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的龙文化源远流长,在云南傣族地区,龙文化也早已成为傣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纵观21世纪以来的云南傣族龙文化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但研究范围涵盖较广,分别从神话故事、图腾纹案、节日习俗、生态保护、民族宗教这五个方面,探讨了傣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层面和不同物质形态方面龙文化的特征,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存在大量交叉和重复的领域,仍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乐器,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这种乐器在梁河地区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沿江流域及其村寨,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甚广。葫芦丝不仅蕴藏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渗透着浓郁多彩的地方民族特色,从其外部构造到演奏音色技巧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葫芦丝的文化传播谈起,再就葫芦丝的传说、外部构造以及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去印证"葫芦丝之乡"乃实至名归。葫芦丝独特的文化构成,是推动其走向全世界的根本动力,也是葫芦丝得以长期保留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3.
清代傣族地区的移民开发及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汉族等民族的移居密切相关.清代是内地人民大量移民云南沿边傣族地区最多的朝代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李定国抗清所形成的向傣族地区的移民、由矿业开发所形成的移民以及由改土归流所带来的各民族交往的增加.内地汉族等民族的大量移居,促进了傣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引起了傣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一百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相似文献   

6.
傣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而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深受傣族群众的喜爱,堪称傣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耿马傣族舞蹈风格优美、糅合、含蓄,表现出傣族高超的舞蹈文化内涵,向各族人民展示出了向往和平、追求自由且性情朴实敦厚的民族风貌,舞蹈种类繁多,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为了促进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更好地发展,本文从不同角度对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郭平均 《成才之路》2009,(29):56-56
葫芦丝。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源于云南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德宏、临沧地区。葫芦丝这种乐器之所以能秀于乐器之林,吸引国内外众多爱好者,主要在于它的音色独特,其次就是配上傣族风格的旋律,动听之极,天籁之音。葫芦丝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乐器,有着它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本人源于对葫芦丝的喜爱,在洛阳幼师开展了第二课堂葫芦丝教学活动,几年来培养了一些学生,有的还在省及北京教育部举办的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积累了点滴经验,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明清是云南经济、文化、教育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书院与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明清时期云南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书院数量、分布、教学活动、兴衰原因的考察,一是探究了几个代表性书院的沿革历史、兴衰原因、历史意义等问题。对云南文学的研究则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原始资料收集与目录建设,成果丰硕;二是在文献考订、作品笺注等纵深研究上还相当薄弱。梳理以上学术史,可发现云南书院与文学研究还有许多不够周详之处,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孟连娜允傣族古镇由官府、佛寺、官宅、民居、官道等诸多物质要素构成,是土司文化的重要载体,娜允傣族建筑文化品类完整、文化脉络清晰,且具备诸多的物质要素,在中国云南的傣族聚居区已经是仅存的了,显得弥足珍贵,具有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景东儒学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明正统七年就设置卫儒学,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后改府学,建书院、办社学。儒学发展迅速,至明末,科举开科中举人数在云南20个府中排名第十三位。明代景东儒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有悠久的傣族历史和文化作为基础;二是陶氏土知府能顺应历史潮流。以统一大业为重,忠于朝廷;三是明王朝对景东的重视。儒学教育的兴办与发展,为明王朝培养了一批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时也增进了汉民族与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1.
佛寺教育是傣族教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德宏傣族的佛寺教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意义。佛寺教育的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就必然要求用学校教育来取代佛寺教育的统治地位,但是同时也要照顾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把佛寺教育及其后继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它在傣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代文化学认为,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进化的过程,按照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不同活动,文化一般可以划分为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文化从一个较低阶段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过程。这个时期的文化具有一  相似文献   

13.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发展经过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唐始才逐渐趋于稳定。本文审视了琵琶从秦汉至明清各时期的历史衍变、音乐形态及近现代琵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瑞丽发展少数民族学前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傅淳一、瑞丽市幼儿教育历史与现状瑞丽市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等民族为主体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全市人口83万。其中少数民族51万,占总人口的61%;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8万,占总人口的4578%...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乐器的发展○刘凤云○中国音乐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的乐器(也是最古老的乐器)大概就是石头。《尚书》中讲,先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指的就是远古时期人们敲击石头化装成各种野兽的形象在跳舞。此处的石头有的也作石磬。现...  相似文献   

16.
清代雍正时期在今昭通地区厉行改土归流,将四川所属之乌蒙、镇雄划归云南管辖。这不但是西南地区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而且对昭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乌蒙、镇雄由四川划归云南管辖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有利于理解今天云、贵、川三省行政区划界限划分的缘由及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其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本民族特色。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傣族传统体育形成、发展的影响,可以看出地理环境是傣族传统体育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影响条件;傣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也是使用色彩比较丰富的民族,傣族的色彩文本功能是它的社会作用,具有为创造该功能服务的能力,色彩文本具有一定的符号性。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中文化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文化是文本,文本是整体上用来描写文化的对象,是保存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傣族的色彩文本是整个民族色彩语言的核心,也是色彩文化的核心,构建了色彩文本就构建了整个民族的色彩文化。  相似文献   

19.
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也是使用色彩比较丰富的民族,傣族的色彩文本功能是它的社会作用,具有为创造该功能服务的能力,色彩文本具有一定的符号性。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中文化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文化是文本,文本是整体上用来描写文化的对象,是保存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傣族的色彩文本是整个民族色彩语言的核心,也是色彩文化的核心,构建了色彩文本就构建了整个民族的色彩文化。  相似文献   

20.
傣族和尚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傣族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罕镇中学的傣族和尚生看,文化差异导致和尚生群体存在着"反学校文化",挑战着教师权威,因而重构师生关系对傣族和尚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