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读者类型、外借文献类型、借阅册数、借阅期限、续借期限及违期处罚等借阅权限相关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阅权限设置的现状。提出按类别设定借阅权限、扩展外借文献类型、提高借阅数量、合理制定借阅期限及统一逾期处罚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设置读者借阅权限有助于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提高文献利用率,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论文通过对中美著名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权限现状的调查分析,在读者类型设置、文献类型设置、借阅数目与期限和超期罚款规则等方面对中美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权限作了比较与思考,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权限应当与国际接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并具体提出了合理制定细分标准、明确处罚措施、提高文献利用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行借阅制度的不足使借阅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而借阅制度的改革应注意两点,一是借阅制度的设置应最大限度保障读者的平等借阅权,二是处罚措施应合法合理。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中24所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读者借阅册数、借阅期限、续借期限等.指出固定借阅权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周洪力 《图书馆杂志》2011,(6):44-45,48
大多数图书馆图书的借阅期限是以读者类型为依据所确定的,这种借阅制度忽略了图书有效性所带来的读者需求的变化,不能充分利用图书的效用。本文结合文献老化理论,提出了以图书时效性为依据的弹性借阅制度,这种新的借阅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图书的时效性,满足尽可能多的读者需求,真正实现书尽其用的图书馆思想。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图书馆借阅期限的确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决定图书馆借阅期限诸多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图书馆多种借阅期限并存的方法,以解决图书馆借阅期限背离读者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制度的重新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传统读者借阅制度的根本缺陷,对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权限、借期与超期处罚、图书损毁与遗失赔偿等借阅制度,以及其它文献的利用与管理制度逐一做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8.
刍议图书借阅中的"罚款"与"违约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为防止读者违规借阅所采取的罚款处罚措施的分析,着重阐述改罚款为违约金的合理性,以及违约金在图书借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借阅期限是影响馆藏图书利用率的重要因素,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借阅期限的确定只考虑读者对象,而不考虑所借图书的类别.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提高借阅期限的管理水平成为可能.本文以半衰期理论为依据,探讨借阅期限的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图书馆读者须知的分析,着重阐述了目前图书馆读者须知中对超期借阅、污损、丢失、盗窃文献行为的处罚与赔偿制度现状,并对这些经济处罚措施的法律依据、发挥作用的大小及其合理程度进行了思考。最后提出了应该从读者激励制度、借阅文献到期短信自动提醒制度及入馆前的读者宣传教育等入手,从源头上避免读者各种违规行为,逐渐取消经济处罚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results of a recently conducted study of interlibrary loan fee-based borrowing reques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study examined 3,074 borrowing requests completed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9. Statistics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patron behavior in submitting requests and the types of materials being requested.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梅 《图书馆论坛》2011,31(3):50-53,122
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权限大多数都是按等级划分与同级平均分配的原则来设定的,然而读者需求量大小,各类文献的借阅周期不同才是决定读者借阅权限的重要因素。文章就上述两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借阅权限作对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设定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的办法,为充分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借阅量逐年递减,致使纸质文献存在的价值与危机凸显。如何客观看待纸质馆藏的作用,是需要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对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近3年(2013-2015年)的可外借纸质文献借阅量、文献利用率和借阅周期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馆内纸质文献的流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图书馆需要正视纸质馆藏危机,重视纸质馆藏建设,包括提出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加强借阅管理,改善馆舍环境,加强管理宣传、提升服务和加强资源共享共建等措施,营造全面推广阅读氛围,积极引导读者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读者借阅权限的合理设定有利于提高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的设定有不合理性,关于改革读者借阅权限设定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操作细节上尚不够深入,实证性研究较少,可行性研究较粗浅。依据读者的现实需求来个性化地确定借阅权限,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借阅权限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实现流通环节自助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实现初期,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按照"局部"实现的理念,先选择较易实现的业务流程进行自助化。在引进自助借书系统过程中图书馆需要考虑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充分认识自助服务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掌握好两者的契合点,通过改进业务流程、加大用户的培训力度、消除馆员的排斥心理等方式将自助服务系统整合到原有的图书馆业务流程中去,真正发挥其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节约用户时间、实现用户自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读者借阅权限的合理设定有利于提高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的设定有不合理性,关于改革读者借阅权限设定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操作细节上尚不够深入,实证性研究较少,可行性研究较粗浅。依据读者的现实需求来个性化地确定借阅权限,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借阅权限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拒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图书馆产生拒借的原因是馆藏数量不足,馆藏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的素质有限等;对策是优化馆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拓宽为读者服务的范围等。  相似文献   

18.
开架借阅图书的隐性拒借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架借阅后隐性拒借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现实难题。试从读者、馆员以及图书馆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教育与制度两个视角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从而有利于保证图书文献资源更大化地为广大读者所用。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藏借阅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减少图书的复本量,节约购书经费和人力资源,便于读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模式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文章讨论了实施这种模式所需的条件并针对藏借阅一体化模式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应从加强读者教育、强化大开间科学管理力度、提高馆员素质等方面着手,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20.
In Fall 2008, the interlibrary loan office at the College of Staten Island began to use ILLiad and SFX OpenURL to fulfill borrowing requests. Four years later a review showed that patrons used SFX to submit borrowing requests less than half the time. The majority of patrons’ borrowing request submissions were still being entered manually. We decided to review patron submission methods and see what impact this was having on transactions. We also explored possible patterns in order to encourage SFX usage and improve patron services. Reasons for this behavior are suggested and future solution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