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和职业有着天然关联,因此劳动课程成为实施职业启蒙的最优路径。2022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也为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带来机遇。将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不仅是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实践探索,整合教育资源的最优选择,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因此,基于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探究职业启蒙融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据此寻求突破,以期为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的开发带来可循方向。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明确指出劳动课程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在《劳动新课标》的指导下,基于“做中学”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呈现出在情境中激发劳动兴趣、在引导中深化劳动价值、在行动中提升劳动能力、在探究中生成劳动创造等特征。“做中学”在劳动课程中蕴含课程与生活的活态连接,学生与教师的联动参与,知识与经验的有机融合,身体与心智的科学发展等内在逻辑。为了有效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从“做”的情境、“做”的对象、“做”的方法和“做”的结果出发,尝试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四个部分探索如何在中小学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践行“做中学”,以更好地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3.
卢凤 《今日教育》2023,(10):40-41
<正>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课表中一门独立的课。如何着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好劳动教育课程,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重庆市璧山区剑山实验小学基于青雅文化特色,构建了雅行修养课程,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了“劳动最美”校本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4.
吴灯 《今日教育》2023,(5):18-21
<正>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做好中小学劳动教育,关键在教师。2022年4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小学劳动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同时也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组织培养要求,如“要关注劳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培训时要注重整体规划,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等等。那么,如何根据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在特点与要求,尤其根据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当前中小学劳动教师的现状与基础,选择具有理论支撑与实践可行性的策略,构建劳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培养优秀的劳动教师队伍,是关系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如何通过劳动课程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成为重要课题。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助于发挥劳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在总体思路上要以跨界融合为走向,注重劳动素养培育的全面性与整合性;以一体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劳动素养培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以实践性为原则,在亲历体认中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在转化。在实践方略上通过强化素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实施、注重素养表现、打造师资队伍,让劳动课程落实劳动素养培育过程有“方”可循、有“料”可用、有“径”可走、有“度”可评、有“人”可靠。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指南。用劳动课程标准指导劳动教育教学实践,须厘清劳动课程目标中各要素的逻辑关系,从育人大局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须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运用目标设计教学、进行课堂观测、质量评估。从理论上梳理课程目标各个维度的内涵,教学目标就会变得明确,易于操作;建立一个合理、简明、可操作的测评框架,既是对劳动课程目标研究的深化,也是为劳动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教育教学评估、质量监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用性工具。  相似文献   

7.
吴必园 《新教师》2023,(12):11-12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印发,标志着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独立的课程。但目前大中小学各学段仍未搭建起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少学校、教师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仍缺乏深入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中小学劳动教育由最初注重“生产技能”的训练,逐步转变为关注“生活知能”的培养,其劳动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大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确立了劳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劳动本身涉及多学科知识,推进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践行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向艳  张萌  王红 《中国教育学刊》2024,(4):34-39+43
劳动项目体现了劳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是劳动课程标准落实基础课程改革理念的可行路径,也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的重要实施载体,其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针对劳动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需要遵循两种设计逻辑:一是“要素逻辑”,包括六大要素,即真实的劳动情境、具体的劳动任务、完整的劳动过程、良好的劳动资源、科学的劳动支架、系统的劳动评价、及时的劳动反思;二是“过程逻辑”,包括三个阶段,即明确预期劳动项目结果、确定劳动项目达标证据、合理安排劳动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素养是指中小学教师为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而具备的心理品质和专业能力。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要求,并指出中小学教师提升劳动教育素养的基本途径,即积极参加培训,更新观念;亲历劳动过程,积累经验;落实课程标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上海市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劳动教育。具体来说,上海市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编制教材--破课程定位之困局;二是建立课程标准--破课程规范之困局;三是采用项目学习方式--着眼于项目引领的课程理念;四是优化技术项目与载体--与时俱进的发展探索;五是创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开拓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劳动课程历经40年发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使得劳动课程单独成为学校课程之一。其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养的合格劳动者。在劳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劳动的意义。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勇于挑战劳动中的困难,能流汗、能吃苦。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中小学校在这一课程实施中应该因地制宜,寻找适合各自学校的实施途径,通过对校内校外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祖权 《中国德育》2010,(9):40-41
劳动技术学科的德育是在劳动技术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步对学生实施的德行、人格教育。《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相关的目标要求是:通过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初步建立技术价值观;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强调“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凝练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陈加智 《知识文库》2023,(10):52-54
<正>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一至九年级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开设,并规定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为劳动课的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由于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也对劳动课的课堂实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1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堂的新样态实施新时代劳动课堂教学,要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劳动的概念。“一是,基于体力劳动基础上的体脑结合的劳动;二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劳动,不在学校劳动教育的范畴之中;三是,劳动教育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四是,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载体,劳动教育不是空泛的,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时俱进,2013年取消了“家政学”“手工艺”与“针线活”课程,正式设立“食品科学”和“工艺与设计”两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以及创意开发与设计能力。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贯穿小学3年级至初中9年级,课程围绕着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共同目标,按照“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的方式展开,以未来家庭生活和职业需要为取向,为参与未来民生社会生活作准备。课程实施倡导真实情境学习、跨学科交叉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课程测试与评估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仅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产品制作中的创意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应在劳动活动中培植生活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供了理论指导。目前,在劳动教育中,生活力培养仍存在培养价值有待重视、培养路径有待拓宽、评价体系需要革新等问题。为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生活力水平,应澄清生活力价值,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整合多方劳动教育资源,携手拓宽生活力培养途径;创设多元评价体系,为生活力培养提供全面反馈。  相似文献   

18.
蒋洁 《教育》2024,(5):67-69
<正>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劳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素养要求以及实施等,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到,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并针对项目设计、安排以及开发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阐释。之后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进一步细化指导,尤其提到劳动项目要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既是不同学科之间所学知识的贯通,也是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为区域中小学校构建了课程研发、实践服务、实施保障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了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通过统筹资源,成立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劳动教育的学段目标和能力描述,构建“食、礼、传、耕、创、数”劳动六艺课程;通过“基地上课”“送课到校”“职业主题研学”“线上劳动教育”等途径,满足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成为热点话题。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之际,调整课程结构、修订课程标准、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者针对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年颁布、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现行中小学课程已经包含了大量有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各门课程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不同职责。据此认为,在新一轮课标修订中,不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但需要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