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与管理》2004,(3):78-78
由《中国青年报》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报告》7月8日公布后,国内很多高校的论坛都在第一时间转载,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关注。针对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在大学生中的反响,笔者在北京的高校进行了采访,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212名大学生参加。  相似文献   

2.
主贝 《图书情报知识》2004,(6):F004-F004
2004年9月28日~10月1日,“第四届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联合举办,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3.
《评价与管理》2004,(3):79-79,56
“对于大学的评价,我们都很关注。”在北京某重点中学参加暑期英语夏令营的许多高中生说。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假期时间给自己“充电”,对于一年后的高考、填报志愿等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两份报告的出炉,拓宽了高中师生、学生家长了解高校现状的渠道,为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我国评价事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 所、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特联合主办“第 四届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国际研讨会”。其主题为:“大学评价”、“科研评价”与“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评价报告》(邱均平主编)是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大学评价项目及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它公布了200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包括5个排行榜:①中国重点高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②中国一般高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③中国民办普通高校竞争力排行榜;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⑤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给出了全国832所高校(未含港、澳、台高校)的综合排名以及在不同类型高校及所在省、市、区排行中的位置,其中分为重点大学121所,一般大学539所,民办院校172所(全国首次评价并公布其结果),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还介绍了每个大学的概况、特色或优势专业。  相似文献   

6.
科研竞争力是高校图书馆情报分析的重点领域.文章在梳理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指标系统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导向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科研合作力五个方面构建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浙江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反映浙江各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以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的意义、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已成为国际性的高水平的权威评价工具。我们利用ESI作为原始数据来源,对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所)分22个学科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指标排行榜》等29个排行榜。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20位,比去年前进1位;有49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前1%的近1207所世界大学排行中,约占4.1%,比去年增加18所。但是这些高校的整体名次都比较靠后,说明中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成果数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差距更大。但与去年的评价结果相比,我国的整体实力、大学及学科竞争力都有明显的进步,这说明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此次评价对我国政府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群  王琼 《情报学报》2005,24(4):507-512
信息系统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眼于情报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对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分析,提出了系统总体功能解决方案,并对一些关键技术解决方法加以分析。该信息系统可直接输出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表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报表、各级评价指标文档、各级指标排名查询和报表,具有可靠性强和效率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获取原始数据,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研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了3类共30个排行榜,它们分别是:《2009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2009年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分22个学科的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2009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7个基本指标排行榜》。2009年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科研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位居第12位,较2007年前进8位;有70所大学进入ESI被引总量前1%的1475所世界大学排行,约占4.7%,较2007年增加21所,增长0.6个百分点。这些都是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绩,但通过仔细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学整体排名比较靠后,说明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从自身来看,与2007年相比,我国大学与科研机构不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明显进步,虽然离《纲要》中提出的"国际科学论文被引量进入世界前5位"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会给我们增加信心,相信这...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是怎样产生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已成为国际性的高水平的权威评价工具.最近我们利用ESI作为原始数据来源,对世界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世界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包括大学和研究院所)。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22位,有31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前1%的近1400所世界大学排行中,约占2.2%,但名次都很靠后,说明中国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成果数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差距更大。此次评价对我国政府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各个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双一流”建设科研竞争力提供生态化动态追踪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原有的静态评价有必要向动态监测转变,从单一数据源向多数据源转变,从关注阶段发展到关注趋势发展转变。从日常数据监测、一流学科科研成果分析、国际一级学科动态分析以及动态监测科研数据管理系统等维度,梳理出高校图书馆为“双一流”建设提供立体化动态化的科研竞争力跟踪监测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和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雅的人,喜欢称呼高等院校为“高等学府”。何谓学府?简而言之,学习知识、从事学术科研活动的地方。在科教兴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从政府、企业集团,到普通民众,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与关注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科研竞争力,希望看到这方面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评价结果。而这正是中国青年报社与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系列研究的出发点和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改进与变革、评价对象与做法、评价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启示等四个方面对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重点对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竞争力排行榜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多角度的分析,最终得出了六点有益的结论和启示。根据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以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所积累的历年大学评价的经验和数据,同时结合对《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评价的新变化、新结果和新启示,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仍然是:质量、效益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利用其最近三年积累的评价指标数据,提出一种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的思路和方法,检验表明其是科学和合理的。这种思路和方法不仅适用于科研评价领域,对其他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新社武汉5月5日电(记者艾启平)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2011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于日前公布。其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第一名的北大世界排名第100位,大陆有91所高校进入世界大学前1%的1 565所大学排行。此次评价主要由3类30个排行榜组成,分别是:2011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2011年  相似文献   

16.
从资源整合视角研究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是实现科研资源最佳分配、形成科研核心能力和提升大学竞争 力的需要。基于资源整合视角,从认识资源、积累资源、配置资源、自我反馈和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来分析高校科研 资源整合过程。认识资源和积累资源是科研资源整合的准备阶段,资源配置是科研资源整合的关键阶段,资源有效配 置的结果实现现有科研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研究引入相关性算法,如最佳子集变量算法、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等,对用于大学科技竞争力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研究。通过获得的完整数据,分析2007年教育部23所高校的114个与科技相关的评价指标之间及这些评价指标与大学科技竞争力的相关性,获得大学科技竞争力评价的最优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其他年份的高校科技数据及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的文献计量数据对最优评价模型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进行验证,进而确定一套较为适用、合理的表征大学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绩效评价。与目前大多数评价、排行重视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量”不同,该《报告》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相对评价”。  相似文献   

19.
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学科竞争力评价工作,但大都处于对学科的发文量、被引量等进行基本分析的层面。此文借鉴《英国科研表现之国际比较》报告中的学科评价方式方法,对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科竞争力评价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指出要以大数据思维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指标体系、多种方法手段,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趋势预测和可视化展示,完成一个系统全面结构化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才能真正为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竞争力正日益引起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高校图书馆建设情况,选取了25所"985计划"和27所"211工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8个指标变量、52所高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各高校图书馆竞争力综合排名。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图书馆提出提高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