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普遍认同大学具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特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的时期,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愈加凸显。本文试将"引领文化"上升到大学的"第四职能"的高度,着重论述现代大学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大学创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在普遍认同大学具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即说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文化引领的社会功能。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和政治变革时期,大学文化引领的功能愈加凸显。"文化引领"已成为大学的新的职能,即大学的"第四职能"。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大学如何以“立地”服务引领区域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务地方、深度参与和引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建立起大学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南京大学以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成果为龙头,主动融入并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涵,不断提升服务层次,真正实现了“立地”服务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服务于人类发展的大学创新文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是需要从更宏观、更深层次去把握和思考自身的目标和功能了。从功能层次上,一般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之说。赵沁平撰文较系统论述“引领文化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引发了人们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我认为,大学教育应当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它服务、促进并引领人类发展。具体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人本身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文化建设需要高职大学精神引领和凝聚,否则高职文化建设就成为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显得肤浅,进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大学精神不同于学术性大学精神,有其独特的精神。高职大学精神应以"追求技术与服务卓越"为核心,以实践精神、服务精神和技术创新精神构成其内涵。因而高职文化应以实践文化、服务文化和技术创新文化为共性,结合普遍性的大学文化和高职院校的个性文化构成合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追求、冲突与引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是高贵的,因为它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文化追求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文化冲突对大学文化冲突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大学的尊严和价值受到强劲的挑战。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并引领大学文化,进而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文化向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大学文化价值更有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大学的第四职能——引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普遍认同大学具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和政治变革时期,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愈加凸显。本文试将‘吲领文化”上升到大学的“第四职能”的高度,着重论述了现代大学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大学创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引领社会发展并不只是高校的功能,它也是整个教育的功能。教育引领社会发展功能的内涵是:培养和造就不同规格和层次的劳动者,探索求真、科技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服务社会。学校只有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学术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固有的特质,直接通过科学研究得以体现,同时发挥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及引领文化的功能,彰显着大学文化的独特地位。学术文化具有自由的氛围、独立的人格、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品格、严谨的作风等特点。唯有遵循学术文化的内在机制,自觉培育学术文化的土壤,才能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层次,增强大学办学实力,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端文化的发源地和生产者,大学对所在城市文化的影响客观而主动、外露而内化。依托大学文化的引领功能,可以实现城市软实力的建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化管理是大学管理模式创新与演变的新阶段。实施文化管理,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是地方大学实现文化铸校,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学文化管理通过文化诊断与选择、文化培育与变革、文化辐射与创新三个阶段,能够准确定位地方大学的文化内核,推进地方大学的文化建设,并增强地方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功能是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扩展的过程。大学服务功能的扩展以及第四项功能是否已经形成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服务功能的扩展体现在大学与企业的产学结合、服务型大学概念、引领社会的作用等方面。关于什么是大学的第四项功能有很多不同认识,包括预警功能、创业型大学、国际交往以及引领文化等,但大学所具有的这些作用是否可以成为大学的第四项功能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正大学文化渗透在大学的各项职能之中,构成大学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传统,成为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大学的精神品格和办学质量。高校后勤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心理意识影响,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高校后勤以大学文化引领必将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下面谈谈我校后勤在大学文化的引领下开展后勤服务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我国大学校训使用的高频词语。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继承了岳麓书院务实求是的教育传统,彰显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核心特质,接引了西方文明讲求实证的科学精神,适应了党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其特质和内涵在学校建设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成为湖南大学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这一校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当前大学校训文化建设和校训教育活动,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切实增强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特色引领,不断赋予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已成共识。现今中国学者提出大学的第四职能——文化传承创新,成为推动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面对中国大学对这一职能的接受困境、推进困境和可持续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高校应该深入认识"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回归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本义,夯实"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引领教师做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现代教师。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引领社会文化和社会批判是大学在新时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要承担起这些责任,必须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式来实现。鉴于自身的特质和功能,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有限的,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大学所承担的责任各异,履行责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7.
发展大学创新文化的路径再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撰文提出,大学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之外,还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引领文化的重任,并将之阐释为大学的第四功能。他进一步提出,大学要想担当起引领文化的重任,创新是必由之路。围绕这一论述,专家、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厦门大学还就此话题专门举行了学术沙龙,对引领文化是否属于大学的第四功能各抒己见。毋庸置疑,这些讨论对于我们明晰相关概念,加深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相对普通大学更强调其科学研究内涵,目前在对大学进行评价时普遍轻视产学研指标,导致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功能弱化。产学研对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及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上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政府应从国家层面上进行规划,从不同层次上引导大学从事产学研工作,推动高校产学研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高校意识形态文化是高校肩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凝聚高校改革发展正能量、加强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大学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价值引领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做好大学文化建设价值导航;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构筑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优化大学文化建设育人环境;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行为文化,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与大学的关系中,二者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中,大学作用不可或缺。在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宏伟进程中,高校应从学校特色、学科提升、优秀人才培养、科技与智力资源利用和文化引领等方面与城市发展进行战略性对接,为城市发展提供服务,为推动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