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蒋侃  唐竹发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0):105-111
[目的/意义]通过挖掘隐藏于大规模数据中舆情信息传播路径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提升网络舆情导控策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高效性。[方法/过程]从信息扩散效果出发,综合考虑信息扩散广度、扩散速度、扩散深度3个评价维度,构建WSD-Rank扩散影响力度量模型。在个体影响力度量基础上,依循信息扩散的延伸结构,探析舆情信息传播模式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结论]舆情信息传播呈现出多种扩散模式,不同的扩散模式在传播覆盖面大小、传播速度快慢、传播效率高低以及传播生命周期长短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各扩散模式之间相互演变、交错并存。  相似文献   

2.
尹小红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100-103
认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在梳理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网络环境下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予以验证。分析广州地区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总体特征以及不同性别、级别和生源地等人口统计变量对日常生活信息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环境下中美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中美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指导我国高校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需求的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收集、网络调查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美国和中国的4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比较分析两国高校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方面的特点,为我国高校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提供借鉴。[结果/结论]通识教育培养模式侧重对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数据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能力的培养;基于软件服务平台的培养模式侧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和信息分析处理技能的提高;嵌入学科专业培养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和运行机理,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大数据技术、舆情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总结大数据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并构建传播机理的总体关系架构。[结果/结论]揭示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内在运行规律,为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在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任务情境下科研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过程中认知理性和行为特征、学术信息的评判标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科研用户信息行为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运用发声思维研究方法,从不同任务情境视角对科研用户信息搜寻过程中网络学术信息评判与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与分析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理性与其根源。[结果/结论]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评判是多侧面维度、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存在共性与差异;任务情境是科研用户心智模式塑造和网络学术信息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条件变量;网络环境中的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与搜寻过程是有限理性的,任务情境是有限理性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运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琼  邹树梁 《情报学报》2002,21(1):104-107
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传递和利用方式已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网络信息运动模式 ,为网络信息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在分析当前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及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从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网络信息传递的角度,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自媒体健康信息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具有极大影响。用户关系是自媒体信息扩散的路径基础,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究用户关系结构对自媒体健康信息扩散的作用,有助于剥离信息流动路径,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教育效率与健康舆情控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自媒体关系网络映射以及信息扩散机理进行理论剖析,案例分析部分收集了某城市公立和民营医院官方微博运行的情况及关系数据,利用Ucinet6,采用指标分析及可视化的方式,观测网络整体及局部结构特征。[结果/结论]案例网络密度小,结构松散,阻碍了健康信息的有效流动;活跃节点的存在提示了网络中舆情控制的风险。在健康信息的扩散中,建议考虑以用户关系改变为手段优化网络结构,进而干预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否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信息用户需求已成为目前图书馆进一步深化信息服务的瓶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需求呈现出的变化进行了归纳,并分析了影响其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满足信息用户需求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接着分析了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系统模型,探讨了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信息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网络空间信息扩散内涵和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将信息扩散的动力分为内源动力、外源动力和阻力,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各要素作用力进行系统、全面地阐述与分析,构建网络空间信息扩散的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外动力的关联机理进行诠释,对网络空间信息扩散的形式与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鉴于异质网络能够揭示数据的多重关系,引入合作网络,构建2-模异质网络,并基于此异质网络,进行作者潜在合作空间的测度与识别,增加作者间合作机会,促进学科知识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2004-2013年间的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定义作者-作者-关键词2模异质网络,挖掘网络中的多重关系;定义潜在合作空间的相关概念及测度公式,并运用共现分析、耦合分析及编译VBA, 程序,对2-模异质网络的作者潜在合作空间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结论] 发现图书情报学领域的47位核心潜在合作者;某一研究主题的作者潜在合作空间相同或相近,重叠部分形成了该研究领域的潜在合作团队,这一发现为研究人员寻求潜在合作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扩散与吸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出一种量化指标测度与知识语义信息挖掘相结合的学科知识扩散过程探测方法,以期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扩散研究范式与方法,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方法/过程]在经典量化指标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结合学科知识语义信息,对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学科知识扩散数量及主题特征;建立学科知识扩散Logistic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以社会网络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知识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其扩散过程符合幂率分布特征;不同学科吸纳和接受的领域知识主题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社会网络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进程正处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不同信息节点在抗争信息传播结构的位置重要性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基于广州市118家业主论坛间抗争信息传播结构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的业主论坛在抗争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位置差异,一些业主论坛在抗争信息传播方面比另一些业主论坛更为重要。此外,影响业主论坛结构性位置差异的因素,更多地与业主论坛自身的传播学特性而不是社会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播过程包含两个因素:一是信息传播的规则,描述人如何接受和传播信息;二是信息传播所在网络的结构。通过构建包含这两个因素的信息传播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模拟,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存在信息传播临界值。当信息吸引力大于临界值时信息才能传播开,否则几乎不能传播。其次,小世界网络上,当信息吸引力在临界值附近时,随机边的添加会使传播面积增大,从而导致实际的传播临界值减小;但当信息吸引力足够大时,图结构的变化对信息传播面积影响不大。第三,当信息吸引力在临界值附近时,信息传播耗时对网络规模很敏感,但随着信息吸引力的增加,其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引文是施引文献与被引成果的纽带,反映了后继者的借鉴和肯定。本研究在传统题录关键词网络的基础上,创新地将引文上下文关键词作为研究材料,所构建知识图谱不仅能揭示文献主题的深层次信息,也能够反映受众主观筛选和利用文献的知识过程。[方法/过程]选取数字人文为研究领域,获取3个文献集和两个引文文本集,构建两个无向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和两个有向的基于文献引证的关键词网络。通过共现网络,观察数字人文领域知识的吸收与扩散;通过引证关键词网络,观察数字人文的形成与转化。[结果/结论]研究揭示数字人文的研究重点、核心领域与核心技术,从受众的角度为数字人文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