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育技术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与素养。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不仅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众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在研究探索如何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改革特点不同,寻找一种适合本学校教学改革的模式成为当前各类学校的又一项课题。本文对教师教育技术技能与素养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各种学校因素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中探索与顺应、整合与融入两个阶段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除学校安置因素外,流动儿童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同样影响家长对两类学校的选择,也影响着流动儿童在两类学校的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中国幼儿智力量表》和《幼儿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发现,只有0.4%的一般样本同时符合智力缺损和适应技能缺损标准,与理论估计值一致。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把《中国幼儿智力量表》和《幼儿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一直是教育与心理学界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国关于学校适应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的几项研究又局限于城市学生学校适应的探讨,而很少有对广大农村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考察。因此本研究以农村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业适应、行为适应、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上的表现作为衡量学校适应的指标,对农村学生学校适应的性别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差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对农村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有更充分的认识。一、研究方法1、被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德州市三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中学与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适应问题,通过自行编制的预备年级学生学校压力源问卷,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小衔接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学习;男生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女生;入学前成绩比入学后成绩对学生的适应问题产生更大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上海学生。  相似文献   

6.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各个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此同时各中职学校的技能节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了解和适应本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和标准,但职业技能节活动的开展需要广大师生更多的关注和认同,要想更好的开展技能节活动,还需要更多的精力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来提高硬件、软件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活技能类内容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涉及的几大内容领域之一,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为落实课标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切实提高培智学校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生活适应教材编写组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所处年级段,对生活技能类内容的容量、难度梯度、技能呈现方式以及维度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思考与建构:从技能选取到组织架构,分层建构内容容量与难度梯度;以技能为核心,对技能的具体步骤呈现兼顾首尾、突出重难点;分段设计内容维度,从单一的技能学习逐步扩展至兼顾技能应用的情境以及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志等多元维度。  相似文献   

9.
为考查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本研究采用吴武典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和《高一新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山东省章丘市五所普通高中547名高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总体较好,常规适应表现最好,自我适应表现最差;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适应总分及课业适应、常规适应、同学关系适应上要好于男生,男生在自我适应上好于女生;重点学校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总体水平显著好于非重点校的学生;非住校生的学校适应总体水平好于住校生;学生对班级学习环境评价较高,其学校适应状况也较好;学习成绩为下游的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最差。  相似文献   

10.
武峻  杨帆  薛立磊 《河南教育》2023,(12):55-56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本研究从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手段以及优化实践人才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通过完善和优化实践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skills deficits has received wide support. Recently, the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SSRS)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ist professionals in assessing social skills. In this study, the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was used to compare students who had already been classified as learning disabled (n = 20) and mildly mentally retarded (n = 20) with a group of nonreferred students (n = 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a group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nreferred group on social skill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roblem behaviors.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SRS was able to predict group membership broadly (e.g., handicapped versus nonhandicapped) but not specifically (e.g., learning disabled, mentally retarded). Moderate Pearson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 ratings indicated some consistencies between raters. However, low kappa coefficients showed t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are likely to identify different students as having social skills deficits and problem behaviors.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utilizing the SSRS with other techniques such as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in the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of social skills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paper presents current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litera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 adolescent. Empirical constructs including adaptive behavior, motivation, reinforcer effectiveness, locus of control,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 skills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 are discussed. Current literature is translated into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the mentally retarded adolescent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态度,我们对上海市一些辅读学校的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及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与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辅读学校的认可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在校的情绪、家长对辅读学校的心态等方面。结果表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认识明显较少,对于在辅读学校就读抱着较消极的态度,辅读学校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评价普遍较高。此外,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智力障碍者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把握发展趋势,使用BICOMB 2软件和SPSS 25软件,对来自CNKI的108篇有关智力障碍者职业教育的有效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了国内智力障碍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以呈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智力障碍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培智学校在校生的职业教育、就业、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课程、支持性职业模式等方面。研究热点领域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日益重视支持性就业和支持式职业教育模式;培智职高日渐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智力障碍者职业教育更加重视理论支持;智力障碍职业高中支持体系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围绕"谁学习——学什么——怎么学"的框架,深入探索了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的运作规律与途经:(1)分析学生现状,了解从业方式;(2)尊重学生为先,开发教学项目;(3)调试课程设置,重组专业资源;(4)优化课程实施,创新训练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职业技能和品质、就业能力获得提高,专业型职业教育教师团队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科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为了解培智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情况,本研究对南京地区培智学校教师进行了关于培智学校科学教育情况的凋查。结果表明:科学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培智学校的多门课程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弱智学生感兴趣和需要的,而教师们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问题;同时弱智学生的学习特点亦说明了普通学校科学教育课程的可借鉴性。因此,在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中应重视科学教育的作用和有关理念的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7.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普通班学生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接纳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对普小学生接纳随班就读弱智生的态度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当前普小学生对弱智生普遍持排斥、不接纳态度 ;相比较而言 ,非随读班学生比随读班学生的态度积极。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接纳态度的因素 ,结果表明 ,普小学生的性别因素、普小学生以前与弱智生接触程度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 ;普小学生的年级因素对接纳态度影响不大 ,地域因素对接纳态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状如何呢?哪些因素影响了数学学习兴趣?怎么样才能提高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培智学校的多数教师。通过对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需要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建构一个适合智障学生的"乐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各地区培智学校着手编写校本教材。本文对1993年人教版的全国培智二年级语文教材与2004年浙教版的培智二年级语文教材从整体结构和各部分具体内容两方面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总结出导致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为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度弱智学生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智学校招生对象已由轻度弱智逐步向中重度弱智儿童过渡 ,原先针对轻度弱智儿童的教材 ,已不能适应目前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需要。为此 ,本校开始了对中度弱智儿童教材编写的探索 ,通过实践对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目标、原则、方法和体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 ,所编的教材《中度弱智学生生活(套 )》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