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期刊影响力指数的科学合理性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利于决策者、办刊人以及作者更加科学地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预测期刊发展潜力。【方法】 以2015—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10个期刊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IBM 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期刊的综合主成分得分(F),按照F对期刊进行排名;将F与期刊影响力指数(fCI)排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较fCIF与10个指标的相关程度。【结果】 F与10个指标的相关性总体高于fCI;fCIF与即年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但是F明显高于fCI。【结论】 F排名更接近各项指标共同表征的期刊水平;更能反映期刊的反应速率和被引强度;在参阅期刊fCI排名时,应当特别注意参考期刊的即年指标。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对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其中潜在规律,对期刊评价与期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期刊来源指标的角度系统分析其与期刊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不多。本文利用散点图、回归分析和分组统计三种方法相结合,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例,分析了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引用半衰期5个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期刊来源指标较好并不代表期刊影响力就很大。各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之间存在着较低的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数据段他们的相关程度又不一样。不同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各有特点。建议在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中舍弃来源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考察Altmetrics热点论文相关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方法】通过Altmetric.com网站或Figshare平台获取2015年的Top 100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利用MS Excel对论文的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群分布及网络传播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不高,在Top 100中仅1种期刊(仅占3.33%)来自于中国;我国期刊网站目前不支持主流社交媒体的全面接入。【结论】高水平期刊论文的高Altmetrics表现,与其高品质的期刊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Altmetrics表征的是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评价期刊影响力,应将Altmetrics与传统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分布特征,探讨我国社科期刊生产、分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1007种社科期刊作为研究对象,从出版周期、创办时间、主办单位、地区分布四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出版周期看,我国社科期刊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从创办时间看,新老期刊结构不合理;从主办单位看,科研机构和学校是社科期刊主办单位的主力;从地区分布看,社科期刊地区分布不平衡。【结论】 我国社科期刊的发展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不利于提升社科期刊的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据此提出改进建议,对我国社科期刊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被引频次的sc指数和基于下载频次的sd指数在多学科期刊评价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2011—2015年理、工、农、医、社会科学五大学科期刊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为基础,构造期刊sd指数与sc指数,比较2011—2015年不同学科样本期刊的sd指数、sc指数的相关性变化情况以及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h指数相比,s指数更适合综合评价期刊的影响力;2011—2015年理、工、农、医学科样本期刊的sd指数、sc指数相关性高于社会科学,各学科在2013年和2014年相关系数波动较大;除社会科学学科外,2011—2015年其余学科样本期刊的sd指数、sc指数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相差不大。【结论】 s指数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期刊评价中需要考虑不同时间、不同学科期刊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网络期刊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网络期刊迅速发展形势需要,本文从分析网络期刊的利用率和影响力的相关因素入手,建立了网络期刊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参考引文指标、Internet网络传播指标和网络期刊数据库使用率指标,提出了各种指标计算公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综合量化指标Net_IF并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内部知识结构探索学术期刊跨学科性与其影响力的关系,为期刊发展及学者提供参考。【方法】以CSSCI图情档期刊为例,计算其知识多样性、知识均匀性、跨学科程度及影响力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发展趋势;采用回归分析探索期刊跨学科性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期刊知识多样性逐年升高,表明各期刊研究主题多元化程度逐渐提升;知识均匀性表现出较大差异,76%的期刊的知识均匀性呈下降趋势,表明大部分期刊形成优势主题并积极吸纳更多主题;跨学科程度逐年升高,期刊知识整合及创新性不断增强。【结论】期刊的知识多样性和跨学科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期刊影响力;知识均匀性与跨学科程度存在相关性,但具体表现需要进一步探索。期刊应注重学科知识多元化发展,提高优势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程度,以促进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面和认可度。【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学科被引次数、被引次数综合值、被引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被引次数同被引广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国中医药学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通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面和认可度。【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学科被引次数、被引次数综合值、被引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被引次数同被引广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国中医药学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近10年我国SCIE收录期刊主要指标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方法]以JCR为依据,统计分析2005—2015年我国SCIE收录期刊种类、IF、学科分布、载文量、被引量IF和CNCI等主要指标变化。[结果]我国SCIE收录期刊新增约100种、涉及学科增加约50个,IF、被引量IF、CNCI等指标明显提高。但是,我国SCIE期刊仍存在学科空白,各学科期刊种数偏少,优势学科Q1和Q2区期刊屈指可数,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结论]我国期刊可以从填补学科空白,打造优势学科高影响力期刊;组约优秀稿件,重视高被引论文;定位与国际接轨,发展与时俱进;加强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提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SCI收录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量与影响力分布的情况.运用基尼系数与劳伦兹曲线分析临床医学期刊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徐小莹  李辉 《情报科学》2019,37(12):71-77
