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电视评论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从参加全国电视新闻评选的电视评论的总体水平来看,评论是电视新闻中的弱项的状况正在改变,这是令人高兴的变化。 1991年的参评作品都是电视述评。这说明,评论虽有多种形式,但经过多年探索,电视工作者在报道的实践中选择出了较适合电视播出的这一品种。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电视述评在电视评论的诸多品种中是生命力较强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评论大体经过  相似文献   

2.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在我国,电视评论是伴随着我们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年轻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评论,同时,又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电视特色,如出现了“电视讨论”、“电视讲话”、“主持人评论”、“口头评论”、“图像新闻述评”等具有鲜明电视特色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评论中形式最常见、影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输手段的先进,电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所处的优越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但如何充分发挥电视的潜在优势,还是一个有待努力探索的问题。目前电视评论在数量、质量和权威性方面之所以尚不能令人满意,就跟未能充分发挥电视的潜在优势有很大关系。如何从电视的特性出发,把电视评论振兴起来是广大观众和电视工作者所十分关心的问题。粱建增、阎红的《论电视评论的特色》一文,写出了电视评论应当具有的不同于报纸、广播评论的特色,也谈了在实践中如何搞好有电视特色的评论的一些看法,这对发展电视评论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冯佳  沈健平 《声屏世界》2002,(10):25-26
电视体育评论是针对体育领域值得评述的新闻事件、关注热点而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表明态度的节目形态。电视以其视听同构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体育评论的形象感和观赏性,因而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评论媒介。 电视体育评论的兴起和现状 尽管解说词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评论,我国的电视体育评论却来源于体育解说。从1958年中国出现电视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与广播共用体育解说员,当时的体育节目主要是对体育赛事的转播,解说多评论少,专业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中国电视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体育评论异军突起,从1990年北  相似文献   

5.
电视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对于重要社会问题、新近发生的事情做出的分析评论。县级电视台处在宣传终端,受众是普通群众,电视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县级电视台在办好自办节目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电视评论,这个观点不仅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声音",也是群众讨论社会事务的公共空间,人民群众对此充满期待。一、县级电视台电视评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与评论是新闻媒介最主要、最常见的两种体裁。报纸和广播的评论历史较长,常用社论、评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被称为报纸、广播的灵魂。电视评论起步较晚,现在还有不少电视评论例行公事而发,或袭用报纸、广播的评论,照本宣科。由于未能对电视评论给予高度重视,使得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得到很好确立。如何充分发挥电视的特点和优势,采写好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能体现电视特色,并为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评论?笔者认为,要突破长期以来单一的口播形式,让画面直接进入评论,增加电视评论的图像信息。电视评论注重画面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7.
评论是电视的旗帜和灵魂,负有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的使命。目前,电视评论已由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到电视专题评论乃至在栏目中广泛的的运用。其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8.
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电视中的新闻评论一直是在宣读报纸评论,以致此现象被戏称为报纸评论的“电视版”,真正体现电视传播特点的评论没有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电视新闻评论。电视研究者或以为电视受声像传播特点的制约,难以表现以抽象说理为特征的新闻评论,但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的探索证明了上述论断乃是一个偏见。1994年4月份中央电视台新闻评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日趋激烈。办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体现电视导向的重要一环,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则是决定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有线电视系统是为了解决距离电视台偏远或高楼林立地区收看高质量的电视而发展起来的。近几年,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利用有线电视,创办了自己的电视台,播出了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这就使有线电视增加了新的意义。企业的资金是要讲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在意见性信息传播形态中占有重要位置。要做好电视评论节目,关键是做到电视的直观性与新闻评论抽象思辨性的统一,通过强化可视性这一电视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来达到增强评论说服力的目的。①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要以逻辑的力量说服观众、打动观众,思维方法的运用至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电视化”是指突破电视传媒对文字的简单翻版和图解,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独特表现潜能的评论样式。《试论我国新闻评论的“电视化”进程》一文,对中国新闻评论“电视化”进程做了历史回顾,并就其对传播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时常感到电视短评论太少。再看看其他台,电视评论作品或节目也是长者居多,短者甚少。这在电视评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值得关注和思考。 近年来,电视评论类节目很“火”,许多电视台不仅设有评论部,还专门开辟了评论固定栏目,将办好评论类节目,作为各类节目中的“重头戏”来抓,这对于加强深度报道、提高节目质量、树立电视台形象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评论作品短者十几分钟,长者四五十分钟,而三五分钟的电视短评论很难登评论类节目  相似文献   

15.
张育仁 《新闻界》2008,(3):127-128
口播是电视评论和广播评论共有的一种传播特点,但是电视评论中的口播必须要出图像,而广播评论中的口播则是完全单一的口播。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口播评论尽管必须出播报者的图像,但有时又要插播与口播内容密切相关的图像,不可与图像评论混为一谈,对二者应予功能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陆娜 《记者摇篮》2009,(2):44-44
众所周知,观众最喜欢的电视报道是现场报道,最喜欢的电视评论是现场述评。现场述评,作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新闻评论与电视结合而生成的一种独特的电视报道体裁。既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新闻,又不同于“报刊体”评论,同时还有异于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其它诸多样式,如本台评论、短评、编前编后语等。正是这些“不同”和“有异”,形成了它自身的个性,又正是它自身的个性,使之日趋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评论是互联网发展下新兴的评论方式,其优势和影响力日益显现,以深度分析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面对“网评”的冲击是“避短”还是“补短”?本文结合媒体发展趋势和新闻传播规律,从网络评论的优势、电视评论如何应用“网评”、电视评论突出自身长项等三方面,提出电视评论节目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郭晔 《编辑之友》2006,(3):68-69
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在电视中的运用.早在电视出现以前,新闻评论就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发展,成为报纸、广播表明自己观点、立场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与报纸和广播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可谓是个"小弟弟",直到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电视才开始把新闻评论列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播出量日渐增多.但与飞速发展的电视事业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评论的力度还是频次,与目前丰富的电视节目内容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评论工作已成为当前摆在广大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张玉良 《视听界》2010,(4):64-66
一、美国有线电视的赢利模式 美国的电视分为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从20世纪40年代末最原始的有线电视系统运行算起,美国有线电视产业已经发展了七十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有线电视从简单地提供较好的电视信号的共用天线系统,发展成为结合了电视、网络、点播平台和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的集合体,用户也由最初的几十户发展成今天的超亿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