企业合理进行项目投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依据2001-2011年相关的平均数据,以G20国家为比较对象,从低碳环境、低碳产业、低碳效率和低碳创新四个层面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发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仅低于G20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从四个要素层面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四低"特点,即低碳环境水平低、低碳产业水平低、低碳效率水平低和低碳创新水平低。要实现我国低碳经济水平的跨越发展,应从提高森林质量和效应、调整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健全外商投资准入机制、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核心在于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模式与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提出的概念,是一种比循环经济要求更高、对资源环境更为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常规能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气候变化则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倡导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措施都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内涵。但是,我国现有的经济立法不能满足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产生,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类社会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