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抱朴子内篇》是晋代葛洪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王明先生的《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是目前唯一一本校勘和注释兼顾的校勘本。本文在其基础上,参校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古逸丛书本、明正统道藏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予书百家本,对校释本中的某些校语提出补充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抱朴子内篇>是晋代葛洪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王明先生的<抱朴子内篇校释>应该说是目前唯一一部校勘和注释兼顾的校释书籍,本文在其基础上,参校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古逸丛书本、明正统道藏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子书百家本,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3.
成妍 《现代语文》2007,(12):124-125
书证年代滞后是<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存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学者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和<大词典>的改善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在考览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的过程中,也发现此类问题的存在,部分在<抱朴子内篇>中已出现的词条,<大词典>所举首证年代比其要晚上千年,而其中有些词条甚至在上古已见用例.(文中页码为词条在<抱朴子内篇校释>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自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分学者通过葛洪的生平及《抱朴子内篇》的成书流传情况,说明葛洪在道教思想史中的地位,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理论、概念等研究,揭示葛洪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抱朴子内篇》属重要的早期介绍神仙方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的神仙道教经典,对元明时期的全真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百回本《西游记》阐述全真教"金丹大道"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抱朴子内篇》与百回本《西游记》的关系极其密切。孙悟空的主要本领以及大闹天宫、取经的最终结局等都可在《抱朴子内篇》中找到素材来源。  相似文献   

6.
王明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道教研究专家,是我国道教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在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道教史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批准为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他的《太平经合校》、《抱朴子内篇校释》、《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道教与传统文化研究》都是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他开创的道家与道教研究,对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意蕴层、结构层、思维层三个层面细述了《抱朴予.内篇》的审美特征,认为三者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内篇》幽奇、严整、精辩的美学风格。文章一并分析了《抱朴子》内外篇美学风格差异之原因。  相似文献   

8.
《抱朴子内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口语性较强,能够较为准确地还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本文对《抱朴子内篇》中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通过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古代汉语被动句式发展脉络的同时,发现中古时期有标记被动句新旧形式并存,"被"字句趋于完善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抱朴子内篇》中的部分同义复词进行释义,通过解释其构词语素来揭示整个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意蕴层、结构层、思维层三个层面细述了《抱朴予&#183;内篇》的审美特征,认为三者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内篇》幽奇、严整、精辩的美学风格。文章一并分析了《抱朴子》内外篇美学风格差异之原因。  相似文献   

11.
程敏政著作宏富,遍及经、史、子、集,有30余部。程敏政整理不少地方文献,为徽学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程敏政推崇程朱理学,又调和朱陆,在促进程朱理学向王阳明心学转变过程中做出了贡献。他编选了明人选明文总集《明文衡》,录文有很大的宽泛性,在广义的“文选学”上占有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亲民”说和对朱子“格物穷理”说的批评,成为王船山反对、批判王学的最显著的靶标.两位学者在《大学》新民(亲民)和格物致知问题上的分歧和差异,由此展现船山对阳明心学的批判和指斥.  相似文献   

14.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而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西具有朱学与陆学发源地的双重身份,故而王学在与朱学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在江西遇到的抵制与挫折要大大超过浙江。而王学在江西的遭遇。又主要集中在皖浙赣交界的新安地区。明正德中后期王学在新安地区首先遇到了以汪循、程瞳等为代表的新安理学集团的阻击。尤其是汪循。早在王学进入新安之初,他就已归乡讲学。培植势力,致使盛极一时的王学思潮在进入该地区后,几乎颗粒无收,遂使新安地区成了王学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孤岛”,这与王学在南方其他地区畅行无阻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照。尽管汪循等人的阻击与抵制可能只是王学难以顺利传入新安地区的原因之一,但把汪循为代表的新安理学集团的存在与活跃,视为王学在该地区传播的最大障碍之一,则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校辑本《张子野词》是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词学文献,本文首先揭橥其文献特征和流播过程,并对其校词的特色、存在的误区等进行讨论.以此为基础,探讨《张子野词》对王国维词学建构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分析王国维探讨张先词时对“境界”说的体认,随后探析王国维并不特别看重张先词的原因,并以此为例探讨其论词标准.最后讨论王国维在创作方面对张先词的潜在接受.  相似文献   

17.
由王阳明弟子王艮(1483——1541)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晚明时期有着一定影响的学派。其教化思想在理论上承接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实践上是对阳明思想的运用,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其自我教化思想的方式,可总括为"循其良知"和"体验良知",既体现了当时士人要求个性解放的现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文艺创作上追求达心、适意,主张文章自一家,然而晚年却对和陶这一违反作家创作个性的作诗方法情有独钟。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从苏辙对苏轼和陶诗的评价中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文章围绕《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和子瞻归去来词并引》《栾城遗言》等文章,将苏辙之评价与苏轼之创作相互观照,相互印证,表明苏轼和陶之作其实暗合其创作个性与艺术主张,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创作行为。  相似文献   

19.
汪汲里藉考     
汪汲是清代著名经学家之一,一生著述颇丰。但其籍贯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最近有人考证汪汲是淮安府清河县人,但论证有所不足,未能解决山阳县人为何称他为同乡这一问题。其实,汪汲祖先乃徽州人氏,后迁居淮安清江浦,而汪汲又由清江浦移居山阳河下镇,这是其里籍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20.
胡仔编纂的《苕溪渔隐丛话》在诗话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史书中关于胡仔生平的记载甚少。前人关于胡仔生平的考证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仍有一些遗漏与错误。今就胡仔家世、交游考证中的遗漏及错误进行补考,以期进一步勾勒出胡仔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