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霞  张龙  裴永杰 《体育科技》2013,34(4):156-158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不同院校体育专业、性别及城乡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生理价值感、社会取向的生理价值感、社会取向心理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好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取向的人际价值感低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部分维度存在着不同程度专业、性别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问题入手,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为切入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了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取向和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并阐明了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指导的需求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我价值感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大学时代是个体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期,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期和扩展期,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与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法等了解体育专业学生阅读现状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目前体育专业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面窄,偏好文学类书籍;重实践轻理论,阅读意识不足。通过总结安庆师范学院的一些成功经验,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建议: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读书活动中了解阅读的人文价值;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加深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度,激发阅读热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为将来就业、创业和成才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走访相关专家等方法,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现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及其组织形式进行调查,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对体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就实施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怎样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构建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人际信任问卷,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状况及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对社会支持、信任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而且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丰  张艳群 《四川体育科学》2005,(3):121-122,125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人才、知识取向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视阈下体育历史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界对于体育历史的研究,大多以"认识"的方式看待体育历史.将其作为客体以"价值"的方式来重新审视,发现体育历史有着人类体育活动的产物和结果、人类体育价值活动目的及其实现过程的展开、人类体育价值活动文明成果的积聚延续的三重含义.体育价值经历了从"物本取向"到"人本取向"、"生物取向"到"人文取向"、"工具取向"到"价值取向"的嬗变,体育历史的形成真实地反映了其属人性、功能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有8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对农民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活动特征的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題。本文取材于江苏省农村体育的实际,对江苏农民体育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其形成的诸因素、体育活动项目价值取向、体育活动的特征以及开展农民体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历史发展与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以“学科知识、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作为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林琦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07-111
为了更好地鼓励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科类别、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运动计划性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年级、经济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年限、体育设施满意度、体育工作重视度、平时体育活动人数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龙燕梅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徐方忠等人编制的目标倾向量表、凌文辁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对体育院校545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整体水平显著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目标取向是成绩目标取向,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注重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体育专业大学生目标取向、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3.
王畔领 《体育世界》2011,(7):107-109
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体育价值主体在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体育需要对体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体育价值取向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密不可分,是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发映。通过对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与解读,当前我国体育价值取向应是以人文体育价值取向为主导,承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及适当保持二者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凯尼恩的ATPA量表对120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测量,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1.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价值判断水平呈中、偏低态势;2.不同专项、不同年级学生体育价值判断水平与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专项因素、年级因素不是影响学生体育价值判断的决定因素;3.教育能否提高个体的体育价值判断水平,教育与体育价值观的关系是应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围绕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阐述价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内涵,厘清价值取向内在构成;从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于人本化、多元化以及对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日趋深化三个方面来对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体育价值取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200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存在对就业制度缺乏了解和正确认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对职业的选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毕业生就业市场面狭窄,就业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建全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省5所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取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取向呈多元化趋势,专业对口观念逐渐淡化,更注重个人未来发展,但对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提出了增强自身素质、贴近就业现状、走近就业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度不稳定,随意性较大,锻炼时间明显不足;活动项目选择切合实际,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并兼顾价值取向;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形式、活动项目、场所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层次;体育意识差和学校体育设施不足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山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39-241
本文针对体育表演专业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核心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融合的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表演艺术的实践活动中,由专业理念的倡导、实践、提炼和升华,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所形成的精神,体育艺术人文素养是专业文化内涵核心与专业建设起点。价值观、象征物和行为方式由核心向外主要共同构成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要素。共有性、融合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是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在表现上存在差序格局,多元并存、各具特色,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对体育文化与艺术的双重依赖与突破。通过体育表演特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创设课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特色鲜明的体育艺术作品为载体增进对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认同;健全有形的制度推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特色的形成等方式以促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艺术的依赖是体育表演文化核心和内涵的凝练需求。作为交叉型的新专业,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是最终的目的,要做到兼容并蓄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采用症状检核表(SCL-90),对1193名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和分析比较,其中有体育专业(N1=323)、机械专业(N2=555)、医学专业(N3=202)和艺术专业(N4=113)。经.05水平T检验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接近,在个别因子上优于国内常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据此,提出大学生应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