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照搬其他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而是在借鉴他们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初期是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高技能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政府逐步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考核、使用和待遇等政策规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正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近年在激烈的职教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先后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先进单位",被中国道  相似文献   

3.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石化公司培训中心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中,创新培训模式,完善鉴定标准,构建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石化生产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笔者在高技能人才的  相似文献   

4.
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我们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厘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的迅速崛起,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以及一线职工的技能水平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绘制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培养的宏伟蓝图,并据此制定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规划。班组长无疑是高技能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科学的培训,提高班组长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进班组长更好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岗位作用的有效手段。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在企业培训的工作中,大力推动班组长岗位培训,并将此作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中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指导本企业的员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于2012年4月在苏州市举办了企业高技能人才政策培训班。在讲座中,中国职协毕结礼副会长阐述了企业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现实意义。到2020年底,国家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基本形成覆盖重点行业、特色行业的技能传  相似文献   

7.
一、要健全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财政预算制度,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研发、评先、表彰经费及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并要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建设的财政投入动态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提高财政投入额度和比例。城市教育费附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国债资金等,应重点优先向高技能人才培养倾斜,不断改善技能培训的条件和设施,扩大培训规模。二是要落实企业投入。所有企业都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重点保证高技…  相似文献   

8.
发展优质高职教育,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充满活力、在珠江三角洲有着重要影响的高职学院。学校明确定位及其办学宗旨,强调高职教育应超越单纯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业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培训》2008,(12):27-30
在今年10月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高技能人才国际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当前职业培训工作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国培训》杂志社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网联合组织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职业培训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大讨论"活动,对于三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为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部分来稿观点摘登如下,并欢迎广大职业培训工作者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十大技能人才楷模在全社会所形成的影响,已经转变了人们对劳动与技能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已将职业教育培训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中央印发15号文件,召开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表彰十大楷模和技术能手,中央财政将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并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基金,把职业教育培训事业人才的陈旧认识,技能兴企,人才强国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瞿涛 《中国培训》2006,(1):14-14
为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更好地实施杭州市“815高级蓝领培训工程”,同时也为了调动企业职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杭州市劳动保障局近日推出政府补助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来促进和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杭州市推出的2006年首批政府补助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主要包括机电、金加工、数控、焊接等工种的培训,分别有焊工、车工、汽车修理工高级技师3个班90人、汽车修理工、维修电工、…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了技能人才培养战略,探索了"培训—鉴定—竞赛—激励—使用"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一大批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一、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一)尽早成才众所周知,冶金建筑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的工作虽然蕴含很高的技术成分,但更多地体现在实际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13.
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等5个项目将实施 劳动保障部将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精品建设项目”,“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项目”、”高技能人才远程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实训装备标准化建设项目”。劳动保障部在有关通知中强调,要依托全国劳动力市场网络系统,建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高技能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开设高技能人才交流专区,建立高技能成果信息库,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技能人才绝招绝技和技术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丁新民 《继续教育》2008,(11):90-93
本文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开展校企合作探索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出发,介绍学校在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教师进修基地、成立技师学院开展双证教育、共建科研流动工作站、实验中心和为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情况和体会,并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由于培训对象和时间的特殊性,目前尚没有现成的教材为之所用,而培训教材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培训的最终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原油田培训中心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开发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对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一、指导思想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围绕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课题研究,为企业、院校和政府部门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电力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从电力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入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循环体系,并总结提出几种人才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 《职教论坛》2012,(13):20-23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是增强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促进成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行业高职院校的价值定位和功能确定,是实现产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培训》2009,(7):19-20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中国培训》杂志于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30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的热情响应和大力支持,围绕征文的主题内容踊跃投稿,创作出了一批立意深刻、内涵丰富、题材新颖、质量高超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