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今的时代被称作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些作为新闻传播工具的媒体,每天都在向人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是来自通都大邑的或是穷乡僻壤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或是充满生活情趣的,令人愉快的或是不愉快的;信息传播的迅捷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地方性媒体越来越重视采写、发表外埠新闻或与外埠相关的新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的活动半径正不断扩大,媒体的眼界不断开阔,对它地、他人的关注也在增强。从这个意义上看,外埠的新闻和本地的新闻具…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地方性媒体越来越重视采写、发表外埠新闻或与外埠相关的新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的活动半径正不断扩大,媒体的眼界不断开阔,对他地、他人的关注也在增强.从这个意义上看,外埠的新闻和本地的新闻具有同等的新闻价值.同时,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给外埠新闻也提供了立足之地.从媒体运作实践看,媒体主管部门和宣传、新闻出版部门一般对有关本地的报道管理较严,而对涉及外地报道则相对宽松.  相似文献   

3.
采用外埠信息,丰富报纸内容,拓展报道视野,是一张开放型报纸的题中之义。如何‘为我所用?”笔者认为须把握三条原则。 一、体现办报思想的原则 采用外埠新闻,必须纳入整体的报道计划,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设置栏目,使其充分反映报道主旨。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读者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不仅要知己(了解本地信息),而且要“知彼”(了解外埠信息)。报纸适时地开辟《时事》、《国际风云》、《最新动态》、《新知识》、《新科技》等栏目,可把最新的信息提供给读…  相似文献   

4.
外埠新闻,是指新闻的发生地不是在本地,即不在特定媒体所覆盖的特定传播范围之内,而是以外地区。各家地方媒体每天均需选用大量新华社等媒体采写的外埠新闻。当今,信息传播技术日益发达,为我们采用外埠新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难度。一方面读者接收  相似文献   

5.
近年媒体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媒体越发重视外埠新闻即跨地域新闻。 外埠新闻“受宠”,有其必然性。 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活动半径正不断扩大,人们的眼界不断开阔,对它地、他人的关注也在增强。 二是外埠新闻具备了一个关键的因素──新闻价值。一个城市之内毕竟不可能有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大新闻,而胸怀祖国,甚至放眼全球,就不愁找不到热门话题。 三是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给外埠新闻提供了立足之地。从媒体所在地的情况看,一般管理者对有关本地的报道管理较严,而对事涉外地…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我国地方党报记者站的职能大多经历了一个由“向外(外埠)”到“向内(本地)”的共同转变,即以延伸报纸触角和放大影响辐射力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挖掘本地新闻潜在资源的“深耕细作”为主。  相似文献   

7.
贴近性是报纸生存的根本.地市级报纸更是如此。一家地方报纸如果没有将本地新闻做足做够,则很难在网络竞争和大报挤压的环境下生存。“今天的资讯时代,对于一张地域性的报纸。能够为王的内容,能够称之为报纸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不是大家都有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而是本地新闻、本城新闻。”①“一个地方读最关注的是与自己相关度较高的本土新闻。”②那么,如何寻找、丰富和挖掘本地新闻,是许多地方报纸最头痛但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认为.挖掘本地新闻线索。不但要依靠经常在外跑动、触觉灵敏的记,还要依赖每天阅读大量外地新闻、火眼金睛的编辑。  相似文献   

8.
同读者“近些、近些、再近些”,这是各级各类报纸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报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接近读者的优势。全国几百家地市报纸虽然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而接近读者则是共同的特性。所谓地方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接近性的具体表现。 地市报的接近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空间接近。地市报的任务是以反映本地情况为主,兼容中央、本省及外埠新闻。所有反映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新闻事实,都是发生在读者周围甚至是身边的;(二)时间接近。就是指新闻发生与传播到受众之间的时差很小。地市报记者凭借接近读者的优势便于以最快的速度去发  相似文献   

9.
新闻兴趣与地理距离成反比,新闻价值同亲近性、相关性成正比。本地新闻对于城市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晚报和都市报的"肉博"核心是地方新闻大战,谁的本地新闻多,独特、深度、新鲜,贴近生活,谁的报纸就更好卖。  相似文献   

