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现实主义小说出现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展示了人生存的困境与不幸,提供了孕育悲剧的温床,但新现实主义小说中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缺失,与悲剧超越的背离,阻碍了悲剧的出现。悲剧隐匿于新现实主义小说,客观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观上则与作家身份的双重变化相通。同时,文中赞美模式的存在也起了相当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晋六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成的标志。此时的志怪小说,写仙写鬼者,数量尤多。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魏晋六朝小说中的人神恋、人鬼恋的悲剧模式,探讨其悲剧的共同意蕴。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中浓郁的宿命色彩被称做悲剧意识,或是悲观意识。沈从小说中也有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控制着人的命运,似乎人的命运总是成为一种无法逃脱的悲剧。前苏联艺评论家称哈代为“悲威而刚毅的艺术家”,“悲威”不是哈代小说唯一的基调。也不是沈从的小说的基调。本主要探讨的是这二人的小说如何展现他们“刚毅”的一面及其对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从美学上看,新写实小说展示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客观上提供了孕育悲剧的温床,但新写实小说认同顺从环境、耽于世俗的生存方式,又抑制住了悲剧的诞生。悲剧缺席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有关,更与当前社会生活特点紧密相联,同时也与西方文学艺术中所表现的对人自身的信仰危机相通。  相似文献   

5.
与古典悲剧相比 ,现代悲剧在表现内容及特征上都发生了变化。古典悲剧往往是写人与神的冲突 ,而现代悲剧则是写人物过去与其所寻找的“归属”的冲突。悲剧的主人公也不再是英雄 ,只是一些平常人 ,他们为实现个人理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努力。伍尔夫小说正是通过主人公之口 ,道出历代善于思考的人们所探讨的问题。因而 ,从小说的内容及特征的角度上看 ,伍尔夫的小说都具有现代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悲剧性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从主体的角度说,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隐藏着这种悲剧意识,一个主体意识充分自觉的人很容易在文学艺术中感应到它。鲁迅小说深沉的悲剧意识使之超越了现实层面的意义而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意义上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和认识小说悲剧意识的思想内涵便成为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杨敏 《时代教育》2007,(7Z):136-136,138
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她用凌厉的笔触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在张爱玲此类悲剧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被夏志清教授誉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一部叙事文学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锁记》这出深刻的悲剧就在于它成功刻画了一个象征人性沦落历史的疯子——曹七巧。  相似文献   

8.
《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受人供养的女人,她美丽善良,生活虽然骄奢颓靡,却并不市侩地追名逐利,是一个身不由己、遭受迫害的下层妇女形象。小说通过回忆叙述描写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各种丑态和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悲剧,突出了玛格丽特高尚的品质和她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不知道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吗熊木舟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有这样一种传统观点:一方面承认小说的主题是通过玛蒂尔德醉心奢华、追求虚荣的悲剧,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虚荣心,并说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是资产阶级虚荣心;一方面却说小说的作者“并未能指...  相似文献   

10.
祥子与虎妞婚姻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是现代小说创作的明珠。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之一,也是小说的一大看点。它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这场婚姻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又是个人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建安诗歌具有浓郁的悲剧性。在动荡现实面前的忧郁与恐惧、静思后的悲哀与欢乐是诗中的悲剧情感,已经隐含着诗人的悲剧意识,醇酒与音乐带来的疯狂、民歌与神话引发的冲动展现了诗人的悲剧性格,形成了敢于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险恶的环境、神秘的气氛与阔大的境界融合成诗中的悲剧情境,使诗歌充满了悲剧的情调,赋予了建安诗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2.
《还乡》是哈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性小说,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大胆地将悲剧文体运用于小说,自觉地承袭了希腊的悲剧元素。此后,悲剧主题就一直贯穿于哈代的小说创作中。《还乡》中凝聚着哈代浓郁的故土意识和悲剧情结,充分诠释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实质是具有坚定性格的人物为了片面的伦理力量而导致了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悲剧的结局又在于永恒正义的胜利,人物就是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沿着亚里士多德昕开辟的主观论悲剧的路线,黑格尔更深入、更具体地讨论了悲剧主人公主体方面的缺陷,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章认为其理论的最大弊端是自始至终用伦理力量来囊括一切。  相似文献   

14.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竭力扣紧超越与反超越这一尖锐的两极对立,即桑地亚哥与大海、鲨鱼、马林鱼之间的对立,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超越与反超越的相互循环,正是在这种超越与反超越的循环中凸显出古希腊以来形成的勇于进取、主动抗争、那怕失败也是轰轰烈烈这一西方悲剧精神。为此,在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的结局尽管是悲剧性的,然而我们被桑地亚哥所打动的不是悲剧结局而是隐含其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就是面对失败超越失败,在失败面前顽强地保持着人的尊严,展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精神。而海明威在桑地亚哥身上赋寓的这一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越意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实质是具有坚定性格的人物为了片面的伦理力量而导致了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悲剧的结局又在于永恒正义的胜利,人物就是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沿着亚里士多德昕开辟的主观论悲剧的路线,黑格尔更深入、更具体地讨论了悲剧主人公主体方面的缺陷,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章认为其理论的最大弊端是自始至终用伦理力量来囊括一切。  相似文献   

16.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徒生的悲剧性童话作品,倾注着创作主体温暖、诗情和爱的感情激流,这使安徒生的作品在悲剧的叙事中显出特殊的韵味和美学风范。文章从作者对悲剧的温情叙述和对死亡的诗化描述两方面对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之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湘悲剧的内涵体现在他极强烈的自尊与自卑的个性中,这种个性悲剧与理想中的唯美主义产生激烈的碰撞,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美,这种美既有与这种悲剧内涵相一致的同一性又有与此相背离的矛盾性,二的相融相合完成了朱湘悲剧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最著名的心理探索悲剧之一,为奥尼尔赢得第三次普利策奖。奥尼尔选择小人物作为悲剧主角。通过展示他们同悲剧命运及生存困境的不懈斗争,直至回归平静的人生历程,高扬悲剧精神,即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地接受命运挑战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9.
马恩悲剧理论在2的理解和运用,在形成中国现实主义社会悲剧观的同时,也使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展走进一元化的困境.思想解放中的论争与重读,是马恩悲剧理论在中国的新生,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并最终带来了马恩悲剧理论的接受飞跃.  相似文献   

20.
悲剧精神是悲剧艺术的精髓。“五四”运动使中国作家第一次从整体上具有了悲剧意识,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悲剧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精神,经鲁迅奠基,又由茅盾、巴金、曹禺、沈从文、路翎等现代作家继承、发展、光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由“为人生”到重神性,再到张扬民族性,在变奏中不断演进,并始终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抗争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