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绍宁 《中国记者》2023,(4):104-105
<正>众所周知,“融媒体”既是一种媒介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旨在实现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互补,需要人力、内容、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最终构筑“体制机制融合、优势资源整合、用户受众聚合”的融媒体大传播格局,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分众化、圈层化的传播生态。近年来,上海教育融媒体通过建设以“上海教育”为核心品牌的传播矩阵,通过实现流程再造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2.
王梅 《传媒》2021,(21):82-84
融媒时代的品牌传播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实现内源性媒介和外源性媒介的深度整合,以及外源性媒介之间的合理结合,为消费者创设具有同一性、互动性、场景性的品牌传播空间,已经成为当前品牌传播效果达成与否的关键.《云南映象》的品牌传播从内容、渠道、平台等维度入手,积极构建了自己的融媒介品牌传播机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融媒介品牌传播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3.
以单向线性为流程的传统出版行业逐渐被以移动智能终端为硬件依托的媒介融合、AR、VR等技术裹挟,本文以故宫出版社推出的融媒体产品《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为例,就移动数字出版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能否实现知识与文化的有效传播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采用游戏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认同感;游戏化符合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并会成为5G技术助力下文化传播与数字出版的下一个风口。  相似文献   

4.
以单向线性为流程的传统出版行业逐渐被以移动智能终端为硬件依托的媒介融合、AR、VR等技术裹挟,本文以故宫出版社推出的融媒体产品《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为例,就移动数字出版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能否实现知识与文化的有效传播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采用游戏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认同感;游戏化符合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并会成为5G技术助力下文化传播与数字出版的下一个风口。  相似文献   

5.
欧阳山“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沙汀“三记”三部曲:《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梁斌“红旗谱”三部曲:《红旗谱》、《(?)火记》、《抗日图》。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枣》。  相似文献   

6.
2021年湖北省两会期间,《湖北日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认识、守正创新,努力运用融媒体手段全方位报道省两会,不仅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并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和超越。报纸、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同频共振,开设多个融媒体专栏,以“文字+图表+二维码”形式,讲好战“疫”故事,传播好湖北声音,立体呈现意义非凡的2021年省两会盛况。  相似文献   

7.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下,电视媒体受到了很大冲击,城市台民生新闻节目遭遇空前的挑战。《新闻广角》从艺术与新闻的交融、去电视化的品牌战略和公共新闻转向等创新,实现了媒介形式、媒介表征和媒介意识的"再媒介化",为自身赢得新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某种意义上实现了"逆生长",也为城市台在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实践探索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微电台﹑电台APP的发展应用,媒体融合正日益加深,传统电台和网络电台的边界正在模糊和逐步消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电台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形态的巨大改变?究竟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媒介不断移动化﹑融合化﹑个性化的现实?本文通过梳理媒体融合下我国广播的困境,提出广播应立足融媒时代实现媒介技术﹑传播模式﹑生产机制﹑盈利渠道等多方面创新.文章认为:未来的广播创新将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建构基础,以新媒体特性为导向的智能电台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移动化、短视频化与社交化的传播趋势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新的创新课题。本文通研究发现移动社交媒介环境下《新闻联播》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通过"联播天团"打造"现象级"短视频产品《主播说联播》;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和快手号,开启"短视频与社交化"新篇章;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平台深化传播内容与构建传播矩阵。依循《新闻联播》在移动社交环境下创新策略的初探路径,本文认为电视新闻的转型发展可以着重从"5G环境下充分利用短视频优势"、"深化传播内容、转变叙事方式,实现情感化共鸣"、"形成与用户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创新报道方式促进了媒介的融合发展。本文借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的冷、热媒介以及“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试析新华社“融屏”系列作品与央视的数字主播小C在“两会”期间出彩的原因,同时,笔者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总结了该研究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从新闻传播视角研究融媒体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滕锐  张平 《传媒》2021,(20):94-96
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媒体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努力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在融合新闻报道领域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人民日报》其下属的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积极响应顶层设计号召,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整合融媒体新闻资源,推出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大、话题性强、传播效果好的融媒体新闻报道,提升融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力度。本文通过分析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近年所推出的有影响力的融媒体新闻报道,旨在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媒介技术应用以及新闻叙事三个角度对该产品的创新趋势进行总结,力图为未来的探索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的急速创新深度改变了媒介传播的原有生态,使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视角和叙事手法不断被扩容与丰富.场景化、故事化、共识化,逐渐成为品牌宣传的趋同策略.本文以百雀羚《一九三一》广告为研究样本,梳理其传播特征,探究长图叙事、集体记忆、媒介表征、镜像呈现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旨在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朱威 《传媒观察》2020,(5):94-99
本文基于对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融媒体新闻产品《白衣侠》制作过程的个案研究,探讨主流媒体融媒新闻生产的路径创新。这一路径背后蕴含全新的思考路向,反映出媒介融合从业态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回到业态层面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新传播技术变革下的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介快速崛起,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媒介融合新时代。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等不同层面的融合,实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多种媒介融合的传播形态。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现象,更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当前,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和互动化功能加速的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不断创新非遗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呈现。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赋能、活态化的话语建构和情景化的空间诠释,非遗在活态中实现更好传承,在创新中实现更好发展,在融入中实现更好传播。《非遗公开课》和《云游非遗》等节目引领着非遗数字化新场景的不断创新,使得非遗的保护链、传承链与价值链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转化新范式、创造新时尚,推动着非遗的传承空间进一步拓展、体验方式进一步多元、传播业态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寻求自身的突破,迫切需要与新媒体求合作共发展。“全媒体”是新旧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这时二维码充当一个桥梁的作用,连接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平面媒体与手机、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介融合,并为广告等领域增添新的活力。二维码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运用,为实现媒介融合及全媒体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对二维码在纸媒、电视、广告等领域的运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及其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褪去以往的光环,并不断受到新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冲击和挑战.李铁、王慧、徐鹏所著的《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及其变革研究》一书,透过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分析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用的优势和对新闻传播媒体变革的推动和影响,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新闻传播的变革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探讨;本书立足新闻本质,探寻传播模式,汇总媒介融合优势,挖掘新闻价值,形成对新闻传播的新认识,颇具理论价值,探讨了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实现新闻传播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蓉 《传媒》2021,(2):68-69
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中国宣讲达人大会》播出之后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其运用故事化、年轻化、综艺化的方式宣讲中国精神的传播策略成功地打动了目标受众的内心,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打造了一堂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思政课,启发传统思政内容传播的不断创新.本文以《中国宣讲达人大会》为例,对新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借助全新的融媒体理念和融媒体工具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