10.
吴锋  陈伟 《传媒观察》2005,(1):31-32
对于区域性城市报纸而言,本埠发行和外埠发行的关系问题是经常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埠发行是指报纸在其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内发行。外埠发行是指报纸在其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外发行。一般来说,外埠发行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报纸所在城市的郊区发行,第二个层次是在报纸所在城市以外的省内各大地(市)级城市发行,  相似文献   

11.
如何搞好地方小报的经济报道,以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对此作一些探讨。正确认识转载外埠消息与刊登本地新闻的关系有人认为,转载外埠消息就是迟到的新闻,是“炒冷饭”。这是不对的。新闻属性的“炒冷饭”,是指  相似文献   

12.
如何搞好地方小报的经济报道,以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对此作一些探讨。正确认识转载外埠消息与刊登本地新闻的关系有人认为,转载外埠消息就是迟到的新闻,是“炒冷饭”。这是不对的。新闻属性的“炒冷饭”,是指  相似文献   

13.
邹国栋 《记者摇篮》2009,(11):36-36
为了提高新闻的信息量和覆盖面,新民人民广播电台从2001年开始在新闻节目后延展了10分钟的时段,增设了外埠新闻栏目。这样一档20分钟的新闻节目,前10分钟为本地新闻,后10分钟为涵盖天下大事的外埠新闻。在编辑外埠新闻过程中.为了力求让听众在10分钟内收听到最为关心的时事热点和丰富的新闻内容,在具体编辑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转型期报业改革的挑战,地方性党报如何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市场规律与本地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和凸显与之相契合的信息品质与文化内涵,尽可能提供源于本土并为本地读者关注和需要的高品质信息,采取符合本地读者阅读习惯和文化心理的传播方式,同时保证报纸优良的印刷与外观以及合理的价格,切实培育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传播市场,拥有更为忠实和广泛的读者群体,应当是党报进入报亭之后,新闻传播业界实践与新闻传播学界探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在报纸上得到高度重视,报纸不仅在要闻、时政、经济等各大板块中突出民生色彩,在日常新闻的处理上,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显,在主打本地城市人群的新闻方面,也增加了不少民生新闻的分量,彰显了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6.
吴剑  张婷 《视听界》2008,(1):108-109
近几年,读报或链接类栏目受观众的欢迎,这种节目形式是电视媒体对来自报纸和网络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并将书面语变成了轻松易懂的口语,同时主持人或编导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点评,弥补了电视媒体信息资源的不足,集粹外埠和国外的信息满足了本地受众的收视需求。但这类节目大量直接搜取和翻版报纸网络信息,对信息不加深度分析,有的甚至对原始稿件不加改动,  相似文献   

17.
当代报纸传媒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新闻策划。一方面,从阅读兴趣看,由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外,现代互联网络媒体提供了即时信息服务。受众除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信息外,更关注新闻的“背后”。另一方面,从报纸媒体的特点看,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手段的报纸新闻信息发布,必须要求通过分析性报道获取受众的关注。因此,在信息开放时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的优势,已不能简单地在“独家最早发布新闻信息”的传统要求里,而应该更显著地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挖掘之中”。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成为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视角对报纸的转型进行思考与重新审视,以社会化媒体为主的数字传播导致了用户信息需求与报纸信息供给之间的错位。报纸数字化的偏差与报纸生产观念主导的新闻产品生产模式导致报纸的转型出现了较大的限制。报业转型必须以用户信息需求为中心构建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同时应关注将新技术的应用、用户需求、生活以及报纸组织变革相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它的接近性,就是新闻发生距读者越近、与读者相关度越高,读者越关注。作为区域性报纸,贴近性、地域化是优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海门日报不断探索挖掘本地新闻的实现路径,让本地新闻唱主角,以区域特色吸引读者,以区域权威、实用信息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都市类报纸的内容结构中,城市新闻一直是报纸实现本土化策略的核心板块,也是报纸区域化扩张的重要突破口。但是随着传媒竞争环境的转变和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的增长,城市新闻的传统属性和生产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城市新闻是应该以刊发传统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