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葛京 《软科学》2008,22(2):119-122
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之间能力异质性导致的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以及内部化可能产生的超出成本节约的价值创造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企业在海外市场有效转移隐性知识需要的基本条件,并从面向知识与能力获取的方案选择的视角,分析了能力因素对合作决策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关系对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的影响.环顾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的理论与研究,以关系为视角的探讨甚少.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在经营环境因素与内部资源特性因素之外加上关系因素为观点,提出一个较为契合中国企业情境的国际化进入模式理论模型.通过对110个企业决策者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决策者的个人关系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入模式.具体而言,企业决策者的个人关系会使企业以风险更高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而企业关系则不会影响其国际化进入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怀超  陈安 《未来与发展》2014,(3):20-25,100
鉴于进入模式选择在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本文系统回顾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中的八种理论,即交易成本理论、折衷范式、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制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谈判力量模型和国际化演进理论,并对这几种理论如何应用于进入模式的研究进行了评析。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当前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的理论,并有助于进入模式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广东制造型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数据,对其中出口企业的国外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国际扩张路径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样本企业的国外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采用直接出口和在国外开店设厂的进入模式;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企业越可能在国外自建渠道或投资建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显著增长,企业全球化经营格局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如何选择最佳模式进入海外市场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关键性的第一步。本文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各因素及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模式是独资,其次是合资和合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两个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论分析,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高时,宜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低时,宜选择离岸研发外包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宜选择跨国技术联盟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宜选择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  相似文献   

7.
进入模式的选择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决策,影响了企业在投资当地的溢出效应、利润率、市场结构及各利益相关者行为.针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缺憾,从竞争情报的角度诠释了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企业规模、企业技术知识、企业跨区域投资经验、合作双方的文化距离以及东道地市场竞争程度五个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群组AHP模型,并给予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外投资增速超过外商FDI增速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投资俨然跃升为国际投资的新话题。然而已有对新兴市场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关注集中在东道国因素,忽略了新兴市场特定制度下的母国公司特点。本文立足母国企业层面,采用中国46家海外研发机构调研数据检验了资源对企业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企业实力越强(即技术资源和经济资源越丰富),越倾向于选择自建研发机构。同时政治关联对技术资源产生替代作用,负向调节技术资源与进入模式的关系。本文的价值体现在:理论上丰富了"资源—战略"理论的已有边界和应用条件,实践上为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模仿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重要战略,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情境因素对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不同模仿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外市场环境、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资源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差异化模仿方式的重要边界条件.海外市场的环境风险越大,企业越倾向于模仿相似规模、组织绩效及关联企业的进入模式;产业集中度越高,企业越倾向模仿竞争对手的进入模式;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越强,企业越倾向于实施基于频数的模仿.本文从理论上探索了模仿方式选择的关键边界条件,所得结论对跨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依据差异化的情境因素制订合理的模仿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周黎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48-50
进入模式选择在国际化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决定了企业今后的成本和绩效。归纳并总结了跨国企业进入模式理论领域的新研究,主要包括资源基础观理论、不确定性、文化距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情境下,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的多元化战略对制度距离与股权进入模式选择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 FDI)的过程中,制度逆差对海外子公司的股权进入模式选择具有正向影响;而制度顺差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具有负向影响。另外,母公司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对制度距离与股权进入模式选择间的关系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母公司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根据制度环境和自身的多元化战略选择合理的股权进入模式,从而实现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选择范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归纳创新组织模式类型的基础上,按照资源与活动整合度的强弱对典型的创新模式类型、内涵及分类进行了界定;指出创新动机、模式经验与能力、合作对象属性以及企业外部环境是影响创新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根据交易成本、资源基础观以及产业组织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最后构筑了一个企业创新组织模式选择的系统范式--C-MECE模型,指出企业创新模式的最终取舍取决于环境与能力约束下创新企业的模式需求与可供选择模式之间的合理匹配.  相似文献   

13.
对能力构建活动的分析已经成为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热点.能力构建的本质是对能力内部知识集合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其中又存在内部发展、外包、联盟和并购四种战略模式.能力构建作为一种组织知识活动,必然是在一定的知识情境下进行的.通过对能力构建的分析,指出知识变动、知识控制、知识关联和知识匹配四种主要的知识情境因素将影响到企业的战略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国际化力度的背景下,探索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进入模式与海外子公司研发强度的关系,并通过四个中国海外投资公司的跨案例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不同的海外进入模式、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的研发能力差异性对海外研发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5.
以CVSource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 ~2014年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国创业企业的跨境风险投资事件为样本,借鉴Kogut和Singh的方法计算投资机构母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运用Logit回归分析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跨境风险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机构母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外资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制度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文化距离的各个维度来看,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合作主义、不确定性规避、长短期导向、放纵/约束维度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制度距离维度中,管制维度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7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历年境外研发活动为研究对象,用跨国公司全球学习与战略理论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在境外研发活动的时间进程、动机分布、区位选择及进入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系统地把握其境外研发现状,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未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境外研发活动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合组织学习理论和制度理论,以中国的国际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案例研究设计,探索了组织学习对国际新创企业进入后速度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的组织学习模式在制度化不同阶段对提升国际新创企业合法性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异。(2)初始进入阶段正式合法性越高的国际新创企业越能够加快进入后阶段的模式演进速度;而初始进入阶段非正式合法性越高的国际新创企业则越能够加快进入后阶段的国家范围速度。(3)正式合法性和非正式合法性在加快国际新创企业进入后速度方面起互补作用。(4)初始进入阶段的合法性在组织学习对国际新创企业进入后速度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使得跨国并购企业开始强调组织结构模式的优化。本文基于企业能力理论,以国际化战略与组织形态论、组织能力论、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论为逻辑起点,对跨国并购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动因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在企业能力变量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建立基于企业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优化模式的创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黄胜  周劲波 《科研管理》2014,35(2):54-61
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制度理论,通过对112家国际创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模型对制度环境、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创业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与国际创业企业绩效正相关,管制、认知和规范制度环境在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与国际创业企业绩效关系中扮演着负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段茹  李华晶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81-1488
面对资源约束的困境,创业型企业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对开拓新市场至关重要。基于资源拼凑的理论视角,以四家独角兽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究创业型企业市场进入模式。研究发现:第一,创业型企业资源水平越高,采取的拼凑方式越稳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低,更倾向于选择股权涉入程度高的市场进入模式;第二,随着企业成长的延续,创业型企业面临经营风险不断升高,更倾向于选择股权涉入程度低的市场进入模式;第三,创业型企业所处行业实体化程度越高,采取的拼凑方式越稳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低,更倾向于选择股权涉入程度高的市场进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