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有春     
<正>从前在过年的时候,大人会把很多写着"春"字的红纸贴在米瓮、水缸上,还有糖罐、灶间,甚至也贴在衣橱上。有一次,我疑惑地问父亲:"为什么到处都贴着‘春’字呢?"他说:"希望年年有春。"在闽南语里,春天的"春"和剩下的"春"是同音字,到处贴着春字,是祈望年年有剩余的意思。父亲也常说:  相似文献   

2.
有春     
从前在过年的时候,大人会把很多写着"春"字的红纸贴在米瓮上、水缸上,还有糖罐、灶间,甚至也贴在衣橱上。有一次,我疑惑地问父亲:"为什么到处都贴着春字呢?"  相似文献   

3.
藏福于心     
幼时,每近年关,父亲总要给人写春联。写得最多的便是“福”,福寿双全,福星高照……十分显眼,不觉记在心中。有一次,祖父笑着要我写,我一口气写了十几个“福”字,拿着到处贴,灶台上、米缸上、书桌上……为了让人满眼见福,甚至连猪圈鸡窝也贴得红彤彤的。在我那时的意识里,福和喜一样,代表好的意思。我想,人要福,动物也是要福的。  相似文献   

4.
哈利的同学秋邀请他去中国过一个中国的圣诞节——春节。哈利和秋乘着“飞天扫帚”来到了中国,他们先落在了一个村子里,哈利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两条写着字的红纸,非常气愤:“伏地魔真可恶,竟然跑到中国,到处贴符施魔咒。”秋摇摇头,说:“这不是伏地魔的魔咒,是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5.
药品和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卫药准字卫药健字、卫食字等标识代表什么意思?所谓“药准字”、“卫食字”、“药健字”等等的标识,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批号。其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该产品已经通过审批和注册了。眼下通过广告宣传防病治病的产品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卫准字号,...  相似文献   

6.
融·熔·溶     
“融”字指某物本身消融,不靠其他溶液去“溶”它,也不必通过烧烤去“熔”它。比如人们常说的“春雪易融”用的就是“融”字。北方冬末的雪后,常能看到春雪消融的景色。除此之外,“融”字还有调和的意思,因此“融洽”、“水乳交融”就好理解了。有个成语叫“融会贯通”,是说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的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相似文献   

7.
上一期“与天地参”,我们突出阐述了人的价 值.人确实是个谜.关于人的字,还有很多,我们先 说几个最常用的: (食)(六)文 像一个纹身的人,可见最早的典籍说我们的 祖先是“断发纹身”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这个文 字通“纹”.有修饰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父亲     
中国有10亿农民,父亲就是这10亿中的一个。中国的农民贫穷。父亲也算是十亿穷人中的一员了。然而,贫穷的父亲却觉得富有,因为父亲有我。我是记者、是耍笔杆子的作协会员,这在他人看来也许不觉得有甚么,而在父亲眼里,这则是无尚的荣光。父亲在同人谈及我时,总昂着头大声地答:“咱家丫头是记者,专写大人物呢!”  相似文献   

9.
史绍熙同志认为:“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是教育上取得成功的起点。……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革命的希望”。他常说:“我的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爱’。一天不见学生和教师心里就感到非常空虚。”他就是用这样的思想为指导,来管理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则笑话——“考试得了多少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3巴掌。“下次再考,还敢考3分吗?”“呜……不敢了,1分也不能考!”爸爸的意思是要儿子好好学习,多考分数,儿子的理解却正好相反。有一篇短文《贫穷》——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父亲想让儿子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一户人家里他们待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  相似文献   

11.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史”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说,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相似文献   

12.
相信不管英语好还是不好的同学,都能熟练应用的一个单词就是“O K”。关于“O K”这个词的来源,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美国内战时期有过“O K”这个军衔,意思是“最高统帅”,也有人说,每个德国新闻记者在文稿的末尾都要写上“O K”,意思是说“没有错误”;又有人说它是源于一个名叫奥托凯瑟的商人,他在检验产品后,在合格产品上贴上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的标签“O K”。辞典学家和语言专家则认为:1840年,美国民主党人马丁·范布伦在竞选连任总统时首用“O K”作为竞选口号。因为他出生于纽约的老金德胡克,遂从这个地名中摘取了…  相似文献   

