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逻辑起点起始于对自然状态的论述。自由和公意这两个概念构成了社会契约的核心,并进而论证了自由和公意的目标乃是平等。从自然的自由到社会的自由,这看似失去权利的过程在卢梭这里却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得到的是一种"平等"的自由。对于卢梭来说,使自由走向完美的则是平等的自由与道德的自由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刘国栋 《政治思想史》2013,(1):82-97,199
在《论不平等》中,卢梭设定了一个自然状态。原本相互隔绝的自然人因为外界环境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不得不互相合作。然后经历了两次革命,最终进入了社会状态。在整个人类自身条件的转变中,平等和不平等得以逐步显现。然而,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并没有因此结束。在《社会契约论》中,他重点论述了“公共”的概念,因此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才得以完整阐述。首先,卢梭从来就没有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是平等的,而是小心区分了生理不平等和协议不平等。其次,卢梭自然状态平等以及不平等的思想其实是一个铺垫,他据此可以评价社会状态下的一切不平等现象。最后,卢梭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这个基本立场决定了他平等和不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卢梭的平等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兴起的启蒙运动中,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抨击了封建的等级制度、僧侣、贵族的特权以及封建统治的腐败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的口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人人生而具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启迪遭受宗教神学思想奴役和蒙蔽的人类理性。 然而,当时在教会控制下的腐朽的封建教育,是不可能满足启蒙思想家以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理性的需要。卢梭鉴于这种腐朽的封建经院主义性质的教育,戕害人性,违反自然,提出了一切顺应自然,“归于自然”的教育理论。在他于—九六二年发表的著名教育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有人认为,卢梭思想中的自由是可为平等而牺牲之自由,其实不然,在卢梭那里,自由和平等都是他的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两者不仅是不可以分割的,而且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自由与平等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核心,两者共生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人民主权思想是卢梭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描绘,卢梭从分析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出发,探究了如何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家和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但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指导,而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辩证地认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指导当今的社会发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8.
让·雅克·卢梭是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齐名的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把自由分为三种:自然的、契约的和道德的自由.这三种自由涉及到人类的两种状态,即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自然自由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当自然状态不复存在时,自然自由也随之消失.契约自由和道德自由则属于社会状态下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自由悖论问题是20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家争论的焦点。卢梭的政治思想与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具有很大的区别。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并非没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本性享受着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自由,而不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侵犯也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只有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摆脱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时才可能出现。卢梭认为,个人的自由就是对代表公意的法律的遵守,而这种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卢梭这种对自由论证的逻辑并不存在矛盾,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0.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然自然,认为在国家出现以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但他又把通过女性的屈从来维护文明的形象贯彻到他的政治学之中.根据卢梭的思想,如果女人受到与男人同样的教育,她们对男人的影响力就小,而女性的根据地在家庭.这看似矛盾的逻辑实际却是一致的,因为卢梭要寻找克服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根本矛盾的第三条道路——道德个体.妇女便是作为“道德个体”而情愿牺牲自己平等地位的人.  相似文献   

11.
政治自由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在政治自由问题上,卢梭以平等前提下的自由主义为价值取向,将合理假设的“自然状态”作为逻辑起点,将“自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必经阶段,将公意指导下的“人民主权”作为最终目标,从而构建出政治自由观的独特逻辑,同时也包含着政治自由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卢梭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女性观的基础是他的自然观。卢梭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不是由社会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卢梭在父权制下提出了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女性观的影响巨大,任何时代探讨女性的作品都与他的女性观脱不了干系。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仪态自然大方,身体灵巧健康,精神上追求平等的爱情观,超越了所处时代的其他女性,揭示了卢梭女性思想对作者的影响,表露了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观的赞同。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卢梭的思想饱受争议,正确认识和评价卢梭的人性观和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来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卢梭认为,人的真正本性不在于启蒙思想家所说的理性,而在于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自然人”。与自然人性观相一致,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塑造成“公民”,而是培养“自然人”。为了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应天性,给儿童自由。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学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权利观念的发展史。自然法学派起初的权利观念更多带有“天赋”权利的色彩,人生于自然,人的权利也来自于自然。自然法学的权利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各有其特点:古代与中世纪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正义为基础的,近代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自由为核心的,现代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平等为内涵的。在这里,我们以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权利学说为基线,简要解析洛克、卢梭、罗尔斯和德沃金的权利理论。  相似文献   

15.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理论对当代中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最大的"公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平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自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re-examine Rousseau’s educational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ure/culture opposition. In contemporary discussions on the nature/culture dualism, it has been often stated that his educational theory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child is a natural being. However,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at Rousseau was instead committed to a duality of human nature; this influences his educational theory. In his model, human nature consists of a natural and a social side; these two parts are in conflict which seems unsolvable due to the present state of society. A child is regarded as a figure which is open to the future reconciliation of nature and culture. Thus, Rousseau’s model of education is presented no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present state of society, bu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n ideal state which might be built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the examination of human duality allows one to show that Rousseau’s ideas on civil and private education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相似文献   

17.
郭芹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98-100
卢梭对专制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的自由和平等观念的论述,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卢梭异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建构了科学的唯物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私有财产理论以自由和平等的实现为基本导向。围绕这一导向,卢梭既批判私有财产在"坏政府"下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又从根本上肯定私有财产是公民自由和平等的基石。在卢梭看来,要想实现其积极作用,私有财产必须在公意的指导下与公共福利相一致。以此为原则,卢梭意义上的私有财产的合理性界限在于:一方面,每个公民都拥有充足的私有财产,以维持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另一方面,私有财产的占有应处于相对平等但却并非绝对平均的状态。从马克思的视角来看,卢梭的私有财产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