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何柳 《文教资料》2012,(21):7-9
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首次提出了"空间形式"这个概念,从空间形式的创造与接受两方面为现代小说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范型,为现代小说的空间"转向"开了理论先河。本文从空间并置、意识流叙事、多重叙事角度几个方面论述了英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特征,并探讨了英国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  相似文献   

3.
探究狄更斯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对进一步认识狄更斯小说具有重要意义。小说中的空间体现着工业革命初步完成之后现代技术的进步性,以及工业资本主义对空间的改变引发各种空间问题。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人们既臣服于空间的束缚,又在空间中实现"审美救赎"。空间的脱域、空间的分裂、空间中体现的权力秩序三个方面都体现着空间的现代属性。他们相互交融共存,以此形成《雾都孤儿》中特有的现代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视角解读王尔德的短篇小说《坎特维尔城堡的鬼》。与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的特点不同,虽然此小说也是一个有关鬼的故事,但由于故事发生在欧洲和美国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说中鬼魂出没的场面却不再具有恐怖的效果,变得滑稽可笑但又蕴含深意。文章从3个方面解读这篇小说:首先从文化角度评述小说中"新"、"旧"两个世界的冲突和调和;接着分析达成二者调和的小女孩弗吉尼亚在小说中的作用;然后论证主人公西蒙爵士的鬼魂是堂吉诃德式的形象,而《堂吉诃德》是这篇小说的潜文本;最后,以《坎特维尔城堡的鬼》的双声性作结,揭示出这部短篇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正是在"像"与"不像"之间,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文体形式,试图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创作体式中所存在的"套"或"型",加以尝试和创新.这一相当独特的小说谱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杂糅性,较为自觉地承传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华:意境的感受、营造和表现.在对人生的审美追求上,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的构成及内蕴与中国哲学和民间文化密不可分.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小说建构、在视野选取方面将传统中西方小说中重要的因素:"时间"与"空间"凝固化、静观化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较为突出的文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6,(9):66-70
《繁花》借以吴侬软语的韧性与情致,遵循再现世俗生活的内在逻辑,进而展现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中,"不响"与"饭局"为文本提供了饶有形式的留白空间和象征化空间,从中隐喻人们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的焦虑意识。在此,以精神分析学中的"焦虑"及"焦虑的防御机制"等内容为基础,分析小说中人物焦虑的原因及表现,以此来探讨作者试图建构个人话语以抵消焦虑意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时间与空间是王安忆认识小说、解读小说、创作小说的基本方面。《天仙配》创作于1997年,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情节看似简单,但在小说的叙事时间和空间上颇具意味。作者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折射出乡村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透露出对贫困落后、文明进步等方面进行的辩证思考,本文将以时间和空间为切入点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空间形式"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的地域空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空间的不断变易推动了小说的叙事进程,多个意象的并置和叙述视角的独特设计都增强了这部小说的空间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祁立 《文教资料》2009,(18):108-109
从艺术形式的意义上而言,小说不同于绘画或者雕塑,不属于空间艺术.但是,如果从小说的内容来看,空间问题却又是小说的根本问题.优秀的小说一定会构建一个巨大而自由的空间.空间越自由,小说家运作的能力越强,小说的价值也就越大.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唱西皮二黄的一朵>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值得细细揣摩品味.本文试图提炼出该小说中存在于奇妙空间的四面"镜子",以此为主线分析该小说的主要人物,从而阐述小说家空间运作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王也频 《文教资料》2007,(29):37-39
本文介绍了新小说派重要作家克洛德·西蒙的创作特色和"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的绘画思想与技法,并以《弗兰德公路》为例,具体阐述了西蒙作品中的塞尚风格。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娴熟地运用梦幻隐喻思维方式,在人的世界复杂性、深邃性描写方面独树一帜。他通过梦幻折射现实,呈现内心,隐喻重大深刻的人生哲理,把生活的荒诞、思想的谬误、生命的感悟变化为多声部的"交响乐"形式,为小说叙事独辟蹊径,有力地扩展了文学隐喻思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空前发展,使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与18世纪资产阶级理性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相比,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了内类从理性的唯心史观向辨证唯物史观过渡的种种特色,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处处闪烁着辨证的火花,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契诃夫的早期小说特别注重文体 ,对话体和戏剧体成为契诃夫独特的叙事方式。契诃夫小说与戏剧的联系 ,还表现在情节和叙事结构上的戏剧化 ,尽力追求文本的戏剧效果。契诃夫的中后期小说更重视叙述视角的转换 ,常常呈现出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相互交叉的复杂的叙事格局。在时空观上 ,契诃夫时而淡化时空 ,时而又严守时序 ,显示了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4.
郭瑞林教授主笔的《四大古典名著文化巡礼》一书,摆脱了以往古典长篇小说研究的分析模式,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各篇灵活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与写作模式,并运用比较的方法,把四大名著放在同一平台上,用文化的眼光审视它们所释放出来的文化信息。可以说,该书是引导广大读者阅读四大小说名著、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的上佳读本。  相似文献   

15.
刘恪是在先锋小说热潮冷却之后,坚守先锋阵地的作家。他的先锋小说被称为"先锋文学的集大成之作"。通过对其先锋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刘恪的先锋小说的欲望叙事是通过对前文本的戏拟消解了道德救赎的神圣。  相似文献   

16.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剧”有形同而质异的区别:即一个注重突出“文学性”特征;一个注重追求“戏剧性”效果。因受多元化影响,“电视小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应有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大卫.加特森的第一部小说《大雪飘落香杉林》既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现实性和客观性,又运用了鲜明的现代主义手法来体现其深刻的内涵。文章分析和探讨了其运用的空间形式、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手法以及它们对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在其小说创作中渗透着强烈的空间意识,随着时空的转换与叙述视野的开阔,小说中空间叙述呈现"学校"到"县城"再到"都市"的规律性。通过对王安忆小说空间叙述的分析,论证了其小说中生命意识的成长与空间的转换关系,尤其是女性生命意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不仅思想博大精深,在形式上更是大胆革新,极具开创性。多种叙述视角的尝试,不同视角间的形式转换,使他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由马原、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叙事革命”所引发的先锋小说运动 ,实际上是从形式的角度探索了现代小说的发展道路。小说形式之重要在于文学作为广义艺术之一种 ,它的形式无法与内容剥离 ,而决定一种文体的存在和发展的恰恰是它的形式而非内容。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 ,叙事乃是“小说的实际构造” ,所以 ,小说形式的革命 ,其焦点在于“叙事革命”。马原、格非和孙甘露的小说代表小说形式探索的三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