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种心理的异化使学生对写作本身不感兴趣,他们觉得,写作是为了获取分数达到某种目的,如升学,是为了获取表扬与荣誉,或是为了奖品(金)等。也就是说,学生写作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写,而是因为各种压力要他写。  相似文献   

2.
探索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驱使人们去发现、去创造。中学生好奇心强。但往往表现为只是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对事物仅停留在了解水平上,而忽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探索性。生物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探索性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武丽玢 《考试周刊》2010,(38):90-91
特定的委婉语是建立在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同样的,它的形成有其心理和语言的基础。从心理角度来说,委婉语的意思可以定义为人们对一个词或一个物体反映。词语本身是对一个事物的反映,这个词长时间和这个事物联系在一起以后,它就会反映出这个事物所引发的各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写作心理能力和某些心理品质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写作活动本身,是种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能力与心理品质的综合集中的表现。如果在写作教学中忽略了对写作心理的开启,作为主客融合的表达不能优化,学生心智不开,就不能得以长足的进步。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于写作心理的开启:  相似文献   

5.
探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知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驱使人们去发现、去创造。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积极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杨家权 《云南教育》2007,(8Z):17-17
一、以情入境 情是外界事物引起心理变化的态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作文的情境,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情能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师生隋,能使学生的心情处于轻松愉快,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下,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都更灵敏,学生的写作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生普遍反映写作难,无所依从,无从下手,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乐于写作,会写作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颇见成效。一、通过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  相似文献   

8.
王孝利 《考试周刊》2009,(49):122-122
兴趣是促进学生心理探索和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动力。要想使初中生喜欢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教师就必须激发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感兴趣.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因此要上好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改”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更准确地说,它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然而,学生在作文修改方面通常存在种种困难。因此,从学生作文修改的心理机制出发,指导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教给学生作文修改的策略,是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乃至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究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知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从而驱使人们去发现、去创造。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探究心理,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昵?  相似文献   

11.
英语写作心理诉求及其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诉求是对外界事物认知中的内在需求与动机。文章围绕英语写作中的心理机制问题,在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心理学透视的基础上,就学生英语写作心理诉求之种种表象加以分类研究,并藉此就英语写作教学创新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没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丰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从以下几个方而淡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初学写作的小学三年级儿童来说,其难度更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儿童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据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比较丰富的生活,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提高孩子写作的兴趣,是每位教师应该用心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兴趣从概念说是人们积极探究并参与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人们总是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探究,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甘俊  张玲  张琤 《学子》2014,(10):14
正一、感受生活,素材采集侧重趣味性如何让学生采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感受。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观察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大纲对大学英语写作的要求,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力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能力,尽快使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王玉兰 《青海教育》2005,(12):50-50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力求接触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为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结果的兴趣称为间接兴趣。年龄小的学生大多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发生兴趣,年龄大的学生往往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呈现相互交叉,相辅相成。新的地理教学大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习活动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获取人类经验和行为改变的复杂心理过程,这个过程的心理成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认知过程本身涉及到的智力因素,它包含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另一方面是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包含动机、注意、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人类认识探究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动力。学生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是伴随着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能激发起学习热情,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做到好学、乐学。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对他们接触过的事物、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激情,巧妙命题。只有当学生对某件事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时,才会成为其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才会在写作中全身心地投入,使习作言之有物,并在情感宣泄中学会遣词造句,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诸多原因,不少学生作文或无病呻吟,文章的情感苍白;或追求新颖奇特,而导致深刻思想的缺席。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直接影响着写作的效果。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