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居六经之首,专讲变化发展,原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模写。因而,反转过来,又成为人们认识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然由于“天者一而人者贰”的客观原因,所以,人则往往不能与时同步,而具体地“绍天之一”,通志决疑,而济其行!孙奇逢学《易》有得,深深地懂得这一点,故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卦、爻词中,仅只拈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爻之爻词,借为及时提醒人们跟上客观发展步伐,以无息而胜有息,来弥补“人者贰”之缺憾。乾乾夕惕,行以天健,及时地进德与修业,孜孜以求,而不稍懈也!  相似文献   

2.
孙奇逢说:“《易》模写天地间事理”。所以,《易》随着客观世界运动而运动。六十四卦之十七、十八两卦──随与蛊,乃《易》整体对立统一运动的两个重要环节,当然也是主观对客观的模写。孙氏释随、蛊两卦,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人生少有可随者,随人则诡,随世则流,其惟随时乎”。随时即从道也,从道,则不能“随人”,亦不能“随世”,而只可“随时”。随时,则子匡父失,继任纠正前任之误,乃天经地义。所以“随”之为言在于随时。随时,则“蛊非事也”。然“有息则人”,人“以天下为无事而不事事,则后将不胜事矣,此蛊之所以为事也。”临随蛊后,“临,大也”,改正过错,匡正前任之失,则“可大之业,由事而生”也,这是必然,是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周易》,也叫《易》.是我国文化宝库里一部十分珍贵的文献。其中的卦爻辞,也叫系辞。它是用蓍草来占算的,叫做占筮,也叫占卦。清人王船山说:“占易、学易,圣人之用易,二道并行,不可偏废也。”(《周易内经》)说明了只有既懂得讲解系辞辞义,又懂得占策之法,才算是对《周易》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卦,是由交组成的。春秋时孔丘说:“交者,言乎变者也。”(《易·系辞上》)其基本符号有两个:一是:“_”叫旧爻,表示奇数;一是“—-”,叫阴交,表示偶数。每个单卦由三根支组成,可组成八个卦形:(乾)、(坤)、(兑)、(巽…  相似文献   

4.
《易纬·乾凿度》通过对易卦筮数的推衍,提出了“卦当岁、爻当辰、析当日”易卦配律历的理论体系,并构建了六十四卦卦爻主三十二岁的爻辰模式。《易纬》的爻辰说,体现了其对孟喜卦气易学和京房卦爻纳干支易学的继承、揉合与改造,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易》是一部很古老的占筮用书。《周易》一书包括两部分即“经”与“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总计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次是卦辞。每条爻都先列爻题,后继爻辞。爻题是两个字,一字表示爻的顺序。次序的排列是自下往上数: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以后依次用“二、三、四、五”字,第六爻用“上”字。另一字表示爻的性别;“九”字表示阳爻,“六”字表示阴爻。一般是表示性别的数字在前,表示顺序的数字在后,唯“初”与“上”两爻写法颠倒过来,写作“初九”、“初六”与“上九”、“上六”,此外,乾与坤两卦各多一爻,则以“用九”、“用六”来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一篇章”,“群言之祖”,它所反映出的审美意识一直影响至今.《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次列卦辞.每爻先列爻题,次列爻辞.爻题都是两个字组成,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用“二”字,第三爻用“三”字.第四爻用“四”字.第五爻用“五”字,第六爻用“上”字.  相似文献   

7.
I《周易》的“经”和“传”1.1《周易》是《易经》和《易传》的统称.1.2《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用于占筮.《易经》包括: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别卦:(?)(乾)、(?)(坤)、(?)(屯)、(?)(蒙)、…(?)(中孚)、(?)(小过)、(?)(既济)、(?)(未济).构成卦的基本成分有两个:“—”称为阳爻,“——”称为阴爻,“—”、“— —”统称为爻.八经卦由三  相似文献   

