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3.
栾川县陶湾乡乡长冯进宝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并注意组建通讯写作队伍。一九八五年元月到任后,在第一个干部会上就强调:要大力抓好通讯报道工作,把本乡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及时反映出去,把好典型树立起来。冯进宝原来在县农业局、潭头乡工作时,就补报纸的积极通讯员。担任乡级领导后,虽然工作繁忙,仍坚持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和采写稿件。他订有《河南日报》、《豫西报》、《新闻战线》、《河南日报通讯》、《科普创作》等十几种读物,晚上挤出点滴时间钻研。写新闻,也写科普文章。到十一月底,一九八五年已在省、地、市报上发表稿件九篇(包括同别人合写的),在广播站发表了五十多篇。同时,他拿出一个月的工  相似文献   

4.
我从1985年3月开始参加西北新闻刊授学院的学习,在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写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12门课全部合格,领到了结业证。去年11月被破例抽调到临潼县教育局机关工作,担任专职通讯干事。在学习期间,我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理论知识与采写实践相结合,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提高自己新闻报道的稿件质量。凡是消息、通讯、广播稿件,我都按教材规范要求去写,事实做到准确无误。1986年,我和孔竟川同志合写的长篇人物通讯《“果仙草莓”架金桥》一  相似文献   

5.
20年前,我在农村插队时,一个偶然机会,一篇稿子上了《河南日报》。县委通讯组的同志将我找去,鼓励我多写,并送给我两本稿纸和几期《河南日报通讯》(《新闻爱好者》前身)。这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新闻学习材料。在那“书荒”的年月,这本小册子,如一盏黑夜中的灯,引导我在写作的路上,一步步向前爬,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河南日报通讯》改版为《新闻爱好者》公开发行时,全国出版的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已很多。可我对《新闻爱好者》的喜爱一往情深。1985年我当了  相似文献   

6.
周新谟,早就熟悉的名字。翻开《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或者《郑州晚报》《河南工商报》,经常可以看到由他撰写的新闻稿件。就是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也会时常听到“通讯员周新谟报道……。”我心里暗自揣测,他一定是县委通讯组的通讯专干。一次我到巩县采访,想顺便采访一下这位虽没见面却很“熟悉”的同行。当我踏进县委宣传部的门坎时,通讯组长王金僚却向我介绍说,周新谟是位业余农民通讯员。去年,他一人就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类稿件122篇,是全县的发稿状元,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九八四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从那时以来,我经过勤学苦练,初步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二百九十五篇。其中去年发表了二百零五篇。《宿舍楼搬家》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先后被地区广播电视系统评为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评为三等奖。同时又分别被省电台和地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下面我谈谈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以来的体会: 勤奋,出成果的关键我初从事专职通讯报道工作时,心里很担忧,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差,怕稿  相似文献   

8.
自从1955年加入了《河南日报》通讯员队伍后,我就成为《河南日报通讯》的一名热情读者。解放前我小学都没毕业,参加工作后,写借条都请别人代笔,1952年因打抱不平存《河南日报》发了一封批评信,从此便与编辑部书来信往有了交情。每当收到《河南日报通讯》以后,我总是从卷首读到卷尾,一字不漏,不断从中吸取知识。假如哪期发得迟了,个人就急得不得了,总要跑到县委宣传部询问。 1985年,当我收到最后一期《河南日报通讯》,得悉刊物将改为《新闻爱好者》并公开发行时,马上开始订阅。从1986年元月至今,我是期期从  相似文献   

