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曹操是汉魏期间文的一大家,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今存曹操之文,主要是用于社会政治的公文,文种较为丰富,几乎涵盖了现代意义上的各种行文关系。这是和他作为长期居于政治风云中心的人物身份相符合的。但历代人们看重的只是曹操的诗赋,于是对曹操的研究就出现重"诗赋"轻"公文"的倾向,这不利于我们全面理解曹操的文学思想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本文拟通过对曹操公文的文本分析,总结曹操公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若冰 《文教资料》2013,(35):66-67
东汉末年,公文写作形成浮华之风.曹操留下了150余篇公文,一改汉末不务实际的公文文风,语言简练,直说其事,对后世公文写作影响深远.本文将浅谈曹操对公文文风的改革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曹操写作的公文和书信,清晰地勾勒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演进历程,折射出曹操与汉朝皇室的微妙关系。依据曹操文书,可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反对擅行废立,初挟天子,奉辞伐罪,为“不逊之志”辩,昭然若揭。曹操的文书是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军政方略的动态显示,为我们加深认识这一方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令",原是下令给臣属或告示天下的公文,属于古代公文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文体。曹操的政令文一改汉代的繁缛浮华,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词约义丰、严明有力、语言通脱、形式不拘、真诚相待、饱含深情等特点,成为了建安文学中的别一家。  相似文献   

5.
政令通常均以令、法规、公告等行政公文的形式公诸于世。曹操在颁发大量公文形式的《求贤今》的同时,还发表了一首诗的“求贤今”,那就是《短歌行·对酒当歌》。对于这首诗的赏析评论文章早已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然而从诗的求贤令、诗的政治宣言这一视角去进行完整的分析阐述似属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6.
李金泽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5):52-54,74
曹操在汉末军阀混战的特殊历史时期,敢于冒天下之指责,担当起消除割据、统一中原的历史重任,并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统一了北方,为最终结束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历史责任担当意识,体现在公文中,就是敢于反传统、反正统的思想;体现在公文语言特点上,是强势语言,富有气势,以气取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公文文体的表达方式,论述了公文文体的表达特点,即公文叙述的概括性及真实性;公文议论的单一性和直接性;公文说明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了解并掌握公文文体表达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度认识曹操,认识曹操的思想是不够的。曹操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曹操的为人功业是要辩证看待的,这样的人物是中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范例,应充分运用。使学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取其优以育美,弃其恶以扬善,使学生懂得分析是非,自觉远离丑恶,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发挥行政公文的作用,前提是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公文。而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行政公文,必须深刻掌握理解行政公文的结构模式。按照这一思路,理解模式的概念,分析行政公文模式的具体内涵及相互的作用、关系,探讨行政公文模式的特征及理论关系等,对制作出高质量的行政公文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曹操和曹丕的诗在用韵上十分讲究,为诗歌的风骨增添了内在的律动。整体上说二人诗歌都用上古韵,韵律注重情志、色彩、节奏的协调。曹操诗歌保持传统,以言志为特色,因此以《诗经》以来的韵式为主,偶句押韵有六首,叠韵较多,气深笔长。曹丕的诗歌在艺术上更重创新,进一步适用确认了五言诗的押韵模式,注意整合当时的韵式和体格,形成规范,以清丽为艺术追求和书写方式,二十三首诗都采用隔句押韵方式。他还创造了一种结句转韵的新形式。曹丕诗歌的用韵为诗歌的大小韵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草书考     
"草书"的"草",应读为"早"."草书"是草稿之书.草书产生的时代应是秦代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白脸奸臣,这首先得归功于《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个着意丑化曹操的生动细节,凝聚为这张白脸上光亮的油彩。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在《序志》、《才略》等十四个篇目中论及了曹魏时期的文学批评,涉及到了三曹、刘祯、应场、应贞等众多文论家及其文论思想。虽然,刘勰对曹魏文学批评的总体状况不很满意,但涉及到具体文论家和文论著作时往往能客观地评价其得失,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文心雕龙》的曹魏文学批评之批评,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曹魏文论资料,为今人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曹魏文学批评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汉魏易代之际,思想庞杂,新潮腾涌。曾经处于至显地位的儒家思想由显而隐又暗流涌动。当世英豪曹操、曹丕父子专权逆主,但他们的言行中却明显保留着孔孟之道的固有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一个历来被争议颇多的人。历史上,他为结束三国纷争,晋统天下做了不朽贡献;但他又毕竟"篡了汉",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其权术的使用令许多人为之不爽,至口诛笔伐。因此,谈论曹操,褒者说其智,贬者说其奸,千百年来,论说难以盖棺定之。文章针对大众对曹操的一般看法,从一些对曹操耳熟能详的评论来展开,结合史书和文学作品,分析其对曹操反面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曹贞吉在清初词坛,既不属于宗奉苏辛词风的阳羡派,又不属于标举纯雅的浙西派,也不属于独抒性灵的饮水词派.但其<珂雪词>却是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唯一词集.<珂雪词>为何独得四库馆臣的青睐?本文从曹贞吉的词学追求、<珂雪词>的艺术特征这角度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写于黄初初年、太子时期、建安十六年前后三说。作者倾向于太子时期说 ,然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写于建安二十四年《与吴质书》之后。此时正值曹植、曹丕两派斗争激烈之时。结合《论文》写作时代之情势与其具体内容考察 ,曹丕创作《论文》不仅有其文学之目的 ,而且还有其政治、立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