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域开放大学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电大队伍向开放大学队伍转型和根据开放大学的任务要求优化队伍配置两大问题。应从系统观的视角思考省域开放大学的队伍建设,并提出省域开放大学队伍建设的素质提升、优化整合和开放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兰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154-154
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对各基层办学单位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重庆电大为例通过对基层电大学籍管理队伍的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学籍管理现状,对在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学籍工作在队伍建设、培训机制、制度细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转变,不是学校名称简单的翻牌,而应是办学体制机制、教学管理服务模式、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飞跃与转型。当前,电大学籍管理在队伍、管理系统、支持服务等方面还不适应开放大学建设。为了在学习管理方面做好电大向开放大学的飞跃与转型,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云技术的应用,革新学籍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学籍管理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大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和开放大学系统开展的各项教学教务改革,基层电大教学点承载了更多的负荷和压力,在教学管理质量方面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基层教学点在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在思想观念、队伍建设、管理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大系统建设既是电大系统发展的基石,也是电大系统维护的要务。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意味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已为历史的必然。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为依据,从国家开放大学的定位出发,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选择路径,理性审视战略转型期面临的各种障碍,特别是现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通过“以体系建设标准为抉择分梯次分步建设学院和学习中心,以建设项目为抓手增强体系的凝聚性,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模式集中管理体系资金”等转型对策,推进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组建远程开放大学,进而形成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现实基础。从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日渐深度融合的背景出发,基于内蒙古电大的客观实际,以实事求是、适应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内蒙古电大适应与跟进趋势变化、实现科学发展所面临的转型障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是提高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电大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团队首席主持人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以精品课程、课程群、特色专业的建设为载体,构建彰显电大系统办学特色的课程教学团队是开放大学建设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远程开放大学是电大人多年的不懈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论述了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分析了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并以省级开放大学建设为例提出了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实践路径:就省级开放大学建设而言,要在明确开放大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与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厘定思路,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双重模式"功能、促进数字化学习环境形成等途径,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成功转型.本研究对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研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政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文件中提出,力争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把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的远景目标。本文认为,开放教育试点既是对中央电大作为国家远程开放大学如何建设的课题研究,涉及电大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亦有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等大学建设的核心问题;同时,试点为省电大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整个电大系统的扩展,持续保持系统优势等,也进行着富有前瞻性的教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如何通过教师文化建设,提升人力资本红利,驱动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当今电大人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剖析当前电大系统教师文化建设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电大系统教师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对开放大学系统文化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驱动国家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大的系统办学模式是长期以来电大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法宝。在电大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系统办学优势仍是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必要基础。在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基层分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水平。基层分校唯有以质量为核心,大胆创新,扎实做好教学管理和学生支持服务工作,才能在转型发展中获得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2.
建设开放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表现。为了加快推动开放大学的建设步伐,电大系统必须正确认识电大本身就是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是电大的升级版,开放大学的呈现形态具有阶段性特征,开放大学的认定标准应该是理念、手段与功能三者的统一,办开放大学并非电大的专利,电大建设开放大学要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等问题,从而增强建设开放大学的自信心,加速电大系统的转型升级,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策略上,要积极推动终身教育立法;举开放大学之旗,占终身教育之位;对系统进行彻底改革,再造系统新优势;打造集硬件、软件、办学项目、学习资源、师资队伍、运行机制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开放大学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建设的整体思路,研究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电大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平稳转型;分析开放大学兼顾纵向的系统管理和协作与横向的跨系统整合和合作;关注开放大学发展中,各级机构实体自主办学的效益和利益。文章建议: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框架结构中提出的国家开放大学由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等组成的名称,就电大系统,求实务实,宜将原广播电视大学各级机构名称中的"广播电视"改为"开放",以显示我国开放大学建设在先行先试中,体现开放的原则性和包容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从基层电大的视角研究了东城分校(全国基层示范性基层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依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和分校专业建设的实践,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得出分校专业建设需要转变专业发展思路和整合系统资源及优化系统办学运行模式,以此为建设国家远程开放大学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涉及到全国电大系统的整体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电大具有先期转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通过对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近年发展的研究,详细解读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目标,深入探讨中心城市电大转型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关系,全面分析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对中心城市电大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心城市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途径,明确提出了中心城市电大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各级机构名称的建议冯锦章在《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撰文指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框架结构中提出的国家开放大学由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等组成的名称是系统命名,本身并无不当。问题在于开放大学建设是依托一个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已做大、做强、做好的电大办学系统,而且电大办学系统的"实名制"名称系列,多年来已为社会和教育行政机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要"办好开放大学"的任务。以电大为依托建设开放大学是国家的政策导向,电大应以建设开放大学为契机,抓住开放教育这个中心工作,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若干门精品课程,满足电大系统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需要。加强系统建设,探索系统管理新机制,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培养人才,为山东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建设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胡峥嵘 《高教论坛》2012,(7):128-130
作为边远民族地区要抓住国家"办好开放大学"的重大历史机遇,力争通过开放大学建设,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民族地区电大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紧密结合广西电大实际情况,探讨建设广西民族地区开放大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电大"能否成功转型"开大",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建设好开放大学,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大学功能的转变、丰富和提升。深入分析开放大学建设背景、建设现状、问题和构建要件,以无锡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对地市级电大个案研究,提出建设地市级开放大学的思路,并对地市级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以期为地市级开放大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开放大学是终身教育理念和思潮所催生的时代产物,建设开放大学是我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迫切需要,是社会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以电大系统为基础"办好开放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开放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笔者站在地市级电大的角度就基层电大在开放大学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名称"、"出路"及"发展"等困扰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