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的结构性变革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受众与媒介的接触行为和对信息的需求种类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周边地区农村受众媒介需求的心理进行分析,结合天津市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以及天津农村广播的一些有效干预策略,总结并归纳出媒体对于天津市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干预策略的可行建议,减少农村受众在信息传播中遇到的阻碍,从而让媒体宣传对新农村建设形成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时间作为考察受众媒介注意力测量的基本标尺,分析了现有媒介注意力测量方法的不足.论文着力于两点,以创新媒介接触时间的研究范式:一是对媒介接触进行多维透视,通过物理空间、行为空间、心理空间、媒介空间和关系空间把握和解析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二是采用时间预算法来获取媒介接触时间的定量指标,让受众实时记录自己一天24小时的行为、所在地、情绪以及媒介接触类型,实现即时性测量,利用时间的连续性将受众的物理路径、行为路径、心理路径和媒介接触类型路径串联起来,进一步分析受众媒介接触时间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系统依赖视角进行量化分析,考察受众对微信媒体功能的使用行为、接触动机和满足情况。研究发现受众对微信媒体功能的使用动机可以归纳为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功能性体验三个取向。受众对内容类型的接触偏好与上述三种动机一起对微信媒体使用满足具有显著影响;女性的微信媒体使用满足更高。这一媒介接触模式体现出受众媒体使用的内容依赖特征;微信用户通过在微信平台阅读新闻与评论信息,来提升自己对微信媒体的使用满足。  相似文献   

4.
<正>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情况与广播竞争生态分析1一、广播受众媒体行为较为活跃,广播收听习惯稳定,网络、移动终端成为重要媒介。调查发现,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行为相对较为活跃,超过51%的受众接触的媒体数量在3种以上,接触2种媒体的达到33%,大众媒体已深入受众的日常生活中。各媒体中,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背景下 广播受众接触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迎忠 《传媒》2008,(5):42-43
在数字技术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推动下,广播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我们关注广播媒体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公众的媒介接触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移向转变的框架内,网络媒介内部受众行为由传统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等信息内容获取向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的创造与分享转向;在社会化媒体内部,亦发生由最初网络邮件、博客等媒体向社交媒体、微博等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特性媒体的结构性转移.从中可发现两条演变主线:个人逐渐掌控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与能力,分享与关联而创新了媒介与人的社会化属性.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传播逐渐成为互联网媒介时代受众进行数字化生存的重要传播方式。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交(对话)、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自我展示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自我的肯定性情绪,最终达到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目的。但是互联网媒介既能提供数字化的机遇,也能提供数字化的威胁,正确认知互联网媒介的属性,合理地、健康地使用社交媒介,才能在人与媒介"同构"的良性互动之中,增强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能力。因此,本文从考察社交媒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入手,分析使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之中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所在,最终提出明确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传播的双重属性——机遇与危机并存,确实地提升数字化生存的能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提升主观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郑艳华 《今传媒》2015,(2):159-161
媒体融合发展,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与传统时代迥异,他们更看重即时化、可视化、个性化的信息。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兴趣必将影响信息传播的未来走向,必将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在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今天,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媒体纷纷转向网络。面对竞争和挑战,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加强创造性采集力建设,培养新闻记者采集信息的发现力、集合力和技术力三种能力,以优质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注意力,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效果理论中,媒介接触是影响受众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14所公立中学的高中生进行问卷调研(N=1538),系统地分析了媒介接触风险和网络素养对青少年网络欺凌(包括欺凌与被欺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青少年接触网络暴力和色情信息均会对网络欺凌、被欺凌产生正向影响,玩网络游戏对被欺凌状况也有正向影响。并且,网络被欺凌是网络欺凌最大的影响因素,网络欺凌也是网络被欺凌最大的影响因素。此外,虽然网络技能、网络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欺凌、被欺凌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网络技能在玩游戏对网络被欺凌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网络自我效能感在色情接触对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中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寇昭 《记者摇篮》2012,(8):38-39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向人类生存的各个角落广泛延伸,以网络电视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影响着广大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信息解读方式,对传统媒体领袖广播电视的影响力造成了极大冲击。那么,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保持并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呢?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地位,它的影响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不断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技术,信息生产和融合文化等视角阐释媒介融合,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媒介融合影响下媒体行业内部环境变革和受众的表现、媒介行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报业市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新媒介环境下党报的困境及发展机遇 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优势抢夺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受众.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环境.新兴媒体在时效性、信息量和互动性上的优势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同时,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3.
受众研究从"魔弹论"到后来多种多样的受众观并行,除了不停地在受众更有力还是媒介更有力的观点之间摇摆外,在技术层面上,也经历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几大媒介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参与性、开放性更强,而"新媒介的受众和使用者也越来越具有主动选择性、自我导向性,既是文本的生产者也是接收者".①在以往探究受众效果的时候,其所研究的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信息都由媒介自身生产.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也可以由受众参与生产,造成媒介生产的信息与受众生产的信息一同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产生使传统的传播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革,传播过度也随之产生,即媒体觉得传播的信息再多也似乎无法送达目标受众,而受众在信息海洋中也越来越难以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面对这种现状,媒体和受众都需要反思并改变自己,方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徐珍珍 《新闻世界》2012,(7):151-152
"网络暴民"是大众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随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上升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成为主要的受众群体,他们努力争取受众权利以及自我赋权。在面对社会事件时,因网民群体的特质,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民"现象的产生。"网络暴民"存在双面人格,一是纯粹意义上的网络暴民;二是社会行为的监督者与卫道士。在"网络暴民"的监管问题上,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受众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陈为 《新闻传播》2012,(9):108-109
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并不是彼此无关的个体选择因素的总和,影响受众行为与心理的也不止是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影响,社会因素与情感经历在受众的媒介选择与使用上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广告媒介越来越丰富多样化。目前人们将广告媒介划分为传统广告媒介和新兴广告媒介,多种传播形态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传播模式,受众往往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与媒介接触习惯选择自己最便捷的媒介接受信息。多样化的受众需求和细分化的受众市场,使得党报的广告传播活动日益艰难,广告传播效果愈加难以把控。在新形势下,如何突出重围,成为新形势下地市级党  相似文献   

18.
杜雯 《今传媒》2016,(2):138-14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类手机终端不断革新,移动终端费用下降,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在接触率上会战胜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广播媒体如果还是故步自封,终将会被时代淘汰,革新势在必行.改革并不是以互联网为敌,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工具.依托广播媒体现有优势,结合受众需求,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创建广播生态生活圈,让广播媒体深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让声音永恒.  相似文献   

19.
李杭辉 《青年记者》2017,(11):11-12
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信息传播渠道的改变导致受众信息接收方式呈现出碎片化状态;另一方面,这种碎片化又带来一种重新聚合的可能.面对新时期的受众需求,我国媒介产业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不足,而这些不足为参与式传播机制的引入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20.
李沁柯 《东南传播》2021,(11):120-123
社交媒体时代在给人们在带来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生活等方面的焦虑情绪传播,这种情绪在基础教育阶段表现为当下中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感染.通过对武汉大学周边两所小学和一所初中实地调研,并对15位家长进行访谈,发现城市中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现状与其社交媒体使用存在关联,可以从"焦虑习得""焦虑抗争""焦虑主体"三个维度予以呈现.首先,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愈发传播扩散;其次,家长在与教育焦虑抗争时的媒介使用行为存在社交倦怠与错失恐惧的矛盾心理;最后,母亲作为教育焦虑的家长主体,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焦虑情绪的传播互享,实现母亲角色的自我建构与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