【目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多指标评价中存在的复杂指标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学术期 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考虑到评价指标间存在的复杂相关性,首先分析了两两指标之间的四种关系;其次, 构造深度自编码器将多指标映射到三维隐元空间;然后,利用该空间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最后,利用非线性曲线 拟合分析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结果/结论】以法学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综 合具有复杂关系的多指标因素,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学术期刊影响力,能够自动发现指标值异常的期刊,并能 够应用学术期刊影响力分布规律精确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是一种有效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化学SCI论文的发文情况以及SCI收录期刊的现状与影响力,指出我国化学科技期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不平衡,提出创办我国化学优势学科英文期刊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ESI分析我国化学SCI论文的产出情况,结合《期刊引证报告》对我国化学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学科分布、出版基本情况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我国化学学科论文发表量在全球居首位,但是我国化学SCI收录期刊数量仅有21种,出现供需不平衡,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结论】 加强我国化学优势学科领域的英文期刊布局,使化学科技期刊的供给侧与需求侧达到平衡;创办前沿性和交叉性的化学学术期刊,填补学术期刊空白,增强化学学科学术话语权;与国际优秀出版集团合作,提升化学期刊质量,可以促进我国化学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揭示期刊声誉与高影响力论文的关联,探讨高影响力期刊作为学术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期刊科学地理解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定义期刊影响力区间,分析一组大样本高被引论文及刊载期刊在不同影响力区间的分布情况,并比较期刊高被引论文刊载量/率区间差异和高被引论文引用层级区间差异。[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高影响力区间期刊上,但无论论文引用层级如何,仍约有2%~3%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影响力居后的50%期刊上;而高被引论文期刊仅占期刊总量的53%,其分布也呈现高影响力区间聚集效应,且刊载量或刊载率越大,高被引论文期刊聚集程度越高。最后提出在不同的评价情境下,辩证使用高影响力期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基础学科期刊论文被引的分布特点,探究低被引论文区间的界定和评价方法。【方法】 以科学引文索引(WoS)收录的65种凝聚态物理学期刊(CMJ)的被引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原理和文献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h指数核心区、被引频次小于篇均被引次数论文,以及最低被引论文的累计被引频次为期刊总被引频次的5%,10%和20%区域内论文的被引特性,以此确定CMJ最合理的低被引区。【结果】 CMJ整体零被引率仅为10%,可视为高质量的期刊集合。最低被引论文的累计被引达到总被引频次20%的区域和被引小于篇均被引次数的区域具有被界定为低被引区的统计学依据。零被引率、低被引率和低被引密度与传统评价指标IF、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以及可被引论文数、总被引频次不存在强相关性,满足作为独立评价指标的充分条件。【结论】 由零被引率、低被引率和低被引密度构成复合指标Evel {rN0,rN x,rTci x}用于描述期刊的低被引特性;由h指数和特定区域内的篇均被引次数构成另一个复合指标Evel {h,Ci 20%,Ci cipp,Ci h}用于比较期刊的被引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期刊被引结构可以构形分类,而评价参数在不同被引区域有可能存在竞争优势;因此评价期刊的低被引情况要以分析被引结构为前提。期刊的综合评价应该使用多参数多维度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别农业科学期刊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农业科学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及不同类别农业科学期刊之间存在的差距,依据2007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统计数据,对11类农业科学期刊的5个主要引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从引证指标角度初步评估我国农业科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质量;同时针对不同类别农业科学期刊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政治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发展现状,探究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期刊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23年29个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近15000条推文及其社交媒体指标,结合政治学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指标,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单篇推文社交媒体影响力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呈负相关,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其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当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效果有限,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期刊社交媒体账号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的有效信息量:评价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科技期刊有效信息量的概念,分析了科技期刊的信息、有效信息与期刊目标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科技期刊有效信息量的构成要素以及信息中介机构在期刊与其读者之间的价值作用,认为科技期刊有效信息量是期刊满足读者需求变化的量化指标,在市场竞争状态下中介机构能够促进读者、期刊与其构建生态型的知识创新网络;指出,科技期刊产业化、信息的普及化是信息中介机构有效运行的两个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7-2006年间发表的信息系统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从资助基金分布、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论文影响力分析、主题分析等角度进行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阐述了我国信息系统评价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