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该时期幼儿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而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许多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造成了许多幼儿尤其是跨世纪的一代出现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矫正。然而这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到。幼儿的行为问题多是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又多是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生活的3—4岁这个年龄期,这就要求老师在活动中时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丧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之得到尽快的消除。  相似文献   

3.
攻击性行为亦称侵犯性行为,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反社会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本文主要以中班幼儿为例,简单讲述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环境中易于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这是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黄波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30-331
被拒绝幼儿是指在群体中受到排挤和拒绝的幼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有利于其健康人格形成。文章运用同伴提名法选出班级内被拒绝幼儿,对其进行行为观察、家庭访谈、与教师沟通等方式了解幼儿交往行为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提出改善其同伴交往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潘芙蓉 《文教资料》2010,(16):142-144
本文通过案例剖析托班幼儿主要的情绪表现、行为特点,分析影响他们行为的心理因素及情感需要,阐述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家庭环境迁移法、悄悄话暗示法、随机生成教育法、游戏情境渲染法、行动语言表现法来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环境;以兼顾整体、尊重个性发展为主线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家园同步教育来培养幼儿愉快情绪,帮助托班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中,良好的智力和能力的固定化往往取决于幼儿的主体,即原有的意志、气质、认识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而非智力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和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教育者实施的行为训练有直接关系。那么,幼儿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一、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幼儿讲道理幼儿年龄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所谓对幼儿的行为指导,是指教育者在充分认识到人的行为发展在人的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行为与认知、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行为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行为指导的基本方法,对幼儿的行为系统给予良好的培育、建构和引导,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问题行为,发展行为技能,增强行为能力,提高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同一性和和谐度,进而使幼儿得到充分、全面、和揩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对幼儿的行为指导,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体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分享行为又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探究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本研究从角色游戏本身出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几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展开具体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幼儿对该角色游戏环境的熟悉程度呈正相关;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主要以物品分享为主,物——物交换成为其主要分享模式;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与幼儿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并无太大关系,但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宋磊 《新教育(海南)》2023,(S1):175-176+184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形成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通过开展幼儿园“自然日”品德启蒙教育活动,研究幼儿品德启蒙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与家庭、社区的联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莹莹 《考试周刊》2014,(70):185-185
<正>"培养行为,我们收获习惯;培养习惯,我们收获性格,我们收获命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强调:"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所谓幼儿的社会行为,即幼儿在特定社会机构中形成的对人、对己、对社会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德的标志,我们要重视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方式方法。一、通过榜样示范,帮助幼儿树立遵守规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意识是文明社会的现代人的标志之一,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公共空间意识教育是培育社会"小公民"的重要桥梁。基于幼儿认知的"经验性"和行为的"模仿性"特点,在培养幼儿公共空间意识上提出如下策略: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氛围以及空间布局;设计游戏化公共空间教育课程及区域;探索行为辨析法、行为巩固法、示范演示法、社会实践法的公共空间意识培养方法;建立和谐的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2~3岁是幼儿饮食行为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与家长喂养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者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城区359名2~3岁幼儿的饮食行为与家长喂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3岁幼儿已经表现出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包括:吃饭不专心独立、吃饭慢、爱吃零食、挑食、爱喝饮料,这其中尤其以吃饭慢最为突出;家长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平衡膳食型喂养和积极反应型喂养,较少使用放任型喂养和工具型喂养;家长喂养行为对幼儿饮食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喂养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尽早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选择科学适宜的喂养行为是改善幼儿饮食行为和家长喂养行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吕萍  顾裔红 《福建教育》2023,(12):37-40
观察与记录幼儿学习行为是理解幼儿和优化教育行为的支点。在幼儿学习行为观察与记录方面,主要存在观察目的不强、观察重点不明确、对观察方法和工具不熟悉等问题。典型行为描述是对幼儿进行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常见方法之一,能够提供丰富且复杂的行为观察记录材料,便于教师查阅和形成对幼儿行为的理解。幼儿典型行为描述的观察要点包括观察重点、观察环境、观察记录、观察结果与结论、评价与建议。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和分析典型行为描述法,为教师观察幼儿行为观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在小班就要开始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作者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学合理的常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单靠简单地说教或订几条规定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具体形象的方法。一、结合法即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此法一是利用教材本身内在的思想性,在完成各科教学要求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提出行为规则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提出某项规则时。利用有关教材,生动形象地向幼儿讲清道理。例如教授儿歌《天天午睡身体好》时,除完成语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3~6岁幼儿问题行为状况及与家庭因素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90名幼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不高,幼儿问题行为表现不突出;不存在性别差异,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小的幼儿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年龄大的幼儿;家庭因素中父母的年龄、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等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总体及各维度造成不同影响。对此,提出建议:丰富父母教育经验,正确识别幼儿的问题行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及早预防幼儿的问题行为;政府提供多样支持,及时干预幼儿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科研工作讲座·图1幼儿注意专注性特质等级评定量表随着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发展,人们在研究幼儿行为特点时,往往采取多种观察方法,行为评价法就是典型的一种。所谓行为评价法是指请幼儿教师和家长,有时也可请幼儿同伴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作出概括性的等...  相似文献   

18.
小班幼儿正处在开始认识周围生活和学习与同伴交往时期,认知水平较低,因此,我从3个方面来培养小班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行为。 1.感受合作交往的良好行为 我选择符合小班幼儿心理特点的、有感染力的、内容生动的童话故事,配以形象的图片或木偶,让幼儿感受到同伴间友好合作的愉快。 2.练习合作交往的良好行为 根据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幼儿熟悉故事的同时,让幼儿参与表演。比如让他们带着头饰表演故事中同伴间友好交往的良好行为,通过语言和动作等  相似文献   

19.
在养成幼儿运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更倾向行为塑造与动作练习,而忽视对幼儿运动行为的反馈。本文从幼儿运动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反馈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分析等角度阐释如何运用反馈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20.
[摘 要]对广州市海珠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幼儿行为状况的调查表明,幼儿有礼貌意识但未成为习惯行为,良好卫生习惯未固化为常规行为,交往愿望良好但尚未形成主动意识,大多未形成自觉的劳动习惯,好奇心强但专注度不足.幼儿年龄差异、地方习惯、家庭教育水平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