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家们通过讲述多样化的黄河故事,赋予“黄河”符号不同的文化历史意蕴,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符号内涵,中国文学也逐渐成为传播“黄河”符号和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其中,河南作家关于黄河不同角度的书写,已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支文脉。李商隐的诗歌、邵丽的《黄河故事》、李準的《黄河东流去》分别从个人、家庭、民族三个层面,呈现了黄河文化这一生生不息的命运载体。从“黄河”符号的内涵意蕴入手,结合三位河南作家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提出文学创作中“黄河”符号的文化传播意蕴;进而探究文学作品作为媒介和载体,对黄河文化传播和黄河精神的生成起到的作用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3.
李桂芳 《新闻前哨》2022,(14):40-41
抖音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塑造了乡村文化传播的媒介环境,乡村传播者根据短视频特点,借助智能手机这一介质和特定符号重塑出具有偏向的乡村生活场景,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本文依据媒介环境学的传播偏向这一命题,以康仔农人抖音短视频为抓手,探讨其重塑乡村“拟态环境”时产生了何种媒介偏向。  相似文献   

4.
李学海 《新闻世界》2023,(8):102-104
在如今媒介化时代,畲族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畲族文化传播离不开符号建构,畲乡文化淬炼民族特质,从符号呈现到符号触达,赓续畲族文化传播脉络。本文立足“景宁融媒”微信公众号平台,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畲乡生活、畲乡节庆、畲乡传说为切入点,并结合“景宁融媒”传播内容,探讨畲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传播是继承弘扬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气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作为官方媒体传播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在传播内容上通过资源整合与专题报道,聚焦黄河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意义;在传播方式上通过场景叠加与渠道整合,聚焦黄河文化的多媒体传播与融媒体传播;在传播策略上通过滚动式传播和交叉式传播,提升了传播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在传播对象上兼顾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实现了全民普及覆盖、聚焦核心受众的传播效果。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策略是当代媒体传播的典型范例,对整合传媒资源和打造主流传播渠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7.
陈庆斌  沈磊 《视听》2022,(5):96-98
《罗小黑战记》作为国产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成功的案例,依靠现实与想象结合的媒介空间,消解了与海外观众的文化隔阂.对日本"猫文化"媒介符号的使用,使得该片在日本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国产动画电影若想更好地"走出去",就要在构建多元化场景空间、确立具有普适性的思想主题、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尊重他国习惯、加强对流行媒介符号...  相似文献   

8.
宣振宇 《今传媒》2022,30(2):85-87
影视作品的文化传播需借助媒介来呈现,历史剧的传播也不例外,其中“叙事”在传播中的占比较大。文章以《觉醒年代》为研究对象,以视觉媒介的形式,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符号、叙事意象等多个维度分析历史剧的传播方式,以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为导向,研究分析历史剧的文化传播新图景。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符号甚至大于语言符号,传播学者研究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由诸如服饰外貌、表情行为等非语言符号传播。其中服饰这种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尤其丰富。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服饰负载政治信息,在政治事务中的传播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以个案分析展开研究,以寻求政治人物完善媒介形象、最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的某些规律。政治领导人个性化服饰中的政治信息作为非语言符号的…  相似文献   

10.
每种技术、媒介都会塑造环境,并形成一定的传播倾向。通过把飞瓜数据抖音视频政务类月榜单的前十名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短视频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抖音政务号构建了多符号聚焦、表征性主导的感知环境;多感官延伸,多素材环绕的符号环境;多媒介共行,新时代特色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空间、多感官延伸及场景融合方面的媒介偏向。准入门槛放低,群体边际延伸,信息传播更开放平等,但也造成了空间文化盛行,信息传播浅表化、碎片化、非线性化逻辑思维渐成典型,而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1.
杨铮 《新闻前哨》2010,(4):34-36
传播学研究表明,共通的符号、经验范围与畅通的媒介渠道、丰富的传播形式是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要素。我国的古代诗歌具有字数结构整齐、讲求韵律平仄、对仗的特点.加之以物言志等特有的文学手法,以及与西方相差甚远的文化传统,都加大了我国古代诗歌跨文化传播的难度。本文以襄阳诗人孟浩然的诗歌为例.分析我国古代诗歌的跨文化传播应营造共通的语言符号、共通的文化内涵同时打造畅通的传播渠道与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2.
媒介智能化发展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讲情理又要懂技术,既要融文化也要拓渠道,将用户思维与中国故事相融合,让智能技术与中国价值相统一,使虚拟场景与优秀文化相沉浸。具体而言,以智能定制与情感认同弥合文化间性,形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以场景再造与社群互动搭建叙事元网络,创新国际传播效能;多维发力突破“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提升国际传播权力。  相似文献   

13.
张唐彪 《传媒观察》2023,(12):28-36
西方主流传播学基于专业原则,将传播认知逐渐固化为一种“专业传播观”:传播专指传播主体通过诉诸媒介、符号来分享或交流信息的专门性活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言-行”传受智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传播实践,滋养、印证了一种发源于中国智慧、根植于中国经验的“双轨传播观”:在“言-行”双轨框架下,一方面基于专业原则坚决通过诉诸媒介和符号“以言语说话”,另一方面基于崇实精神通过诉诸行为和事实“以事实说话”。从“专业传播观”到“双轨传播观”的转向,具有一定程度的“重构传播学想象力”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塑造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形象有利于实现城市能级的跃升与情感认同的培育,借由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是一种时尚且有效的途径。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包含场景建构、情节建构、符号建构三个环节。从这三个维度对“温州家人”系列电视剧进行剖析,发现该系列电视剧通过以景观为形的场景建构、以精神为魂的情节建构、以本土为根的符号建构传播城市之形、城市之魂、城市之细节,在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意义交换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城市理念,塑造认同,实现更深层的城市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因其可视可感而受人关注。作为节目文本中的标志性符号,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具有实现传播功能的工具性特征。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传播关系层面和文化语境层面去认知主持人的媒介形象。从形式特征到审美内涵,尽可能丰富地认识和把握主持人的媒介形象,有利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自身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明确职业使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电视节目传播并影响当代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闫斐 《记者摇篮》2007,(7):55-55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新闻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介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传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力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探讨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面临着难得机遇,提出推进黄河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和媒介仪式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春节仪式传播的变迁。春节仪式的传播形式从群体仪式向媒介仪式转变,传播内涵从神圣向世俗转变,传播功能从文化认同向娱乐大众转变。仪式传播的转变,稀释了春节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恢复再造传统群体仪式,虔诚塑造媒介仪式,对于传承和保护春节文化遗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8):88-94
作为应对全球风险的先进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应积极在传播层面加强推广,以直观、形象化的符号转化抽象、晦涩的政治理念。通过提炼典型符号,实现符号转义,构建"视像化"场景,完成图式借用与语境置换、突显"视像化"形象刺点促成情感关联、进行意象生产以增加认同权重的具体路径,发挥视觉媒介的独特优势,谋求对外传播中政治理念与个体情境的关联,以促成对象国成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同和内化,以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实践。  相似文献   

20.
沈悦 《中国编辑》2021,(5):39-43
当前以5G技术赋能的智能传播,架构了社会空间语境的新框架.实体书店通过媒介建构拟态场景,使其在虚拟网络与实体空间的融合中打造新阅读场景成为可能.媒介化背景下的实体书店,呈现场景转向、场景叠化、场景仪式、场景游戏等多模态空间建构,以实现用户向书友转化的媒介动力.实体书店特有的物理空间属性与传播技术带来的媒介场景,将共同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