9.
南京军区后勤部某分部老新闻干事宁业龙,在新闻战线上已工作了十九个年头。他的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被军内外报纸、电台、杂志采用700多篇(幅),他还两次荣获《人民前线》通讯报道一等奖,四次荣立三等功。当笔者请宁业龙谈谈十多年的采写经验时,他对我讲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王富 《军事记者》2009,(3):68-68
一名普普通通的四级士官、军车驾驶员,硬是凭着自己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爱,干出了让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10余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军工报》、《河南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000余篇(幅),其中20多篇(幅)获奖。近年来,他连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被《中国军工报》和驻地日报聘为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写稿,刚开始写稿.热情很高.写了许多稿件,竟未采用过一篇稿件。就在我灰心之时,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送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看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感到杂志上的文章很对我的胃口,对我学习写稿很有帮助。从此以后,我便和《新闻知识》交上了朋友。每期杂志一到.当即仔细阅读起来.从中汲取养分,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最喜欢读《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视听天地》、《新闻采访知识》、《通讯员之友》等栏目。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委宣传部的张树华,从事新闻报道时间不长,原来的基础并不太好。可是1983年开始至今,巳经在河南日报一版发了六条头题新闻,其中有三篇还加了编者按语。此外,张树华还在省电台新闻联播节目发了两条头题,在工人日报等全国性报刊的一版发新闻六篇。他发在河南日报的《文明菜店》和《南阳市委发展知识分子入党敢于突破难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分别被评为1983年全省好新闻和1985年河南日报好新闻。张树华有什么“诀窍”吗?这是一些企羡他的成功,希望迅速赶上来的通讯员的疑问。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4.
无悔的选择     
从军5年,有4年是走“新闻”路。 记得那次新闻干事到基层物色报道员,我拉着新闻干事的手苦苦要求到团报道组搞新闻,并把以前发表的几篇“豆腐块”拿给他看……就这样,我放弃了当班长、报考军校的机会进了团报道组。在先后投出70余篇稿件都如石沉大海的情况下,我敲开了郑干事的房门。郑干事每年都被省军区和师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并且三次荣立三等功。我找他“拜师学艺”取经。但他只丢给我一句话:“路要自己走,志要自己立,梦要自己圆……”临出门时他还送给我《新闻简明教程》、《新闻标题制作100例》、《耕耘录》、…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15日,《河南日报》三版头题发表了我和河南日报记者谭雷发、濮阳县电视台记者王濮芳合写的《为了55个山东兄弟姐妹———濮阳市抢救山东三力集团濮阳分公司烧伤病员纪实》的通讯;紧接着,《濮阳日报》也在一版头题发表,后被评为2000年度濮阳日报好新闻一等奖。通讯发表  相似文献   

16.
泌阳县官庄乡农村青年牛付彦业余从事新闻报道,两年多来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驻马店报》等发表稿件150多篇。他采写的人物通讯《老支书踢好后三脚》,荣获驻马店地区1986年度广播系统优稿二等奖。去年,驻马店地委给他颁发了“新闻工作劳动模范证书”,驻马店地委宣传部命名他为“模范通讯员”.最近,他被泌阳县武装部聘请为专职通讯员.  相似文献   

17.
曾六易工作岗位,却始终对报道工作情有独钟。几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等省以上报刊、电台刊播稿件218篇,6次荣立三等功,18次受各级嘉奖,他就是河南总队三门峡市支队司令部管理员张志生。1991年,正在郑州指挥学校上学的张志生,看到《人民武警报》二版开办了“校园摇篮”专栏,就尝试着钻研新闻报道知识。为了掌握新闻写作ABC,他主动向学校的新闻干事求教,并自费参加了河北新闻刊授学院新闻函授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剪贴了大量报刊、资料,并按消息、通讯、经验、理论文章、写作知识等进行分类。他潜心研究报刊栏目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说来很幸运,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竟是在《解放军报》上,但这并非易事。起初,我和许多初学写作的同志一样,雄心很大,一心想登军报,漫无天际写稿,皆泥牛入海。冷静分析,我的败作多为“本报讯”等只有一版二版才能发的稿件。转念一想,军报一版二版的稿件多出自记者、专职新闻干事之手,和他们争版面,自然败的多、胜的少。何不在记者、新闻干事很少问津的一些“栏目”,寻找一些适合自己写的稿件。1990年11月我从军报三版看到一个新开《大家问大家答》栏目和“欢迎赐稿”启示,联想到我的同乡陈副连长和妻子感情不合,“离”也不是、“…  相似文献   

19.
前年,我在地、市、县的通讯干事和通讯员会上作过一些调查。我把当天的陕西日报拿给他们,让他们看后给自己喜爱的稿子投票。结果一张报纸他们喜欢读的新闻不过三、五条,还多是文艺版和时事版的小稿。有一天,甚至一条也没有。有的通讯干事告诉我,他看报纸是从后往前看(最后看一版),从下往上看(先看下半版的小消息)。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爱好者》月刊即将正式出版的时候,我去北京访问了戴邦同志,请他就办好新闻业务刊物问题谈谈想法。我们坐下来后,他把上午我留给他的《新闻爱好者》简介拿出来说,我看你们要办的这个刊物,栏目设计不错。当我告诉他《新闻爱好者》是由《河南日报通讯》改刊,仍然是月刊时,他笑着说,这很好,刊名挺贴切,希望你们下功夫办好这个刊物。戴邦同志今年68岁,刚刚辞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专心致力于《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的撰写和组织工作。他说,这本书条目很多,难度很大,是很费功夫的一件事。本想腾出手来写一点别的东西,但是现在还办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