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建立矿产资源开采专项环境基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破坏严重,恢复和治理成本高,开采企业难以独自承拉恢复和治理费用,资金的缺乏致使矿产资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得不到有效控制,本文提出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专项环境基金,以确保矿产资源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恢复和治理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2.
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底热液硫化物是继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后的另一种新的海底金属矿产资源类型。海底热液硫化物主要为结晶矿物组分,富含Cu、Zn、Fe、Mn、Pb、Ba及Ag、Au、Co、Mo等金属和稀有金属,赋存水深数十米至3500m,且大量出现在2500m附近。与大洋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相比,虽然富钴结壳赋存水深和热液硫化物大体相当,但因其基本矿物组分皆为非晶质或隐晶质的Fe、Mn物质,冶炼工艺较为复杂。相比之下,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易于开采和冶炼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海底热液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赋存状况调查,经历了从偶然发现到有计划探测的不…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广成 《软科学》2001,15(3):13-16
本文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界定了矿产资源核算的内涵及其对象,论述了矿产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矿产资源的各种定价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这项研究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矿产与人类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能够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日益丰富,从最早期简单地使用石块到冶炼黄铜、青铜、钢铁,直到现代社会广泛开发利用原子能,每一阶段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们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发现、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历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为人类的古代文明史深深地打下了利用矿产资源的时代标记;钢铁、水泥、煤炭、石油、核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现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产资源和矿产资源范畴的界定,明确了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表现及其价值构成,探讨了对矿产资源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公允价值对矿产资源资产进行计量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介了多宝山经济开发区自然环境特征,论述了该区的矿产资源的种类、质量(品位)、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对矿产资源开发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保护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汉武帝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极具实用性的系统的科技政策,促进了天文历法、水利、冶炼、农业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也初步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特色,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汉武帝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极具实用性的系统的科技政策,促进了天文历法、水利、冶炼、农业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也初步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特色,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文献及地方志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贵州历年出土商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冶铸范模和青铜冶炼遗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阐述贵州古代夜郎地区青铜文化及青铜冶铸工艺的产生及发展,以及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于立宏  王艳  陈家宜 《资源科学》2019,41(12):2155-2171
中国采矿业具有代际负外部性和环境负外部性特征,但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不考虑负外部性影响,而现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也仅考虑环境污染,难以真实衡量采矿业的效率与绿色技术进步。本文构建了考虑双重负外部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基于2005—2015年采矿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其变动率,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代际负外部性、环境负外部性等,以考察其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结果显示:①考虑环境和代际双重负外部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②采矿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开采业增速最快,其次为煤炭开采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业,油气开采业最低。③代际和环境负外部性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皆呈现抑制作用,但对不同产业的抑制程度存在异质性。环境负外部性对煤炭开采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代际负外部性对油气开采业和黑色金属开采业的抑制作用则高于其他采矿业。  相似文献   

12.
世界非燃料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世界非燃料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阐述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虽然非燃料矿产有巨大的消耗,但是世界储藏量所而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新矿脉的勘探、采矿和金属回收技术的提高、替代产品的不断涌现;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改变限制了一些矿场的开采。在不同发达适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隐患因素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矿业城市中各种灾害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和影响,从生态隐患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是隐患因素触发概率、损失度和响应能力的函数,并依据隐患因素触发的空间,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圈层角度,初步确定基于五大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风险度量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模糊循环迭代评价模型,并同时可以得到方案隶属度和目标权重,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铁法市、抚顺市、阜新市、本溪市和鞍山市生态安全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且为煤炭一冶金型矿业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短缺以及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生态安全的巨大压力;葫芦岛市、清原县、瓦房店市、宽句县和凤城市等生态安全性指数较高,其矿业生产涉及有色金属和化工等行业,矿产资源开采量较小,生态安全隐患的影响也较小.该模型科学、实用,为解决矿业城市在决策信息不完全确知情况下的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供了理论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和压舱石,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在煤炭资源勘探技术、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和监控预警技术、综合采掘和智能开采技术与成套装备、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煤基清洁能源高效转化技术、煤与新能源多能协同技术6个方面的创新成就,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煤矿智能化安全开采、环境安全、粉尘防控与职业健康、煤与共伴生资源单独开采的矛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6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详细阐明了我国在煤炭智能化绿色安全开采理论与技术、环境安全防护与职业健康理论与技术、煤及共伴生资源精准协同开发理论与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碳中和科学发展理论与技术4个方面的未来创新发展方向。以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创新发展方向为抓手,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煤炭智能安全精准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助力我国主体能源科技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钟山县珊瑚钨锡矿经3年的危机矿山项目的实施,新增钨资源量超10万吨,取得了非常好的找矿效果,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新认识。指出了珊瑚矿区今后的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深部工业矿体和脉组下限在-900m标高以下,隐伏花岗岩体埋深在-1400m左右,隐伏岩体之上400m范围内存在层状面性分布的低阻异常,为新类型层状钨矿化富集区。矿区北部、东边部及外围的松宫地区、沙田街地区找矿前景大,预计该区潜在钨锡金属量大于20万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3S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培养环境信息人才、建立并优化环境空间信息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加大新技术应用走"智慧环保"之路等一系列促进信息技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芮瑄  王娣 《科教文汇》2020,(10):169-170
在中国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铜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作为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使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发行的“交子”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清光绪年间开始机器制币,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实现了古代货币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健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与挑战,亟需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文章结合环境修复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文献综述,以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特征为背景,深入阐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并对相关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以及优缺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日益蓬勃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果的今天,高校环境景观建设中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也引起了诸多关注。古往今来,均衡发展以及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所共同向往的,该文简要分析高等院校环境景观建设中与原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并对于其教育意义与作用提出了一些保护和教育设计方法,期盼能对将来高校环境景观建设中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教育作用设计贡献些许力量。  相似文献   

20.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资源科学》2021,43(4):756-763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部门,低碳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的重点行业之一。本文以有色金属产业链内各环节为研究重点,用CO2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对比分析中国省域有色金属不同生产环节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通过求解目标函数最优值,测算出中国各省(区、市)有色金属不同生产环节潜在的碳减排规模。研究表明:①从产业链内部看,2006—2016年,有色金属采选业和冶炼及加工业CO2排放量均处于增加状态,碳排放强度整体稳中有降。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点部门,共有约7143万t的减排潜力,占有色金属工业碳减排总规模的90%以上。②从区域来看,在有色金属采选环节,四川省CO2排放量较高,2016年约有97万t碳排放量的减排潜力,是有色金属采选业碳减排的重点省份。在冶炼及加工环节,广西省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较高;山东省和河南省碳减排潜力较大,二省共占这一环节全国整体碳减排量的31%,潜在减排规模为1121万t和1122万t。③综合来看,内蒙古、河南和山东是有色金属工业碳减排需重点关注的地区,这三省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的碳排放是整体有色金属工业碳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量化评估有色金属不同生产环节和不同区域的碳减排潜力,不仅可为有色金属产业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各省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