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保障。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课程的革新与研究,以此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发展趋向,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它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含义、层次、类型、确立依据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理论研究仍然薄弱,对国外课程目标理论过度依赖,本国职业教育学科特色彰显不足,研究参与主体单一,实效性差。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正由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目标如何契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层次性,使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课程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目标,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教育聚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得传统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显得滞后。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课程开发理论联系紧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活动课程开发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国家开始探索把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落实到职业教育实践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也是受教育者身心得以发展的载体.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对职教课程进行改革,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纳入到职业教育课程框架中,成为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行为目标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学生特征、职业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职业教育心理学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行为目标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同时,就如何实现这些设想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性、联动性、整体性、差异性的特质.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价值取向.从职业教育发展成功范式看,校本课程开发以其最活跃的课程功能实现着职业教育的价值,实现着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并成为一种国家教育行为.未来,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将更加切入校本的原本内涵,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探索将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质与整体化走势,同时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学校专业化程度的结合性载体.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以特定职业能力培养为逻辑起点的教育,职业教育课程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化倾向使之与社会需求脱节,加之课程结构和比例不合理,学生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是系统性的改革,从改变职业教育观念入手,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完善产学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课程的演变需要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通过对传统分工理论、现代合工理论下的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组织形式发展变化的剖析,试图从教育外部解释职业教育课程变化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指导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研究课程理论与开发,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来泉在开幕词中指出,研究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开发,必须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当前和长远的目标与任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走向以及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师队伍状况等;必须了解和研究国际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教学改革和课程理论与模式发展趋势;必须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研究制定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职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理论与开发模式,为完成我国职业教育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人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需要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对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动因、目标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指明了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功能定位,并结合我国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科型课程体系人为地把实践与理论割裂开来,脱离了职业教育能力为本位这一职业教育的目标.以工作过程来构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其课程内容体系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体现了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完整性,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重构,首先应分析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及知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教学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以实现能力目标为核心,确定几个较为典型的能力训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实现课程能力目标;再根据能力训练项目组织相关支撑知识,确定课程内容模块以及各模块的具体技能和知识.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课程标准,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流方法和手段.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应遵循层次性与职业性的基本原则和普适性、发展性、包容性、系统性与社会性的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13.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是体现职业教育本质和特色的办学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文章就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课程改革受到了普遍重视.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课程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职业教育课程管理体制、重视和加强课程管理研究是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实践的要求及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重要教育政策分析,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经历了为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尝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纵观发展历程,这四方面似应受到重视并努力为之,即统一中高职专业目录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前提、实践发展需求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点、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服务区域经济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促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项目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必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拟从项目课程建设的角度,即在研究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内涵,以及项目课程的特征等的基础上,来初步探讨项目课程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途径,期望能对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的融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帮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责.在目前的职业教育活动中,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结构中尚未充分体现;能力目标尚未依靠教学内容负载;质量评估未完全在教学管理的运行中反映.因此,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设计,开发专门课程;依据职业标准定位能力项目,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劳动、教育、行业部门的密切合作,是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解决高职生职业定向与定位的困惑和职业目标教育的缺失与误区等现实问题,在于强化职业目标意识、构建职业目标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等研究和实践.结合社会职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需要,是回归职业教育本质目的,提高就业竞争力,推动和谐就业,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科课程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已凸显不足.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而实现此目标的有效课程模式就是"素质项目"."素质项目"是一种以工作项目为基础、以能力教育为核心,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课程模式.为了实现课程与"素质项目"的有机转化,要综合考虑社会结构、学科结构和心理结构对课程结构的影响,要注意处理好教师、教材、场景与学科课程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进行的,其改革的核心落脚点是课程改革。工程类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随着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在快速地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开发全新的、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以及与之对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等资源。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的核心是正确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即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按照工程类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以职业教育“课程论”和“知识论”为依据,确定课程应用知识体系的选择方法,正确定义课程内容,将对课程教学目标乃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