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3用26日的《人民摄影糊第五版,以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了我拍摄的摄影报道—一《妈妈和我们欢度除夕》(一组五张),反映了青岛市大麦岛村的妇女部素爱,舍弃工作和家庭为22名弱智儿童撑起一个温暖的家的感人事迹。然而谁能想到,这组登上摄影专业报的摄影报道,竟是用一架普通的傻瓜相机拍摄到的。去年春节前夕,我了解到几个较好的报道线索,有出国参加画展的农民画家;有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残疾青年;有一个为22名弱智儿童撑起一个家的好人妈妈等等。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去采访,因此我决定从中选择出~个最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陕西新闻摄影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就我省青年摄影工作者潘科、侯登科拍摄的系列照片《出征》(见封二)进行了讨论。与会同志指出,《出征》荣获全国新闻摄影一九八五年作品展览银牌奖后,全国摄影界和广大读者撰文,褒贬疑誉,莫衷一是。《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这组系列照片和评论文章,还开辟专栏进行专题计论。《新闻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也都程度不同地刊登照片、发表消息和文章。上海新闻摄影学会专门组织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凝固的肖像     
徐斌 《新闻实践》2011,(4):F0003-F0003
在今年的人民摄影报“2010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潇湘晨报》记者杨抒怀拍摄的反映江西宜黄抗拆迁自焚事件的《宜黄钟家姐妹》(附图一),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年度最佳照片。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30日,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出版的渥太华公民报(Ottawa Citizen)头版,刊登了长篇文章《演讲结束后》(After the speech),以此来回顾70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次著名演讲,并介绍了那次演讲之后诞生的摄影经典名作《愤怒的丘吉尔》。(见图1)《愤怒的丘吉尔》是加拿大摄影家尤素福.卡什拍摄的一幅丰碑式的摄影作品,无论是在新闻摄影史上,艺术摄影史上,还是人像摄影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也是各种版本的高校摄影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经典范例。经典作品的传奇有关这幅作品拍摄过程的佳话更是广为流传。1941年12月30日,时年33岁的卡什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和5月,在“中华杯”’97全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和’97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评比中,我所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分别获得两个金奖、一个银奖、一个铜奖、两个优秀作品奖,由中国记协组织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好新闻评选(图片系列)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五个优秀作品奖,这在我们《中国三峡工程报》社还是第一次。我这次获奖的摄影作品,都是拍摄的三峡大江裁流的镜头,其中《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截流成功》(组照)分  相似文献   

6.
作为河北农民报这样一种周三刊报纸,1996年首次涉猎了专题摄影报道领域,这也是河北农民报在改进版面方面的新举措。笔者当年有幸参加了《走近民工》系列的拍摄(该系列曾获1996年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作品二等奖)。 专题摄影报道,顾名思义就是以摄影为主要手段、以专题的形式推出的报道形式。在国外,这类体裁被称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摄影报刊发了摄影人物通讯《把生命融入镜头——记中国石油优秀摄影家宋学功》。看了配发的由主人公拍摄的反映二连石油人战天斗地的《撕开暴风雪》、颂扬一线新风尚的《新娘子来到钻井队》、讴歌采油员工战井喷的《"雄狮"》,笔者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8.
[光耀小传]郭光耀,山东冶金报社副总编辑、摄影记者。近十年来,他拍摄了一大批有深度,感染力强,反映冶金战线火热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和社会新闻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有3000多幅作品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有近百幅作品获奖。他还建立起《山东冶金报》摄影通讯员网络,培养出了一批新闻摄影骨干,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0日《,哥伦比亚人报》(El Colombiano)摄影记者亨利·阿古德洛(Henry Agudelo)的新闻摄影作品《麦德林的斗牛·公牛冲向牛仔》,获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体育专题类单幅一等奖(参见本期封三图1)。《麦德林的斗牛》是一幅拍摄角度十分独特的作品。它采取了顶角拍摄方式(也有称之为俯角的),就是将摄影机镜头几乎垂直于地面、位于被摄体的正上方,自上而下地进行拍摄的角度。顶角拍摄常常被摄影者无意忽略或者有意回避。它不但画面拍摄难度大,而且有悖于人类的视觉习惯。在习惯了平视的人类来看,这样的角度在摄影表达上,既不便于…  相似文献   

