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哲学以彰显个体生命意识为目标的人学转向,在掩埋大写的“人”的同时,又使哲学的阶级意识黯然失色;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还原,又悄然消解了它关怀终极、安立生命的人学理想;哲学在特种语言学上的努力和对人提供的虚幻的幸福期许,又使它成为生活中一道多余的手续。那么,哲学如何向生活还原才能将人的生命本质引向人自身,又依凭什么去刚强人的生存力量并使之勇敢地担当起全部生活重负,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这将成为一个性命攸关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人学思想概观衡彩霞哲学是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见解,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活动规律的理论。人以哲学的形式认识世界,哲学使人成为自身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哲学渗透着人学,人学含有哲学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以往哲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社会的个体主体性原则和目前我们国家个体主体性建设落后的现实及其复杂性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我们的哲学和史学研究,这是我国近年来人们研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人学研究基本上局限在哲学领域,属于哲学人学它,它首倡加强对个体人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其学科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继续深入到人学研究核心层次-对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历史考察。而人学的历史文化既克服了哲学人学的局限性,又能有效摆脱史学本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社会的个体主体性原则和目前我们国家个体性建设落后的现实及其复杂性,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视审视我们的哲学和史学研究,这是我国近年来人学研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人学研究基本上局限在哲学领域,属于哲学人学,它首倡加强对个体人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其学科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继续深入到人学研究的核心层次-对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历史考察。而人学的历史化,将克服哲学人学的局限性,有效摆脱史学本身的危机,历史人学的建构当属人学研究深入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生活的生命价值——从《民主主义与教育》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完成了对二元论哲学的超越,建构了新的教育理论,但他的学说还只是理论性的,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杜威的科学取向、工具态度和理性主义立场,使他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情感、人的生命;同时也使得他未能从生命的角度去考察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他的理论中,生活价值是自明的。我们可以将教育生活视为生命的场景与条件。教育生活需要在现实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7.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的哲学观与社会公众的哲学观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致思方式,形成的对哲学的不同境界的自我理解。我们应关注社会公众的哲学现,不能将哲学“贵族化”,而应大众化;应当使哲学成为一种人人“都可实践”的存在方式,人人都可接受的话语系统,人人都能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领悟的生命精神。在哲学的不断发展中,我们既要以哲学家的理性思维去深化哲学,保留哲学形上的致思方式,推动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又要开启大众的心智,培养其哲学思维,让哲学在大众的生活中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理所应当从生活出发而最终又指向生活,生活是人的生存实践,是哲学和哲学家的出发点和归宿,哲学是生活的产物,是实践的结晶,是哲学家的生活,哲学家是在生活世界里抽取“时代意识”的实践者。以人为本,贴近时代,贴近人心,是哲学的生命所在,哲学当靠近生活,生活应走向哲学。  相似文献   

10.
论实践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范畴牧迢,张远新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实践是人的生存本性,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诸多本质居性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和规定的。因此,实践是人成为人的根本,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并且,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思想也...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哲学和原始儒家的宇宙观,共同促进了梁漱溟生命本体论的形成。他把"生命"看作世界本原,"生命"—"意欲"—"我"的内在关联构成其生命本体论的基本进路。梁漱溟对宇宙本体的探索与研究,体现了二十世纪之初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辨。从一定程度上讲,生命本体论成为解构梁漱溟哲学体系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贯穿马克思哲学始终的精神主线。基于这层精神主线,马克思确立了自己与以往人学的分水岭:以“现实的人”为思考的中心,以对“人”的关怀为动力和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马克思哲学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不是马克思个人空想的成果,是多层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主要包括个人的精神底蕴、家庭熏陶和其所处的现实环境。在当代,面对科技对人性的奴役,马克思人文精神有了再次被重视的必要。关注人的自由,使人真正成为人,使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精神力量,是人类解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Not Saint Darwin     
John S. Wilkins 《Resonance》2009,14(2):154-171
Charles Darwin’s name is going to be heard, read about, or spoken a lot this year, as it is the second centenary of his birth and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And as great as his contribution to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is, we might ask ourselves whether we are making rather too much of this man. Is Darwin the important person he is being taken to b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I shall raise three more: first, why do we celebrate individuals in scientific history, when it is the work of many scientists that gives us the results? Second, how original was Darwin anyway — who else did the important work? And third, what role do scientific heroes play in current scienc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will give us a better, more sober and balanced, and more useful explanation of actual science both i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nd perhaps also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索尔.贝娄在《只争朝夕》中文学性地探讨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命题:孤独、绝望、痛苦、死亡、自由选择和人必须有的责任。他通过描写中年男子威尔赫姆一天的所见,所思,所行,凸显了现代人生存状态,呼应了萨特思想的核心——存在,表明了它在荒诞的现代社会里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Education generally an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cannot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world of young people. Thus there are interesting questions about artists such as Marilyn Manson: is his popularity due to the performance or the music? Is his act an expression of frustration at the lack of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is the quest for the sensual the modern version of carpe diem? After noting the creative and destructive tendencies of ‘seizing the day’, this paper highligh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dea. An interpretation is offered in terms of sensuousness, the enjoyment of art and confrontation with the other. Present‐day so‐called nihilistic tendencies can thus be understood somewhat differently, in terms of consolation for the lonelines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6.
怀素散论     
本文对中国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生平与作品、性格与思想、书风与特点进行了论述,并揭示其对当代人的人文启示。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人雷平阳以云南风物为母体,创作了大量敬畏生命、感怀乡野、回归自然、思索时光流逝的作品,抒写了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诗意的凋敝和善良人性的丧失.在他的诗歌中,故乡、亲人、生命、河流、时光等成为他诗歌的主角,仔细审视可以发现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情怀和丰富的生态意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张艺谋电影对现代人困窘的生活状况、对人本身的关注以及个体心理和人文情感的关怀,也正是他电影中所时刻关注和反映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促成了他的成功,为我国电影业的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