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中,怀念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简要描述了他的生命历程,认为闻一多是个"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特别是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拍案而起"与特务分子面对面斗争的大义凛然,更显示了作为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在《红烛·忆菊》中写道:“我想起你同我的家乡,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诗人的天赋就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满怀着对“如花的祖国”的爱,呕心沥血地歌颂“咱们的中国。”他一生都在追求美,早年搞新诗是为了美,晚年努力于民主运动更是为了美。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和热血,描写了执着于美的轨迹。 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教授评闻一多短暂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去年隆冬的一天,我站在学校惜阴广场闻一多先生的铜像前,等待学生下课,因为我是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参加课间操。这时,走过来一位看起来很疲倦的中年人,大概是学生家长,他过来很尊敬地问我:“这位老师,请问一下,还有多久下课?”我看了一  相似文献   

4.
七子之歌     
经典的歌曲难忘的旋律【小编"点"歌】《七子之歌》的歌词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精彩、光辉的生命都与爱紧紧相连,爱是他的天赋,是他诗的灵魂,也是贯穿他一生的红线。其内涵极其丰富,而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是他爱的两根支柱。他的爱经历了形成、发展的过程,其爱的内涵随着时代脉博的跳动而不断刷新、延伸和扩充,爱雕塑了闻一多独特的人性魅力,造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崭新品格和风采。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不足2000字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彰显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潜心钻研、治学严谨,作为革命家、民主斗士敢说敢做、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颇具美意。叙事角度独具匠心朱自清先生曾高度评价和赞扬闻一多先生,说他“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要想用一篇不足2000字的短文来高度概括叙写闻一多先生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质并非易事。因此,诗人臧克家匠心独运,精心选择叙事的角度,只从…  相似文献   

7.
赵燕翼同志没见过闻一多先生,但读过他的诗集《红烛》、《死水》,珍藏了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头像。他受闻一多先生影响拿起刀笔走上文艺和革命的道路。他一直把闻一多尊为“心中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群言》上。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但我有《茅盾文集》乃至《全集》,其中的很多作品我曾反复研读过。更为难得的是,在我还是学生时,以及后来当了教师,茅公曾数次复函赐教,并为我荐发作品,直到他逝世前几年还帮我审定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先生说:"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给生命涂上一抹色彩,他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大师笔下的画卷,因为有了色彩而更加意韵丰富,优美灵动,光  相似文献   

9.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闻一多先生逝世50周年●毕克非鲁迅、闻一多是伟大的,他们二位在我的心目中,正如中国文化史上的屈原与文天祥。只要想到爱国与正气,就会想到他们。今年,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今年,闻一多先生逝世50周年!这两位大师有如下共同之处:他...  相似文献   

10.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内提升①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用先生的话就是"爱满天下"。他的思想、他的实践、他的言论、精神与一生经历,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2.
伏广利 《生活教育》2014,(15):94-95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爱"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同的理解,爱是对学生的关心、关怀,爱是对"后进生"的不放弃、不抛弃,生活教育中都处处体现行知先生的"爱"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师爱是阳光,是雨露。"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而"爱满天下"又是陶行知先生终身奉行的格言,更是他崇高人格的展现。"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生命与灵魂。  相似文献   

14.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民主战士,是蜚声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可歌可泣的一生,值得人们深深地怀念。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里,有一帧条幅,上面写着“闻一多先生精神不死”9个大字,并注明写条幅的时间是“1946.7.15”,条幅旁还有说明,说“这是某同学用闻一多先生牺牲时的鲜血写的”。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用闻一多先生的鲜血写成的条幅》,详细介绍这血写的条幅。读罢令人思前想后,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不足2000字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光辉事迹,表现出他作为诗人和学者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作为革命家和民主斗士敢说敢做、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脚皮教子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伟大的爱国者。不但他的学识和道德操守令后人高山仰止,他的教子方法也别出新裁堪称一绝。据曾经跟闻一多先生一起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的马学良先生说:“那时每天记录完毕以后,回到宿营地,稻草铺在地上。他老叫我同他在一起,整理文献。我们点着蜡烛,整理完才睡觉。他总是支着一只脚,挑脚上的水泡。挑完了,他把挑下来的脚皮,用一个小袋子装进去。”从水泡上挑下来的皮可谓登不得大雅之堂,一般人避之而惟恐不及,可为什么闻先生却视之如珍宝呢?后来,马学良先生才知道闻一多先生这些脚皮的用处:…  相似文献   

18.
我的说和做     
昨天学习了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两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他"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1.《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洲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2.组诗创作背景: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国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州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文学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大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得数。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