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常见到一些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却成绩平平,甚至急转直下,从而落伍掉队,令人惋惜。笔者根据自己的调查,分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供大家参考。一、教材方面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教材是一个高差很大的台阶。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浅、少、易”。1985年调整初中教学要求以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现行高一数学教材中,这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不易承受的。高一《代数》  相似文献   

2.
简单逻辑知识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一教材增加了简单逻辑的知识,虽然内容不多,却给未系统学过逻辑知识的中学数学教师带来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常产生一些疑惑.本文试从开语句与量词入手,对这些困惑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对数换底公式是对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应用十分广泛,但在高一代数的教材中把它放在了习题中,尽管是黑体字,但同学们对它的认识仍然不足,应用不得力,因而对它的研究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代数》第二册“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复习与小结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减少学习的困难,我们规定:“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根号内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但是今后我们学习中遇到的二次根式,根号内的字母是可能取负值的。”教材中对根号内字母的取值作出这样的规定,有利于我们能够集中精力首先学好根  相似文献   

5.
高一物理的衔接关,历来都是教师深感困难的一关。那么,如何过好这一关口,做到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无缝衔接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紧扣教学大纲要求,灵活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其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细致引导,及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要活跃课堂氛围等。  相似文献   

6.
全国统编教材的代数部分,是分散在各个年级学习的,加之教材是形、数混编的体系,学生对代数部分缺乏系统了解。下面就我们的体会谈谈中学代数,着重谈谈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高等代数教学方法初探贾璐对高等代数这门课多年来都是采用张禾瑞、郝新编《高等代数》(第三版)作为必读教材,我在使用这一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一、明确教材的地位和特点教学大纲指出:“高等代数是现代代数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掌握其它数学学科及...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文言篇目大大增多,理解难度大大增加。尤其是高一册教材,文言选文多为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阅读时困难较多。这对习惯了初中简单文言学习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如何在高一做好文言学习的开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在高一的文言学习之初,专门搞了一次“触摸先秦历史”的语文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文言学习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活动内容:历史概况介绍和成语故事会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教师:挑选成语。这些成语都要与本册所学的文言…  相似文献   

9.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严谨、完整的代数论证,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函数的性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任意”,所以无论在基本知识方面、研究方法方面还是认识论方面,高一数学教学都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课标教材人教A版数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明确指出本课时的研究方法一“三步曲”。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通用的高等代数教材(如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代数与几何教研室代数小组或张禾瑞、郝鈵新所编的《高等代数》)中,为了尽快引入行列式,一般并不讲置换的基本理论而只讲授有关排列的知识,置换的知识是在近世代数中才讲授的,但是在近世代数的教材中,关于置换的奇偶分类问题,有的作者(例如吴品山)认为它在高等代数中已讲过,为了节省篇幅,省略不讲;有的作者(如张禾瑞)干脆避开这个问题,以求教材之精练;更多的作者另起炉灶,系统地解决置换的奇偶问题。这常使初学者感到困难并增加了教学时数。本文将在学生已掌握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一个在近世代数中讲授置换的奇偶性的方法,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小学五年级才开始喜欢数学的。那是在一九七八年的儿童节,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少年儿童知识技能竞赛的数学竞赛,并得了奖,从此,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完成学校的功课后,就在家里自学数学。从那时到现在,我自学了代数初一到高一的内容,平面几何、平面解析几何(除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外)的内容、三角和高一的立体几何。学习的顺序是先学一遍老教材,再跟老师学一遍统编教材,最后再按复习资料  相似文献   

12.
前面的话:西南师大数学系陈重穆教授主编的《新编初中代数》和他主编的(省编九年制初中数学实验课本)《代数》一样,都是建立了“以方程为中心,以元为序”的新的编排体系。1987~1990年我们在西南师大附中等20余所学校进行了《新编初中代数》的第一轮教材实验。教材实验的实践证明,这种新的编排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下是《水浒传》第十回(统编语文教材高一册二十八课)中所见的一些早期白话常用语词。这些语词,小说和教科书中或者没有加注,或者注释太简略,理解可能仍有困难。我们这里对这部份语词作些补充注释,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9,(2):40-41
初次使用我校编纂的《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并将使用过该教材的高一学生和未使用过该教材的高二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初步研究《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对学习实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来,在办学过程中,我们遇到过校舍、师资、教材、经费、教学设备等各方面的困难,但我们深深感到,即使校舍、教学设备等困难都解决了,教育经费也比较充裕,如果师资队伍的建设没有抓好,要全面  相似文献   

16.
高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彩图增多了,探究活动增多了,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增多了,体现前沿物理及尖端科技的知识也增多了,教材极力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但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却还是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上一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对6个普通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其中问题之一是在所学的科目中最难学的是什么,结果64.8%学生选择了物理.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下半年我校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将全面使用高中课标教材,由于现行的初中和新课改下的高中在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教学的内容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习方法的衔接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因此本人认为抓好高中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实施好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第一步。一、高一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一)学法的原因从跟学生交谈的结果分析,造成高一新生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18.
对数学的初高中衔接,专家对立体几何谈得较多。其实,依笔者之管见,代数的衔接问题,绝不亚于几何。 比如,高一新生开始接触的集合这一章,就存在着许多难点。如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和函数的概念,反函数以及单调性、奇偶性等问题,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由此可见,从初中代数到高中代数,“缺口”是很大的,要补上这个“缺口”,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法上进行探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9.
高一代数中关于奇函数、偶函数图象性质的教学,主要是讲述两个定理,即奇函数的图象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偶函数的图象是关于 Y 轴成轴对称的图形,并且上述命题的逆命题也成立(见高中《代数》第一册(甲种本)第40~41页).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教材完全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数学形象不太鲜明.学生对完全用文字叙述的证明方式也不很适应.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必修Ⅰ模块中,安排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学习内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但是,“代议制”在过去所有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里都没有出现过,这个概念即使在大学里也属专业名词,不要说大学通史教材中很少使用,连西方政治制度史教材中也难得见到;另外,高一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太少,理解这部分内容有很多障碍。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专题,使得中学教师的教和高中学生的学都有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