10.
在工农业摄影报道中,除了反映生产成就和建设成就以外,大家都知道,必须要反映人的活动和人的精神面貌,因为人是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人物照片拍摄得好.最近看到了《中国摄影》第五期上孙丕永同志拍摄的《他被评上了五好社员》这张照片,觉得很有启发.这张照片是通过公社评比五好社员的活动来表扬好社员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四川省新闻摄影学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等会员、四川交通报南充记者站记者袁孝正,拍摄的荷花专著《荷韵》,日前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荷韵》近70幅作品是作者袁孝正从近几年拍摄的1000余幅荷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结束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举办的“人类贡献奖”大型活动中,平顶山市卫东区委宣传部高鸿勋的一组系列摄影《祝寿》12幅,荣获人生礼仪类专题一等奖。高鸿勋还被授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荣誉称号。这对一个刚刚三十岁的青年摄影者来说意味着事业追求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荣耀的背后,又包含了高鸿勋数年来对摄影的执著追求,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高鸿勋先后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香港《摄影画报》、《大众摄影》、《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摄影艺术作…  相似文献   

13.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拍摄的许多照片中,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 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情感悲壮、催人泪下的《新婚诀别》强烈地向读者托出这样一个主题:人民警察为了人民的安宁,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和离别了幸福的家庭。 《新婚诀别》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争先登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幅新闻照片先后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及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7次。 在采访拍摄《新婚诀别》和后期发稿过程中,我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出黑板报的张老汉》是一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这组报道除在《大众日报》1995年5月14日刊登外,还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刊登,并引起较大反响,还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表扬。这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在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中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组报道之所以获奖,我认  相似文献   

15.
人们关注的第3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于2月14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评选揭晓。美国黑星图片社摄影师戴维·特恩利在海湾战争期间拍摄的照片《一个美国士兵在他朋友的尸体旁流泪》,获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美国《费城问询报》记者阿普里尔·索尔拍摄的《一个婴儿变成了5个》获“布达佩斯年度奖”;获得“奥斯卡·巴纳克奖”的作品是《科威  相似文献   

16.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17.
全国首次摄影报刊座谈会最近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出席这次座谈会的28人,分别代表13家公开发行的摄影报刊。它们是《光与影》、《人民摄影报》、《人像摄影》、《大众摄影》、《中国记者》(原《新闻摄影》杂志并入该刊)、《中国摄影》、《青年摄影》、《国际摄影》、《摄影》、《摄影之友》、《摄影世界》、《摄影报》、《摄影家》。座谈会上,代表们交流了工作经验和体会,阐述了坚持报刊特包的认识和做法,同时指出当前面临的  相似文献   

18.
将军与幼女     
沙飞是中国的第一代革命摄影工作,最先使摄影成为我党整个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创办了我军第一个革命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晋察冀画报》第一期,发表了沙飞拍摄的《将军与幼女》组照,记载了一代名将抢救日本幼女的佳话。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20.
在某通信团两用人才“龙虎榜”上看到,韩志林任团政治处领导到团政委的12年间,先后培养出了28名报道人才,有3名被军区和省军区政治机关选拔担任专业创作和新闻骨干,有16名回到地方报社、电视台任编辑记者。志愿兵报道员肖德亮酷爱摄影,但新闻意识不强,韩政委便给他订了《新闻与成才})、《中国摄影报》等报刊,督促他联系实际学习,要求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实践,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拍一次,进一步。从此,他提高很快,拍摄的《特别竞赛》、《与车轮子赛跑》、《向祖国拜年》等几十幅新闻照片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