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班     
海西 《山东教育》2005,(33):48-48
教师A:兴趣班,顾名思义,是孩子对某种活动感兴趣,于是成人给孩子报个班,让他能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是给孩子报兴趣班,而是给自己报“兴趣”班.让孩子去上。把自己的遗憾转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生活中的压力转到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2.
婴儿最初都是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应该理智地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这样才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里,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有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逛公园,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家长没想到,这个4岁的孩子竟然提出要自己骑小三轮车,沿着人行便道回家。看着孩子热切的目光,家长犹豫了,孩子这么小,路又那么远,万一累坏了这棵独苗苗……但是又一想,自己可以走在孩子身边,安全没有问题,为了培养孩子应该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闯一闯。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个4岁的孩子,用了45分钟,  相似文献   

3.
常听到不少人说:现在的事真怪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急病了,唯独孩子自己反而不着急。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能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过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乃是保证生命质量的基本条件。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婴儿最初都是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4.
郭兰芳 《山东教育》2005,(19):57-5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证明: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的潜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而教师只是一位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课改过程中,我和孩子一同学习.力求为孩子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独立的个性空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一个广袤的生活舞台,让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相似文献   

5.
<正>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房间是他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小天地,对房间进行合理安排与布置,可以使孩子在其中生活快乐,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孩子是独立成长的人,他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也需要生活在一个美化的空间里。因此,房间的安排与布置要符合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使他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和自由,并受到美的熏陶。家长要考虑到房间布置的实用、安全、合理和美化,并和他一起来规划、安排和布置,给他充分的自主权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及爱好,让房间充满童真和童趣,让孩子也喜欢自己的房间。在规划的时候,可以从总体上把房间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  相似文献   

7.
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在他近一年来的住校生活中,我们发现他长大了。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孩子的变化和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感受。会劳动 能自理住校生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活能够自理。孩子离开了爸爸妈妈的照顾,穿衣、吃饭、叠被、洗漱等全部生活内容都要自己完成。这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不容易。可是,我的孩子做得非常令人满意。他每天都能换内衣内裤和袜子,并将这些脏衣服放在一个大塑料袋里。我经常对孩子爸爸说:“你有的时候还不如儿子呢。”孩子一年级入了少先队。他说要自己洗领巾,我就鼓励道:“好,以后的…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证明: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的潜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而教师只是一位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课改过程中,我和孩子一同学习,力求为孩子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独立的个性空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一个广袤的生活舞台,让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给孩子一个自我,让他做最好的自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9.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0.
你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吗?你的孩子生活在你给他创造的氛围里是快乐的吗?你自己的求学经历充满快乐吗?你的学生在你给他创造的教育空间里是快乐的吗?——在这样的提问面前,你能够坦言自己是快乐的吗?如果正视现实,你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并无多少“快乐”可言。我们的教育,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都没有把“快乐”确立为教育的主题。仔细深入省察来自家庭或学校教育的悲剧,我们不能不痛彻地呼唤:还教育以快乐!  相似文献   

11.
周静 《教师博览》2005,(10):10-11
去年.我所执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名叫高涛。他挺聪明的,但成绩却不理想.行为举止散漫,卫生习惯特别差。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据家长反映:这孩子.父母忙着做生意.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长很少和孩子交流。由于缺少亲情,又渴望被关爱.他甚至不惜以捣乱破坏的行为.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带着疑惑和焦虑,我来到他家里。爷爷无可奈何地反映.这孩子.真是拿他没辙了,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给孩子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4.
美国麻州布兰迪斯 大学教授亚曼比尔,提供这样四项技巧: 1戏剧方式:假装不能用语言沟通,必须通过哑剧、手势及脸部表情传递彼此信息;可假扮饭店.机场或公园里人的生活百态。 2小小私人画廊:让孩子了解他画画只是自己乐在其中,而非取悦何人。这样,孩子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自由地展示出来。在他的房门上.床头等外挂上黑板或画架,可以让他自由创作,捕捉灵感。 3自制不花钱的礼物:鼓励孩子在送礼物给人家时,自己动手做,这种礼物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孩子自己创作显得特别可贵,对孩子很有鼓励意义。例如,可写下自己创作的童话故…  相似文献   

15.
本期观点     
《父母必读》2010,(4):9-9
现在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的越多越好.让他学得越多越好。但实际上.恰恰是这种做法使孩子产生窒息感。就像是你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书放在房间里,把每一个角落占满了.却偏偏没有给他留读书的地方.那么他永远没有办法、没有空闲去把书里的知识、信息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过久的窒息感最终会扼杀孩子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16.
杜娟 《成才之路》2011,(11):85-85
一、以自我心境为中心创造出的"独特空间"概念独特的空间感绘于画面的乱序效应。早期儿童画中表现的空间概念同成年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一眼看去,儿童画里的物体在空间中的秩序是乱七八糟的。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孩子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周围的空间。物体的位置、相互的关系正是孩子眼中所反映出来的。他并不觉得物体同自己一样都是站立在地面之上的。他还未能形成超越自我的空间关系概念。在他眼中,空间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7.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的、愿望里的和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他们很敏感,容易激动。他们努力给周围人留下好印象,同时能够从另一面看自己。他们很容易受伤害,更需要他人的支持、鼓励和激发。“红色孩子”最直爽和积极。他们通常是自己圈子的领袖。当要求或者吩咐这些孩子做某事时,他们通常会…  相似文献   

18.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生活技能。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这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画中话许多教育专家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动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赵青新 《家长》2014,(2):1-1
儿子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的高楼里,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他的视野。他所接触的自然界,不过是街头的小小绿地和公园里的山石小景,已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所以,趁着春暖花开,我打算让孩子接点地气,决定带他去乡下老宅玩一天。刚一下车,农村特有的泥土气息就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