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美群 《新闻知识》2012,(3):45-46,103
微博作为具有多元化传播元素的一种媒介平台,近年来在重大科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2011年的“天宫一号”发射,多家门户网站对发射全过程进行微博直播,直播报道将航天事件碎片化、通俗化、个性化、无时差地呈现给微博用户,给微博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本文试图对微博直播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比照微博与传统媒体在航天事件传播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传统媒体纷纷涌入微博平台进行内容经营。对于定位在全国市场的卫星频道,微博强大的传播潜力使其成为卫视产品推介和品牌传播的上佳渠道。当下卫视微博要提高内容发布的策略性,打造微博的个性,注重话题传播和事件营销,以此获得微博影响力和卫视品牌传播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3.
微博客因其发布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编辑的便捷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成为天然的优秀突发事件报道者,在事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4·14"玉树地震微博报道为例,采取了文本分析的方法,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两方面对黄金救援72小时内的微博内容样本进行了分析,从微博的特征优势出发看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从微博媒介本身存在的不足谈相应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微博由于其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信息转发和评论的便捷性以及内容上的“微”型化的基本传播特点,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成为了传播的起源点和舆论的酝酿平台.微博影响力日益扩大,对社会价值体系也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已经扮演着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角色呢?对于此,应该看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高涵 《新闻爱好者》2012,(17):53-54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优于现有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新闻采集与发布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其专业性虽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及直播事件、娱乐事件等新闻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微博这一新媒体发现新闻、创造新闻及制造舆论的能力愈发增强。本文将在论述微博的媒体特点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微博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姚帅 《今传媒》2016,(1):95-96
在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微博传播中,其传播形态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微博使用用户及其绑定的一体化信息——节点成为微博传播的基本动力,而其中的关键节点更是对舆情扩散和舆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2010~2015年12件热点高校突发性事件为研究对象,探寻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及影响力特征,并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微博舆论不仅表现出正面的传播态势,在易遭受操控、低门槛、匿名性等舆论环境中也表现出负面的传播态势,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抵制。本文旨在分析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新媒体——微博所表现出的传播态势,通过其传播特点、传播优势与局限性,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使微博更有利于大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6):7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主体与特征夏德元在《新闻记者》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发现,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主体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1.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利益相关方成为微博传播的活跃分子。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涉及到多方利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微博以几何式倍增的速率发展,并逐渐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突显其影响力。本文论述了群体性事件中微博传播的三个层面,并以此引出如何优化与完善群体性事件中的微博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0.
周巍 《青年记者》2016,(14):15-16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为个体的传播权利进行了技术赋权,使每一个个体不仅拥有了自由表达的权利,更拥有了“一呼百应”的能量.个体传播能力的快速爆发扩展了舆论空间的容量,同时使舆论的形态更复杂.在复杂的微博舆论中如何找到其发展规律?在多发的舆情事件中如何找到爆发点和转折点?本文以舆论学和传播学为视角,试对当下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成为灾难报道的中坚力量。其中,微博在繁琐的新媒体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专注于自身的业务,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与议程设置的能力,因此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介入,使得微博平台成为灾难事件的率先报道地与网民讨论的聚集地。微博的广泛应用性使其在发生突发灾难事件中形成由网民组成的强大舆论阵地,它除了对灾难事件的信息进行传播外,还会对微博的使用用户与社会舆论起到重要的引导与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一员,其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微博传播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大众媒介组织的信息垄断,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议程设置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我们以"药家鑫事件"为例,浅析微博传播中议程设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如何开微博?——媒体微博应用的战略和战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微博成为众多公共事件的重要舆论信息传播空间.微博使用者迅速增加,截至2010年10月20日仅新浪微博用户数就达5000万①.微博建立了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任何用户都有可能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获得覆盖全国用户的传播机会.新浪微博中的草根微博"冷笑话精选"有170万粉丝(关注者),其每条微博的转发量以数千计.  相似文献   

14.
沈燕萍 《视听界》2014,(3):85-87
一、微博介入新闻传播传统媒体受条件限制,提供给受众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有限,微博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限制。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微博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速度快、内容新的特点。微博作为庞大的信息集散地,是记者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如今,新闻事件发生,最早赶到事发地的往往不再是传统媒体记者,而是恰好就在附近、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15.
璩静 《传媒》2013,(2):58-59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网络用户的视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发展愈加迅速.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2年5月份,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人均在线时长为60分钟左右. 微博在近年公共事件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先被微博用户发到网络上,之后被大范围转发、评论,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但是由于微博信息的把关力度不强,很多假信息也被微博无限放大,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使得一些网络受众错误理解了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因此,只有了解微博传播的特点,深入探究微博传播规律,才能正确引导微博舆情.  相似文献   

16.
田娇  ;郭依蕊 《新闻世界》2014,(9):113-114
科学松鼠会微博拥有广泛的粉丝,传播影响较大,在国内微博科技传播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选择其为研究对象,对微博科学传播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探究。科学松鼠会微博在其科技传播体系中属于一个链接点和发布端口,在科学性事件的传播中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菁 《新闻知识》2012,(9):35-36
微博,归根结底是节点传播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场域特点不违背节点传播模式的特点。因而公共事件在微博场域中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公共性和节点传播模式的结合。除此之外,微博在实际中还是一个特殊的舆论场,因而在其中的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又不免受到舆论场特色的影响。本文立足媒介社会学视角,通过分析微博媒介形态特点,探讨在微博场域中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议程设置和健康传播理论视角,以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人民日报微博作为研究案例,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议程设置特点,以透视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反应.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通过议程客体和议程属性的双重设置,塑造了一个客观中立而注重民生的主流媒体形象.同时,人民日报微博通过正反属性显要性,在正面突出成...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萌 《今传媒》2013,(4):106-107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快速,许多新型的网络媒体以及网络营销工具都应运而生.如今“微博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局限,随时随地的与他人来分享生活中的各种内容,可以增加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时效性.使人们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但同时微博也会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带来了强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传播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微博”在信息传播的特征和意义,并利用“微博”看其在新闻信息传播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