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作为后现代身体反叛的开端,他把身体从沉重的灵魂中解放出来。承接尼采的思想,福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尼采的身体观。尼采使用谱系学方法主要分析了道德的起源问题,福柯运用此方法,以身体为参照,重新梳理了有关人的历史;尼采把权力界定为身体的内部支配力,而福柯则忽视了这种源自身体本身的能量,更多关注外部权力对身体的影响;与福柯一系列"反常"的身体体验不同,尼采的身体则缺乏实际行动,更多"形而上学"意味。  相似文献   

2.
作为法国中流砥柱的哲学家、文学家,福柯的文学观一直走在学界前端,《什么是作者》是他在法国哲学协会上的演讲,在这篇演讲文稿中,他创造性的提出了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并不在场的这一观点,和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不同,福柯更实际的提出了"作者功能"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把灵魂与身体对立起来,继而笛卡尔将意识与身体完全分开。长期以来,身体总是灵魂、意识、道德、理性的反面,处在受贬抑和压迫的"他者"地位。经过尼采、巴赫金、梅洛-庞蒂、福柯等众多思想家的努力,身体在20世纪终于逐步走出了"他者"的阴影,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影响社会各方面的概念而受到广泛关注。身体作为消费社会作的重要角色充分显示了它的创造力、主动性和生产性。随着互联网普及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空间迅速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而身体是虚拟交往的支点和主体。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领军人物,福柯独创了一种研究人文科学的哲学方法:知识考古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认为,知识不是属于"真理和思想自由"的客观领域,而是与权力相互指涉、相互生产。所谓对知识的考古,就是考察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这种知识考古学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与启示,它瓦解了西方理性主体的先验地位,为现代性危机提供反思拯救的路径;揭露了西方宏观大写历史的虚伪性,让被总体性历史压抑的"沉默他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的复杂冲突机制,击破了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一个专门的杂文作者写作需要学、识、才几方面的修养。阮直的杂文之"学"涉及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谈;阮直杂文常有深刻或新颖之"识";阮直杂文之"才"表现为他努力"把文章写得好看,把形象揉入其中"。除了杂文写作者必须拥有的学、识、才外,作为一个杂文写作者的阮直,还有一个特别醒目的特点,就是他平民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6.
在替未被质疑和反思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念信仰祛魅中,托尼·贝内特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贝内特为何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转变为采用后马克思主义框架探讨问题的学者。其深层次讨论也必将涉及到另一问题:贝内特从葛兰西到福柯理论范式的转换,而且进一步把福柯的理论框架运用于具体的文化实践之中,从而揭示出当代社会中成为间接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图谋。但贝内特并没有批判这种社会现实,相反,他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与制度合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福柯的"作者死亡"观受到了布朗肖和巴尔特的影响,他在<作者是什么>一文中阐释了对于写作主体的见解,这种服务于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作者死亡"观,植根于福柯哲学领域对于主体的认识以及在写作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试图.  相似文献   

8.
例一:有位教师上《致女儿的信》,在拓展学习时,他说:"爱情,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讴歌,为之赞叹。请大家例举一些表达爱情主题的古代诗词。"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教师再问:"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作者吗?"见学生无言,教师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以后可要用心读书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文评理论总的倾向是不把写作主体“作者”作为关注的重点,或是把作者排斥于文评之外。布朗肖、巴尔特、福柯、德里达等文评家和哲学家宣告“作者死亡”的观点趋于一致,但说法及内涵不尽相同,容易引起误解。本文试图对以上四大论家的观点略作评介,指出“作者死亡”观既是反文学传统又是富有开创精神的先锋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他的散文化小说比较接近当今流行的"非虚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有原型,小说的背景都在家乡等作者居住过的地方,表达的感情大都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文章淡淡忆儿时"的真实感和与现实的疏离感,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独特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轮读到第二段,班上一个平时不太举手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还不停地喊:"老师,我!老师,我!"我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他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读.他感情充沛,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把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同学的热烈掌声,我也高兴地鼓起掌来.我想他一定理解了课文,想借机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就笑着问他:"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他一改刚才信心十足的模样,畏畏缩缩地说:"讲……讲……"他一脸茫然,像做错了事似的低头拨弄手中的书.  相似文献   

12.
福柯从多个角度寻找构成社会制度背后的隐蔽规则——权力关系。权力思想反映了知识与权力由相互对立排斥、相互外在影响到相互内在、相互生成的思想发展新走向。要考察福柯的权力观以及福柯的"人之死"的观点,权力与知识的话语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13.
"李老师抱抱!"翔翔张开双臂要我抱抱,我又一次弯腰把翔翔抱了起来。我的搭班老师说:"他又没哭,干嘛抱他?"我向搭班老师笑笑说:"我儿子嘛。"开学初,翔翔哭得特别厉害,我一边从翔翔妈妈的怀里"硬"把他从妈妈身上"剥离",一边对他说:"李老师来抱抱翔翔,  相似文献   

14.
崔峦说过:"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就是跛脚的阅读教学。"确实,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他的这一论述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切入点加强随文练笔,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是各式语篇话语分析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他认为,权力话语以权威性的陈述形成其真理性的论断,由此产生的约束性、感染力影响了受众的理性思维的力量和方向。话语作为一门说话的策略,如何运作以加强发话人运用语言影响受众,说服受众,这是对更为隐蔽的新型权力话语的运作方式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全面深入地展开,《新课标》明确了数学教学的要求:"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把实施"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的主导模式,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8.
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微观权力学理论,这引起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兰查斯的批评。福柯主张深入到社会的微观层面研究权力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普兰查斯着重考察权力的结构性特征,认为权力表达结构整体对处于冲突中的各个阶级的实践关系的影响。普兰查斯从结构主义角度指出福柯思想的局限性,他从权力与生产关系、权力与国家、权力与阶级斗争、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对福柯权力思想展开批判。这启发我们回归马克思关于权力分析的资本逻辑,结合结构与实践将宏观权力与微观权力进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政治问题和美学问题同时进入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并构成隐秘的联系。从现代性范畴来分析福柯的身体美学,整个美学史的诞生及发展无不与肉体的话语相关,美学不仅具有解放的力量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政治领导权模式。从鲍姆加通到康德,美学都隐含着政治因素,关注身体就成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原则。福柯的"身体"是一种"政治结构",他将身体和身体以外的政治经济学连接起来,身体既是审美的,又是政治的,界限与超越构成了身体与权力亲密无间的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20.
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引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不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学中的出发点,而把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