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古代六艺中的"乐",既是音乐、舞蹈方面的高超素养,更是高山流水、知音无限的同声相应,近者悦、远者来的同气相求。它启示我们: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  相似文献   

2.
王晓菁 《兰台世界》2014,(11):102-103
本文从史前音乐乐器以及音乐史料等进行研究,对中国史前的音乐文化以及乐器发展等进行了全面探索。另外,本文还对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音乐文化等发展的方式以及特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史前音乐乐器以及音乐史料等进行研究,对中国史前的音乐文化以及乐器发展等进行了全面探索。另外,本文还对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音乐文化等发展的方式以及特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就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乐器来说,在先秦时期就有六七十种之多,而仅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就有将近30种古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专门打击的乐器,有箫、管、埙、笙等专门吹奏的乐器,还有弹弦乐器的琴、瑟等.到了周朝,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先秦时代,中国的音乐乐器种类就如此之多,可想而知中国音乐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1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5版《2006年,你好!》一文中,作者将“爵士”和吉他、架子鼓等一并称为“西洋乐器”,此说有误。查有关辞书可知,“爵士”有两个义项,一是欧洲某些君主国最低一等的封号,获此封号的人不在贵族之列,不能世袭;一是爵士乐,即一种以黑人的劳动歌曲为基础形成的通俗音乐,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新奥尔良的黑人中兴起,现已流行于美国各地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由此可见,“爵士”并不是某种乐器。“爵士”不是乐器@日月  相似文献   

6.
青岛出版社出版《中华20世纪丛书》中,居其容著《20世纪中国音乐》一书,对中国新音乐的启蒙及发展的历史,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乐器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时代与文化双重属性,与器乐互为一种表里依存关系,结合这种依存关系,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古代三大乐器群的历史演变,梳理古代三大乐器群体的特色,提出乐器群体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周玉娥 《兰台世界》2012,(24):51-52
乐器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之一,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宋朝的乐器采用的是八音分类法,即依据乐器材质的不同而将其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大类。  相似文献   

9.
陶瓷乐器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一种,源远流长。本文从陶瓷的文化特征、音乐特色等几个方面就我国陶瓷乐器的自然美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潘轶  周颖 《兰台世界》2012,(10):66-67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乐于在美妙的乐曲音律中抒发自己的情怀,释放内心一片豪情壮志。可以说,乐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交流感情、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其重要性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它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考究,乐器  相似文献   

11.
《遐迩贯珍》是鸦片战争后在我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中文期刊。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近代化报刊在内容和形式上也随之而起变化。研究《遐迩贯珍》,可见这种变化之一斑。《遐迩贯珍》目前国内仅见六期。另有一些抄件散见于各种期刊、史籍。本文即根据上述材料撰写。《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为月刊,每月一日出版,创刊于一八五三年八月一日,终刊于一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友谊,写出《西行漫记》、《大河彼岸》、《毛泽东传》等8种闻名世界的中国学著作为基本线索,生动而详细地叙写了斯诺为寻“东方魅力”而来到中国,身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经历“一二九”运动,与宋庆龄和鲁迅相识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社会,只身访问陕北苏区看到中国的希望之光,作为尼克松访华前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兰台世界》2015,(6):78-79
山西是我国出土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数量与品种最多的省份,这为学者从乐器实物来研究晋音乐文化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本文即以出土乐器为研究视域,梳理出土情况与乐器特点,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晋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牛娜娜 《兰台世界》2014,(2):118-119
在我国明代时期的朱载堉就是在乐器方面的大家,朱载堉用半生时间著作了一部《乐律全书》,整本书都阐述着朱载堉关于算学、乐器、音律、歌舞和历学方面的知识和成就.但本文仅讨论朱载堉对乐器方面的贡献,挂一漏万,愿就方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周秦时期的乐器分类及民间音乐研究,从周秦时期礼乐文化入手,阐述周时期礼乐文化及乐器概况,继而阐述秦时期的音乐文化及乐器类别,最后探讨周秦时期民间音乐及其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明代时期的朱载堉就是在乐器方面的大家,朱载堉用半生时间著作了一部《乐律全书》,整本书都阐述着朱载堉关于算学、乐器、音律、歌舞和历学方面的知识和成就。但本文仅讨论朱载堉对乐器方面的贡献,挂一漏万,愿就方家。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是考经证史,检索和整理古籍的重要工具。文章详细介绍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辑录目的、编辑人员、收录来源;并详述这四大类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音乐艺术文化也同样处于转折阶段。郭茂倩是这一音乐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多年音乐和诗歌研究,编撰而成了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19.
邬江 《编辑之友》2011,(4):75-76
《中国交响音乐博览》是一本兼历史与学术性、科研类与普及化的音乐专业辞书,是音乐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必备工具辞典,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交响音乐发展历史的综合概述,是中国交响音乐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现,是世界交响音乐文献宝库中最新颖、最独特的珍贵藏品。综观中外交响音乐编辑出版史,凡是成功的出版社,都有一流的编辑厕身其间。他们独具慧眼拥有洞察历史的感悟力,能够发现优秀的作者和市场契机;他们目光敏锐,能够领先常  相似文献   

20.
齐晓雪 《大观周刊》2012,(26):25-25
音乐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民间乐器是音乐传承的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乐器,月琴、口弦、笛子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彝族人民的民俗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