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的摇篮》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与智慧的后现代作品,所受赞誉颇高。在这本书中,杰出的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尼格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悲惨图景。此文将以生态批评的视角,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品,以此揭示自然与人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通过展现科技滥用的危害,人类的异化以及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小说呼吁人们更多的尊重爱护自然,同时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3.
历史重演论     
假设我们用1000000个英文字母写文章描写一种自然或人类现象,(并认为这已能描写此现象的全貌).则这种文章只能有N=26^1000000种.所以,最多只能有N种自然或人类现象.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课题,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这不仅成为人类的共识.同时也是一项的重要道德实践活动。佛教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观,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地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自然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下面对以地球为背景材料的综合题分类例举,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依靠,也是人类永远的家园。面对自然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眼睛,更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观照。因此,如何阅读自然,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你全身心地投入自然.静心聆听自然,才能让身心得到释放,让心灵获得种种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决定着人类是否能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对于全面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8.
试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李世林一、人对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日历上的最高问题1.对自然的思考,是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人类生活在自然的怀抱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和自然界打交道。因而,古代东西方的圣哲大多是从考察自然、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来展开他们各自的理...  相似文献   

9.
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炳锋 《物理教师》2010,31(9):53-54
1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实现自我体验与自我超越的过程,它不仅是人类活动中最自然、最本质的反应,也是人类创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源泉.学习是人的天性,探究未知就是一种学习,正因为我们人类总是以敬畏和好奇的心情,不断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才使我们现在的世界这么生动,生活这样多彩.课堂教学是人类在探究未知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习形式,同样要在自然、本质的状态下进行.笔者认为这就是新课程倡导要探究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育》2010,(11):20-23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三个方面加以认识。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地艺术被认为是重新燃起人们挽救自然环境的意识.重塑现代人类和自然的依存关系.并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我们认为,对于几何、抽象与秩序的强调,表明大地艺术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过于追求感官体验而忽视对于生态整体性的把握和对于人们内心情感的抚慰。因此.本文认为,如何正确处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作品真正唤起大众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反思,这是生态学时代艺术的责任与重要使命,也是大地艺术必须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它的出现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持不同的伦理立场——支持或否定。当然,两者都没有足够的理由。要摆脱这一困境,有必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建构一种新的自然观。这种新自然观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人类是自然大家庭中的成员这一科学事实,把人类的活动纳入自然演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加以考察,同时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的自由自觉性特点。尊重自然和尊重人类权利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对待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所应持的基本的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就是一种对于自然的不断认识。广义地层面上而言,人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事物都是依然的一部分,这就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发展就是我们对自然不断了解的过程。在这个不断了解的过程,科技发展对于狭义层面上的自然又有着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或间接或直接的存在。本文将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分析探究,来探讨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影响,表达在这一层面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有各种具体的形态,如神话、宗教、艺术、哲学以及后来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汽车文化、影视文化和科学文化等.在这众多的文化中,科学文化可谓一枝独秀.科学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内容分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内容定位在“社会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社会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联系的纽带,它使人类认识自然、陶冶自然、感悟自然。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考场作文需戴着镣铐跳舞。今年江西卷的作文命题限制性极强.除了要符合书信的格式要求外.还要符合书信的语体特征.如亲切自然.口语化。此外还要符合命题者提出的“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的要求.即要采用拟人的手法.符合田鼠或田鼠的天敌的口吻。这篇文章在这点上完全符合命题者的要求,语言亲切自然,拟人化手法运用贴切.文字间流淌着“构建一个和谐的、诗意的、全新的美好自然”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乡村     
城市是反自然的。高度城市化的结果,就是越来越远地疏离自然。乡村是自然的,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反自然正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必然代价。从乡村到城市,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一代优秀的人类,他们是农业文明的创造者.第二代优秀的人类,则是擅长建造城市的动物。但是,人类的天性是追求自然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今天.人类的进化仍没有停止。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只要人类生存一天,进化就会继续下去。现代人将如何进化呢?再过1万年、10万年,甚至100万年,人将是一到什么样子呢?人类学家依据生物进化原则,对照人类的进化历程和现代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提出如下看法。1身体增高动物躯体在自然进化中,都有一种自然增大的趋势。例如,现代马是由只有狐狸般大的始祖马进化来的;大象的祖先.是体大如猪的始祖象。人也不例外。考古研究发现,四五十万年前,我国的北京猿人身高约156厘米;被人类学者认为是人类最…  相似文献   

19.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并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客观实体而展开讨论,已具有地理哲学意义.关于人地关系论曾形成几种全球性流派.自然界不可知论主张自然界法估无边,人类无法认知,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极其渺小.西方的神学家们,强司自然应力无比,自然神秘莫测,给自然界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气候的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伽利略说过:“自然这一巨著是用数学符号写成的。”这句话言简意深,可以高度概括出数学的重要性。可以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曾几何时。数学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朝前迅猛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顶梁柱.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对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