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务英语写作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者由于缺乏确凿的数据、碍于面子、事件的不确定性等说话者有意识采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或短语来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论文从礼貌原则、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三方面阐述了商务英语信函模糊语的妙用。说明商务英语写作中模糊语的妙用是彰显了Leech的礼貌原则、凸显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迎合了Verschureren的顺应理论(adaptability)。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衡量一个语篇是否连贯,既离不开对语言形式本身的分析,同时也离不开逻辑推理和对知识的记忆和调取等心理认知活动,因此,语篇连贯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心理认知现象。1986年,Sperber和Wilson合作出版了《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该书提出的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过程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它要求人们对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3.
语用模糊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模糊就是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参与者对意义的表述或者解释不确定的种种现象。文章从认知视角,用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和空间复合理论(Space Blending Theory)对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以解释言语交际中出现的语用模糊的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ARCS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它强调的是学习动机对学科教学的影响,依据ARCS学习动机理论展开高中物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认知工具和认知结果.人们从修辞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而各派对隐喻现象的实质解释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sperber & winsowi每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进行全新的解说,把"隐喻理解"看成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慧  文旭 《文教资料》2008,(13):40-42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旨在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来回答如何交际及交际什么的问题.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研究.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扮演着"双重"角色的翻译者会受到自身的理解能力、阅读水平、欣赏水平、认知推理能力的制约等,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文化的缺省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双关语是广告语中一种很重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和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 Theory)为依据对英文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分析,探讨广告受众解读广告双关语的心理机制。研究再次验证了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互补性,两者结合对英文广告双关语的解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钟晓红 《考试周刊》2010,(44):26-27
解释力极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从认知心理学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视语言交际为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kfential pmcess)过程。本文通过丰富的例子对中文警示语进行综合的研究.目的在于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以更好的翻译方法获得更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隐喻的相似性构成了隐喻的基础,为理解隐喻提供了方便.但Sperber & Wilson在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能更有力的解释隐喻,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路,然而究其实质,隐喻的相似性正是最佳关联性在隐喻中的表现,隐喻的理解实际上是寻求隐喻的相似性,而寻求隐喻相似性的过程就是寻求本体和喻体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认知工具和认知结果。人们从修辞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而各派对隐喻现象的实质解释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sperber&winson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进行全新的解说,把"隐喻理解"看成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斯皮伯和威尔逊(Sperber and Wilson)的关联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关于认知和交际的理论,它已被广泛运用于口译和笔译研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委婉语口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一个语际间的阐释过程,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过程。其口译策略是:直接翻译法、间接翻译法和变通法。  相似文献   

12.
轴承作为工业中旋转机械中的重要部件,其故障将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了实现对轴承运行故障状态的有效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提取的多特征参数的关联向量机的(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滚动轴承的多故障诊断模型.首先运用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将轴承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固有的模态分量,之后将提取的表征轴承故障特征的IMF分量的能量、峭度、偏度构造特征向量,最后采用关联向量机多分类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故障模式识别.轴承实测振动信号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地诊断出轴承的故障状态,具有较高故障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ARCS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探析高校针对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的有效应用——无论是基于MOOC的引入还是基于MOOC的建设,如何将MOOC从一个炙手可热且容易被夸大、被炒作的概念落实为切实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ARCS模型界定了人类动机四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包括关注(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与满意(Satisfaction),强调如何通过外部的设计激发与维持内部动机的生成。分析结果表明,在ARCS模型视角下,一方面,高校需要积极关注MOOC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具有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应用MOOC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基础与需求,对MOOC的有效应用进行主动地设计与实践,激发与维持本校深入应用MOOC的动机。高校推进MOOC有效应用的路径具体体现为:在意识层面对MOOC本质与应用意义的自觉关注;在规划层面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与核心发展目标的高度关联;在实践层面具备应对MOOC挑战的充分自信;在效果层面注重评价与研究提升效果满意度促进MOOC的可持续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ARCS动机模式理论对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励和保持有深远的影响。根据开放学员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结合学习需求分析,以ARCS动机模式中的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以及满足感(Satisfaction)四要素为基础,对相应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激发和维持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开放学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ARCS这一理论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相似性构成了隐喻的基础,为理解隐喻提供了方便.但Sperber & Wilson在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能更有力的解释隐喻,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究其实质,隐喻的相似性正是最佳关联性在隐喻中的表现,隐喻的理解实际上是寻求隐喻的的相似性,而寻求隐喻相似性的过程就是寻求本体和喻体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Keller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四部分组成: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简称ARCS模型。该模型给予教师的启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维持作为中心,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开始阶段、展开阶段和结束阶段。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本文以此理论为框架,提出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现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S动机模型构建在线学习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Keller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四部分组成 :注意 (Attention)、相关 (Relevance)、自信 (Confi dence)和满意 (Satisfaction) ,简称ARCS模型。我们将这个模型细化后 ,总结出近 40多条指导性意见 ,并以此为理论框架 ,设计实现了《数据结构》在线学习系统。我们发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系统不但不能代替教师 ,而且更需要教师的参与。一个完整的在线学习系统 ,教师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教师参与的计算机在线系统将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8.
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动机-业绩-教学影响理论,它独特地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四要素,即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足(Satifaction).也就是说,要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其次让他知道这项任务与其密切相关,再次使他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确立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ARCS动机模型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该模型可用来指导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其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让学生验相关性、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提升学生的信心,适度夸奖与赞美令学生收获满足感,使教师得以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典忠 《考试周刊》2007,(44):150-151
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提出,是近几年在西方颇具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有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联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浅析了翻译的过程,探讨了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