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好歹当记者也有十来个年头了,没料到有一天会被警察监视着写稿——这警察,乃货真价实的联邦德国刑事案件侦破局的一干人马。这是我客居德国时的一段奇特有趣的“记者生涯”。 1995年8月,正在德国举办个人画展并讲学的我,受到首都柏林著名报纸《日报》的盛情邀约,为该报开辟了一个“中国周”的特约通讯专栏。《日报》的总编辑克劳斯·沃什勒博士诚恳地找到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访问德国以来,德国读者希望了解中国的愿望愈来愈强烈。您是来自中国的记者,本报乐意为您提供一周的专栏版面。您可自由选择任何主题,只要德国读者有兴趣就行。” 我是武汉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促进中德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责无旁贷。我当时正住在北部城市不来梅,于是决定“就地取材”,采写一组报道《中国人在不来梅》。 从8月6日至13日,我每天上午去编辑部“上班”,出席编务例会,然后外出采访,下午便赶写出稿件来。我在不来梅大学留学的妻子利用暑假时间替我译稿。 8月9日,我们按时走进报社,却见办公室内气氛凝重,大家均阴沉着脸忙碌着,会议室里没有举行例会。有几位着深色西服的男子正非常严肃地和总编辑谈着什么。“出啥事儿啦?”妻子不安地问我。我示意先观察。  相似文献   

2.
当了九年的农村业余通讯员,发表了许许多多稿件后,我深深地羡慕记者舒适、自在、轻松的工作。然而,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使我从《金华晚报》的吴因军和刘胜平两位记者身上找到了并不轻松的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7月11日,我为写  相似文献   

3.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4.
我当“快速反应记者”卢学义本刊《地市县报园地》专栏,从末期开始推出《地市县报人》(包括领导、编辑、记者、检查、校对人员等)小栏目,反映他们在办报实践中的某一独到之处。这个小栏目的文章,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写别人,但要写出某一特点,切忌面面俱到。欢迎大家...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中国地市报人》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广东《惠州日报》的一名时政记者,同时,我还是《中国地市报人》的一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6.
闫怀海 《军事记者》2008,(10):51-51
寒来暑往,我与《军事记者》相知已有10个春秋了。第一次和《军事记者》邂逅是因为我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班,从此与它不弃不离。至今仍记得初次看见《军事记者》(当时叫《新闻与成才》)的情景,文书递给我一个大牛皮纸信封,我小心翼翼地剪开信封之后,看到它落落大方的模样,很快就被它质朴无华的外表和丰富实用的内容所吸引,爱不释手以至几近废寝忘食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你同行》专栏的主持者要我写篇文章,说说自己作记者的体会,叫作“经验之谈”。他告诉我这个专栏是专门为年轻一些的记者辟出的。我平心想来,实在没什么经验好谈,只是有一个希望,欲说还休,欲罢又不能。这希望在我已经抱了十几年,这就是,作为记者能够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实地写给我们的读者。新闻真实,是对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追求真实,即真实地展示报道对象的本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9.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0.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你同行》专栏的主持者要我写篇文章,说说自己作记者的体会,叫作“经验之谈”。他告诉我这个专栏是专门为年轻一些的记者辟出的。我平心想来,实在没什么经验好谈,只是有一个希望,欲说还休,欲罢又不能。这希望在我已经抱了十几年,这就是,作为记者能够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实地写给我们的读者。新闻真实,是对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追求真实,即真实地展示报道对象的本质和发展前景,给人以启迪或激奋的效应,亦是记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十年前我刚刚开始干这一行当的时候,曾经以为  相似文献   

12.
王荣 《青年记者》2007,(13):29-29
对《青年记者》的感觉: 每每看到《青年记者》,只觉一股新凤扑面而来:《青年记者》的“脸”——封面设计极富创意和视觉冲击力,封面主题图示大胆泼辣,寓意深刻,整个期刊的视觉形象包装和选题策划设计也比较犀利前卫,每期的专题抓得也很好,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青年记者》“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的办刊理念也非常新锐。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吕希华、陈相银报道:山东省陵县人武部前不久成功地召开了一次“《军事记者》杂志伴我成才”座谈会。与会的干部职工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部长陈志诚说:我是抓军事的干部,从没写过新闻。两年前的一天,我在图书室里结识《军事记者》后,努力学习它上面的文章。如今我写材料,问题抓得比较准确,语言也变得生动、凝炼了,有十几篇军事论文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政委孙路说:我部的业余报道员更换频繁,《军事记者》就成了我们培训报道员的辅导教材。近几年,我部连续被上级部门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里面显然有《军事记者》的一份…  相似文献   

14.
我沒有进过什么新闻专门学校,也没有迈过任何新闻培训班之类的门槛。我之所以能够连续三年被《华北石油地质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记者;能够在1990年“石海记者站”通联工作会上连中三元(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篇消息和一幅图片分获二等奖);竟然也能够登上了《河南日报》和《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15.
鼓楼区文教局干部李涵岭离休10年,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打工助学,每年资助1名贫困乡村的学生。为了报道李涵岭的动人事迹,我于2001年春节这天上午专程对他进行采访。春节期间,又先后3次走访了李涵岭和他资助的学生及有关人员。经过跟踪采访,我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人物通讯《打工助学的好园丁》2001年4月中旬脱稿。稿子完成后,我利用在北京学习的休息时间,借辆自行车,经过1个多小时的奔波,把稿子送到《中国老年报》报社。稿件被《中国老年报》采用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光明日报》记者靳晓燕看到《打…  相似文献   

16.
农民和我     
我是农民的儿子,当记者十六七年,对农村一直比较关注。特别是近几年,逐渐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就尽可能多地反映他们的愿望和呼号,也断断续续地替他们打了一些官司。 某村电工偷电,电业部门拉闸惩罚全村。记者发现时,停电时间已从春到秋近一个生产周期。农民生产生活损失很大。我们采写的消息《一人偷电 众人陪绑》在省市报显要位置发表后,省电业管理局领导当天赶到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县级广播站编采人员,是《中国记者》的长年订户和忠实读者,从中获益甚多。据我所知,我们萍乡市所有的新闻单位都订有这个刊物,有的单位还做到了人手一册。每逢同行们在一起探讨新闻业务问题,无不提及《中国记者》上的有关文章或观点。有的老新闻工作者甚至将《中国记者》上的文章摘录选编,作为对通讯员进行业务辅导的教材。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军事记者》编辑:你们好!道一声:辛苦了!我是一名基层新闻报道爱好者,也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今天提笔写这封信,是感谢编辑们把我的一篇小稿《某团为报道组增添新设备》改后在今年第6期的《军事记者》刊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苏辉学 《军事记者》2013,(11):72-72
《军事记者》已伴我度过了9个春秋.它给了我写作动力和创作源泉.帮我实现了“报道变铅字”的梦想。没有《军事记者》的启迪,我不会在新闻路上坚持走下去;没有《军事记者》编辑们的耐心指导,我不会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空军报》等报刊上稿。  相似文献   

20.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