13.
笔端物语     
椿萱椿,香椿树。《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后来称父亲为“椿”,即取“大椿”高寿之意。萱,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萱草,言树之背。”在古代,北堂为主妇居室,后用“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并借代母亲。“椿萱”代称父母。“椿萱并茂”,就是父母健康长寿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上写作课的时候,语文老师问:"谁看见教室后墙黑板边贴着的那张小纸条了?"同学们一起回过头,黑板周围什么也没贴呀!老师说:"这张小纸条是我前天早上贴的,上面写了字,就是今天的作文素材。因此,这张纸条非常重要。请问,哪位同学注意过它?"  相似文献   

15.
心中的风景     
那次课间,她捧来一个本子,纸上左边工工整整列满了她梦想的职业,右边则飞舞着她想养的动物.一眼瞟到“蠢蠢的黑色壁虎”“萌萌的红色大蜘蛛”,我浑身冒起了寒气:看上去多好的一姑娘,这喜好怎么这么疹人!于是忙把视线转到职业上去,问她:“这打了勾的什么意思?”“就是有可能实现的!”刚想继续问“背包客”为什么不可能实现,白晗希走过来,瞄一眼本子,夸张地挑起了眉:“背包客?你哪来的经济实力!”我不禁愤愤地反驳:“谁说做背包客很要经济实力?不是经常听说有人几千元游了十几个国家吗?”“是有,可那说白了就是到处去蹭饭嘛!”“那《背包十年》的作者到哪去就给哪里写文章,还有很多人请他去玩呢!”“好好好,说不过你!”白晗希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6.
报复与报答     
有两位贫穷的父亲,各自送自己的孩子到一位画家那里学画。一位父亲教导孩子说:“孩子,你要记住那些侮辱、轻视、嘲弄过你的人,好好学画,将来有出息后,去狠狠报复他们。”另一位父亲教导孩子说:“你要记住那些怜悯、同情、施舍过你的人,好好学画,将来有出息后,去好好报答他们。”  相似文献   

17.
春·年     
春《说文》:“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日、艸、屯,表示的意思是,时日到了,草木就生长起来。屯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既表形象,又表声音,所以这个“春”字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的“春”字与《说文》的“春”字略同。甲骨文中,尚无四季的称呼,所以这个“春”是表示时候,而不表示后来四季之一的“春季”。  相似文献   

18.
<正>过春节时,家家都会贴一些"福"字。很多人家都喜欢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图个吉利。事实上,这样的风俗由来已久。倒贴"福"字的风俗,传说起源于清代的恭亲王府。有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王爷欢心,写了几个大"福"字,并派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没想到,不识字的家丁竟然把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看到后十分气恼,想惩戒这个家丁。此时,能说会道的大管家忙下跪说:"奴才常听人说,  相似文献   

19.
古今词义不同,是由于发展和变化。我再三强调,研究古代汉语要有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有很多相同之点。在词义方面,有很多跟古汉语还是一样的,例如天、地、人、牛、马等。可是还有很多的词义不一样。我就讲词义,也就是词义的发展和变化。发展与变化不同。发展指的是一般所谓引申,就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原来没有这个意义,后来产生了新的意思,但是原来的意思还存在,这就是发展。例如“口”字,口是嘴的意思,指身体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说嘴不说“口”)。但后来有个引申意思,比如:山口、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老婆婆,年年的除夕要我给她做一件事,她拿来一叠红纸和笔砚要我“写春”。裁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红纸上,我用蘸饱了墨汁的羊毫笔,竞也痛快淋漓地挥毫一番。当我每次写下那“福”字“春”字的时候,心里不免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还有个守着旧习惯的老婆婆的话,像我这一代的人,在目前的这种生活下,怎能有机会练毛笔字呢!我的毛笔字虽有如春蚓秋蛇,但还是很高兴写,它使我温习了旧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