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已近40亿年,如何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历史中生命的演化历程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樊隽轩主要从事定量地层学、定量古生物学、定量古地理学、全球界线层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担任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地层古生物的数字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小传]戎嘉余,地层古生物学家。1941年12月生,浙江鄞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学专业,1966年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任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主席。长期从事早-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的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科学技术部关于国家重点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部署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于 2 0 0 0年 7月 ,对数理科学的 2 3个和地球科学的 2 6个国家重点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根据实验室研究性质的不同 ,参评实验室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数理科学实验室中基础研究类 1 9个 ,应用基础研究类 4个 ;地球科学实验室中基础研究类 9个 ,应用基础研究类 1 7个。专家们根据不同性质实验室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数理科学实验室 1 995—1 999年、地球科学实验室 1 996— 1 999年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开放交流和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评估结果表明 ,各实验室能够紧紧把握学术发展方向 ,研究重点突出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至国防建设的基础问题和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多年来 ,实验室不懈努力 ,大胆创新 ,积极承担国家任务 ,特别是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取得了许多优秀研究成果 ,为我国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次评估结果 ,我院有 3个数理科学实验室和 3个地球科学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本刊将陆续介绍这 6个优秀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我致力于使古生物学走生物学与地质学全面结合的道路,形成了生物地质学的方向,有如下几方面成果.1.在古生物学、地层学新理论方面,第一个向国内介绍新的演化理论“间断平衡论”,很早就评介新灾变论、分支系统学和事件地层学.在《地质演化突变观》一书中,通过对居维叶、莱伊尔、达尔文三巨匠的重新评价以及大量国内外的和自己的研究实例,指出古生物  相似文献   

5.
《云南科技管理》2023,(4):70-71
<正>说起古生物化石,大部分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恐龙的形象。其实古生物化石的含义非常广泛。理论上讲,在地球约38亿年生命演化历史中,任何保存在地质记录中的生命印记都可以称为古生物化石。而研究这些远古生命遗存的学科就是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一门极其小众的学科,但却是自然科学领域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古生物学的学科目标是认识地球上生命演化的规律以及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6.
正聚焦关键地质时期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BGEG)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学)和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探索地球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为目标,立足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以地球表层系统中重大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事件和过程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舒德干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在西北大学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日本蒲郡市《生命之海》科学博物馆名誉馆长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舒德干教授长期从事古生物学、高肌虫和云南澄江化石库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地球上38亿年生命演化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生物创新事件,它在不到地球生命发展史百分之一的,“瞬间”创生…  相似文献   

8.
国家“973”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于2000年4月立项,依托部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首席科学家是戎嘉余院士。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北京大学等12个单位、70多名研究人员和50多名研究生参加研究,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一次多学科的大协作。地球生命至少有38亿年的历史,古生物学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不仅大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且被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但在地质历史长河中,生物进化和环境演变的复杂过程和机制,至今仍有许多奥…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稳定支持,在以下5个前沿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1)地球生命史及地质时间框架研究,就“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及“鸟类起源”与“恐龙绝灭”领域的研究,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十多篇。(2)地球物质科学,在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示踪和填图、地壳重熔与岩浆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国际前沿水平的成果。(3)矿产资源与能源,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和成矿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维和找矿方法。(4)大陆动力学研究,建立了我国大陆岩石圈演化和动力学的整体认识,并形成了我国的优势。(5)地球表层系统演化及环境效应,黄土古气候研究位居世界前列。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地下水循环机制及人类对其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地质灾害机理及主要污染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等领域均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生物圈计划 (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空间计划 (IHDP)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和国际多样性研究计划 (DIVERSITAS)等共同组织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大会于 2 0 0 1年 7月 10— 1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主题是“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近 10 0个国家和地区约 2 0 0 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其中中国科学家近 80人 (含台湾 )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约占一半。大会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和特别研讨专题四部分。IGBP主席Moore教授做了“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 :趋向于科学理解全球变化”的大会…  相似文献   

11.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经自然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古生物标本中蕴含了地史时期地球生命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大量信息,对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生物学在历史上曾有力地促进了进化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同时,对地质科学领域诸多重大理论的建立和突破提供了古生物学的科学证据。在生产实践中,特别是在沉积矿产的勘探开发中,古生物学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鸿桢,地质学家,1916年11月生,山东苍山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主要研究成果是: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构造阶段的观点,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提出了地球史上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其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以及地球演化中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等20余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1982年)、二等奖(1987,1991年),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1988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4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年)。  相似文献   

13.
土壤圈物质循环实验室(LMCP)建立于1987年8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开放实验室之一。研究方向主要是土壤-植物系统中物质运动的过程和机理及其宏观效应,为农林牧业的发展和改善环境生态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下设6个分支实验室:土壤碳、氮循环实验室;土壤金属元素迁移转化实验室;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循环实验室;土壤胶体界面物质传递实验室;根圈物质迁移转化实验室;土壤演化与退化实验室。1987年11月,正式宣布对国内外开放,并于1990年11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对本实验室三年工作的评审,在学术评议和管理评议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好评。现就三年来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走过的路程作一简短的回顾,并就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选择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于 1 995年 1 1月。其前身为刘东生院士、李振声院士等建议于 1 984年 1 0月建立、并于 1 987年 3月被批准为开放实验室的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该室连续四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近期目标 研究方向 :通过黄土与其它第四纪沉积物和生物遗存的性质、组构及形成过程的研究 ,揭示第四纪时期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 ,辨明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 ,探索未来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为建立黄土高原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近期目标 :在长时…  相似文献   

15.
葛颂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303-304,320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 1987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的院开放实验室 ,挂靠植物研究所 ,是我国系统学和进化植物学研究领域惟一的专业开放研究室。实验室主任 :洪德元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 :路安民研究员。本届学术委员会由 1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 ,包括实验室名誉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P .H .Raven博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F .Ehrendorfer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16位 ,其中研究员 12位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2位 ,博士生导师 7位 )、副研究员 2位、助…  相似文献   

16.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目前是我国惟一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国家级专业机构,199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我所致力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基础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为促进大气科学、海洋动力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互相渗透和发展,经过国内数10名有关专家的论证和中国科学院的批准,《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开放研究实验室》(英文缩写为LASG)于1985年9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三年来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作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随时掌握国际上的新思想、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专业实验室开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验室开放管理新体系,充分发挥了开放实验室的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世家 《金秋科苑》2010,(20):138-138
地史学是研究地球演化的科学。要弄清地球演化的历史,就必须弄清地球历史中形成的一层层的岩层,而岩层中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是地球演化的直接证据。所以,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前身为原地质矿产部于1997年5月批准设立的"地质矿产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2004年更名为"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005年加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行列,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成立以来,实验室发挥我国岩溶研究的地域优势和国际影响,以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为依托,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完善岩溶动力学理论,搭建系列研究实验平台,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研究岩溶动力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问题对策提供科技支撑,为岩溶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