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顾问:我虽初学写报道,却深知“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可有的老通讯员常常这样提醒我:学习写稿要脑瓜灵活,有点“超前思维”的本领。这不是在让我写假报道吗?因此,我要问:采写新闻是否需要“超前思维?”32837部队方节初方节初同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通俗一点讲,就是指预见性考虑问题的本领。那么,采写新闻需要不需要这种预见性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从这个角度讲,事实在前而报道在后,是用不着预见性的。但实际情况又没有这样简单。其一,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2.
唐铭均 《大观周刊》2012,(35):248-248,236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常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在解数学题时,老是入题难,难入题,也常听到学生感叹:“老师一讲就懂,不讲就茫然”,即典型的解题指向性与组织性不强。我常常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呢?如何有效解决与突破这个难题呢?在和众多学生的交流与多个个案的分析中,我悟到这样一个道理:一台电脑,如果没有事先存入数据,亦或你存入的数据比较散乱,那么即或是双核的处理器,  相似文献   

3.
胡桂萍 《大观周刊》2012,(20):215-215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两个环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为割裂的“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么能发挥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近读一份颇有影响的法制类报纸,有这样一篇文章《嫁给农村人的烦恼——我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文章通篇讲的都是“嫁给农村人如何如何烦恼,乡下人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等。这只不过是篇小散文,而另一家报纸上还有一篇报道农民买电脑的新闻,出现了这样的话:“农民就是农民,明明一台上好的电脑,因为设置了密码打不开,就认为是坏了。”读了这样的文字,我实在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农民怎么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农民?”农村人、城里人,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出现谁歧视谁的行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不…  相似文献   

5.
李国锋 《大观周刊》2012,(41):368-368
在我从事初中化学的多年时间里.很多同学反馈的信息说化学学起来很难,我感到非常奇怪。难吗?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是不是学生对化学这门儿学科认识有误?在现实生活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不是这句话误导了学生,学生们把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学科认为特征相似,学生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也相似。如果是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相似文献   

6.
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我的印象里,“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在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应该说,有很多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地方却仍在“假抓”、“虚干”。这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说: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了。  相似文献   

7.
我独自一人恭立在朴老的灵堂前,手里捧着的除了白花,还有最新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其中刊登着我刚刚写完的纪念文章:《赵朴老和青年记者的忘年交》。 真该感谢《瞭望》编辑部的编辑们,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编发了这篇4000字的长文,赶在朴老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的前一天,第22期周刊顺利出版了。这成了我对朴老最好的怀念。 文章发表后,我接到一些读者来信,几乎都用了“一口气读完”这样的字句,说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其实,我何尝不是“一口气”写完的呢!做记者已经10年了,这样的写作经历还似乎是头一次,不需要翻阅资料,…  相似文献   

8.
艾丰在与笔者的一次谈话中提到:“我的影响,靠报纸打的知名度恐怕不多,占多大比例我算不出来,但我的知名度是包括许多其他成因的,比如我出的书,可能学生们看了我的《新闻采访方法论》,就知道我了。”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社会上的许多人(包含人数众多的通讯员大军)来说,...  相似文献   

9.
艾丰在与笔者的一次谈话中提到:“我的影响,靠报纸打的知名度恐怕不多,占多大比例我算不出来,但我的知名度是包括许多其他成因的,比如我出的书,可能学生们看了我的《新闻采访方法论》,就知道我了。”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社会上的许多人(包含人数众多的通讯员大军)来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孩子能够金榜题名,家长们把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于是,在吉林北山的寺庙玉皇阁,高考法会已经持续了9年。住持正德法师这样评价法事的统一收费:“要是不收费,人家天天缠着你,今天一点屁事,明天一点屁事,我们怎么应付?佛教上讲财法双施,我念经,把法施与你:你给点回报。”  相似文献   

11.
深沉的爱     
杨素丽 《大观周刊》2012,(5):161-161
记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所以我觉得自己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去做学生们的旗帜、路标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的头衔。它需要我们有一种最为深沉的爱-师爱.  相似文献   

12.
邓雷仓 《出版科学》2001,(3):35-35,34
读《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我深为丛书作者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尤为可贵的是对书海情有独钟,不懈泛舟夜航,永远不知疲倦。其共同点是“三不”:无一人不苦读,无一人不自成风格,无一人不勤于笔耕。我想,一位称职的编辑不是也需要这“三不”吗?  相似文献   

13.
第六次应聘     
流沙 《新闻世界》2008,(4):23-23
一家通讯公司的人事主管讲了这样一件事:人事主管经常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才,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出现,那个人的态度始终是谦恭的,最后总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  相似文献   

14.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15.
“别人把我当作政治代名词.但我自己不这样看.我究竟是谁,我是卑微的?我是高尚的?我应该是不曾被评判的……我实在也讲不清楚多少政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17.
编辑之我见     
作为一名业余写稿者,常与报纸、刊物的编辑们打笔墨交道。其中也不乏关系密切者。经过多年实践,我深切体会到:编辑们不愧为默默耕耘、辛勤劳作的“园丁”;是发现人才、扶植人才、促人成才、助人为乐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也始终将那些编辑们视为老师并予以敬重的。认识、了解、熟悉、结交编辑对于一个热衷于“爬格子”的人来说,实属一大益事。时间久了,交往得多了,对众家编辑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印象。据我看,编辑大致分这样几个类型。一日“伯乐”式的。世人常道:“伯乐识骏马”。我回:“编辑爱良才”。在我所接触的编…  相似文献   

18.
张诚 《视听纵横》2005,(4):120-120
记要记,这本来是天经地义不需要议论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份摄像记,在采访中并不认真记笔记,甚至根本不记采访笔记。他们有这样的理由:“我有摄像机呀,这不是比笔记本更加先进的记录工具?”意思是:摄像机可以取代笔记本了。  相似文献   

19.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世界》2008,(4):11-11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在韩国首尔大学做了一次演讲。演讲快结束时,金大中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提问。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磨难,是什么力量使您保持坚强而乐观?”金大中微笑着回答:“因为我有一道坚固的心灵防火墙!”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金大中没有马上进行阐述,而是对那位学生说,“你能先上台和我一起做个实验吗?”那位学生愉快地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