8.
“《彖》《象》解经”兼具象数、义理两种方法,以“象数”解《易》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六爻所处的位置以及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其所用象的内容较少,而且和《说卦》有一定区别。以“义理”解《易》则有以“理”解《易》和以“史”解《易》两种。传承费氏《易》的荀爽、郑玄《易》学并没有完全遵照费直解《易》的方法,而是在吸收其他《易》学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分析“《彖》《象》解经”可知,荀爽二卦互易说、虞翻卦变说在《彖》《象》中已经出现,二说或与费氏《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彖(tuan)传》解释六十四卦图形的结构和卦辞。它和《系辞传[下]》“彖者,材也”、“知(shi,同“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的“彖”、“彖辞”不同。《系辞传》说的“彖”和“彖辞”是卦辞,是《易》的经文;《彖传》是  相似文献   

10.
《周易》即今人所谓《易经》,又简称《易》。它是儒家的一种重要经典。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全书最基本的是“阴”“阳”两个符号,“——”是阳,“--”是阴。由这两个符号,连叠三层,组成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本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二条爻辞)爻辞,是《周易》中《经》的部份。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传》解释卦辞、爻辞以及八卦的性质和起源,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七个部份,十篇,统称《十翼》,意思是说这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  相似文献   

11.
评孙奇逢“以人合天”思想的理论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之十二李之鉴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卦爻符号序列与文字序列结合为体系的整体《易》象,是对客观世界本质认识的理论成果。《读易大旨》云:“圣人之《易》,不过模写其象数而已,非有心安排也。”(《读...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周易》爻辰说的新诠释周成名,赵岳琪爻辰说是象数易学的范畴,产生于西汉,经京房先生精心雕琢和阐释并将十二地支纳入八卦中。其配法为阳支左旋,阴支右转。后东汉郑玄又发展了交辰说,将历法中地支纳入《周易》六十四卦中,且以一交配一支,从乾坤两卦得来全部六...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5.
一、“旅人先笑后号咷”辩“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於易,凶。”这是《周易》《旅》卦中的一段解说词(《旅》上九、爻辞)。易卦一般分阴卦与阳卦,“上九”系第六,属阴卦。孔颖达的解释《疏》说:“最居於上,如鸟之巢。以旅处上,必见倾夺如鸟巢之被焚,故曰:鸟焚其巢也。客得上位,所以先笑;凶害必至,故后号咷。众所同嫉,丧其稼穡之资,理在不难。故曰丧牛于易;物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故曰凶也。”这种解释,不仅是牵强附会,还夹杂着一些错误,现今已经没有人袭用了,但是,许多今人理解这一卦时,仍脱不出这框框。  相似文献   

16.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符合《周易》的原义,在用二进制数表示《周易》八卦图时,应该以三爻卦的最上一爻作为个位数,而对六十四卦图中的六爻卦则应该用八进制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在《易》类书籍标点中,六十四卦卦名是否应加书名号,各书观点不一,莫衷一是。现行《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经》指《上经》和《下经》,《传》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上下经》为六十四卦总名,可加书名号;六十四卦为经文之正文,可不加书名号。其实六十四卦卦名作为专名更早于篇名,专名之义更广于篇名之义。若加上书名号,则六十四卦违离卦名取义于卦象之原理,于《易》源于象之旨远矣。在通行《周易》各本中,六十四卦卦名多在目录中出现。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并不等同于篇名。六十四卦卦名勿须加书名号。  相似文献   

19.
《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重,又有六十四卦.卦卦皆有六爻(除乾坤两卦,各有六爻外),六十四卦即有三百八十六爻.这八个经卦(即八个基本物质)、六十四个别卦(六十四种新事物)、三百八十六爻(即三百八十六种事物发展的状态),即代表了宇宙间各种事物的形态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与宇宙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全信息的—一对应关系.由此看来,八卦的本质就是信息联系(即信息交合).信息可以无性繁殖,也可以有性繁殖.不同信息的交合是有性繁殖.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新事物).“思  相似文献   

20.
《易传·杂卦》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杂爻成卦讲义歌,其卦序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主要是按照“一爻变”连成法,结合“中爻变”自然得到的各组错综卦之间的卦象义相互比较而串连成序的。在今传七种易卦序中,《杂卦》卦序是较为原始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