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民族在历史上讲究的“天人合一“,是一种一元论哲学,且汉民族注重心理时空,擅长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来看待事物,特别强调时间顺序原则和空间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如果汉民族在认知过程中是注重对空间、对事物形象性的把握,那么就能从认识角度解释汉语动词和形容词为什么会有大量重叠.其重叠的认识基础是外部世界的空间形象性,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也证明汉民族认知很注重把握事物在空间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客家人与平话人是两个汉族的族群,尽管由于时空的差异造成了平话人与客家人在迁徙空间、生计方式、风俗习惯、信仰习俗、语言和族群特点等方面的差别,但是两者仍然是汉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继承和延续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是汉民族同源异流的分支。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上,“时间”与“空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性(时间的由前到后顺序、行为动作或事件的先后顺序)与并列复句中分句的先后顺序是一一对应的.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排列方式等)也与并列复句中分句的排列顺序相—致.研究表明,汉维语并列复句描述时空位置和时空关系时组构的顺序象似于外部时空顺序.这证明时空语言和时空认知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汉民族思维离不开汉语言。汉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各种重要的意识形态,诸如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战争观及哲学思想,始终贯穿于一切文化作品之中。中国哲学的本体论较之于西方哲学有其独特的与汉语相应的整体协调意识和洞见。中国哲学的范畴术语也都体现出与汉语相应的特性。汉民族的思维形式与其语言形式之间有一个对应的关系。基于汉民族的重和谐的传统价值观之上的对子、骈句、四字成语等,便是利用汉语的这一特殊性能来遣词造句,状物叙事,抒情表意。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既意深含蓄有诗境韵味,又对…  相似文献   

6.
汉民族谐音倾向语言文化成因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语言文字运用中有明显的谐音倾向。这种谐音倾向与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汉民族语言文字特点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语言文字的灵物崇拜是汉民族谐音倾向的根本文化心理原因。汉语、汉字特殊的音、义、形的关系,使大量的词不得不以相同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出现,则是谐音成为汉语一种语言现实的语言学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唐宋诗词的时空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同时也是古典诗词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此出发,章将唐宋诗词里利用时间和空间关系构章谋篇的样式归纳为三种,即时空平行、时空错综、时空隐喻;这不失为进一步透析古诗词章法意境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相对性观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空间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时空观的基本观点之一。现行哲学教科书一般是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方面表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时空相对性的基本含义的,即“第一,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随着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可变的、有条件的;第二,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它随着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发展而不断深化,人们对时空观念的可变性反映着时空具体特性的可变性”[1]。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从人类的认识具有辩证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佩列文的作品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哲学性思辨与东方禅宗思想,叙事文本大量运用梦境、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常用技巧。《夏伯阳与虚空》是佩列文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线索嵌套、并置等形式叙事,将“现实”与“虚幻”两个时空相互并置与穿插,以主人公彼得·虚空的梦作为两个时空的连接点,时间和空间呈现碎片化、混乱化与无序化。  相似文献   

10.
庄子在对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感知中,深切体味到了时空局限对生命自由束缚所带来的哀感,并基于此,对时间、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哲学思考.但对时空无限性的哲学认知,并不能消解生命自由的时空桎梏,反而强化了人们对时空枷锁的敬畏感.为获得生命的大自由,庄子企图以美学的方式超越时空哲学认知的不足,构建出"与造物者游"的"无何有之乡"等美学时空,使物理性的时间、空间具有了"天地境界"的精神自由内涵,从而赋予"逍遥游"以时空维度.由于人并不能真正在现实层面摆脱时空束缚,"逍遥游"便落实为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和形而下的生活方式两种形态,前者诉诸艺术,后者要求"与世俗处".  相似文献   

11.
由斯普林格(SPRINGER)主办的国际同行评审期刊《哲学与教育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旨在推进教育哲学研究的整体发展,且长期为SSCI来源期刊。从该杂志2010-2019年刊载文章数量和内容可以发现,国外教育哲学研究依然将教育本体及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看作教育哲学研究者关注的重心;儿童教育哲学、空间教育哲学、数字教育哲学和生态教育哲学等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杜威、康德、哈贝马斯等教育哲学家的文本解读仍是研究热点;世界主义、批判教育学、存在主义等流派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外教育哲学研究新进展的启示下,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应重视教育本体问题的研究、新研究领域的拓展;注重对教育哲学名著的时代解读;重视对国外教育哲学成果的引进;注重对教育实践的价值引领;重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任何诗歌的境界都以时空形式存在,既表现为一种时间流程,又表现为一种空间展开,构成诗歌内部的时空结构。这种时空结构受诗人情感支配,并由具体的时空意象作为建构载体,最终指向诗歌意境的创造,使整个诗歌作品成为一个整体和谐运转,令人涵咏回味不已。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巴赫金在《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中认为,小说叙事的时间形式是一种与人的生存空间结合为一体"时空体"形式。  相似文献   

14.
冯为兰 《中国教师》2009,(Z2):13-13
各民族独具的思维模式造就了它独特的语言表达方法,汉民族思维注意语言的悟性与含蓄,而西方思维则重视语言的形式结构化。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充分地体现在翻译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汉语谦逊语以和谐礼貌为本,其标记词语"过奖"等之结构形式,要么启动话语,要么承接话语,要么启动承接兼而有之。汉民族谦逊语体现了汉民族的礼貌和谐观,在语表形式上表现为"空间与程度、主观小量"和"语义演化"等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汉谚语为依据,比较分析了英汉民族传统的婚恋观念。认为英汉民族在婚恋择偶问题上,都注重从一而终、情感相投、以德取人、门当户对、不重容貌、男大女小。  相似文献   

17.
以往学界少有从时空哲学的视角解读卡夫卡的作品,似乎很难定义卡夫卡的小说里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这正是卡夫卡匠心独运之处。卡夫卡独树一帜的时空哲学赋予了叙事时间和空间新的内涵与形式,作品的时空在如迷宫般交织后充满了叙事张力,使小说充满了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对时间和空间的特殊处理成为表现“卡夫卡式”书写的主要叙事手段,卡夫卡叙而不议,观而不语,让读者在品读作品时将零星的碎片和静止的瞬间在头脑中重现,从而在看似随意和刻意疏忽的充满空位与悖谬的文本中,体会到作家内心深处理性的梦魇,这种矛盾、荒诞、梦境般的叙事,进一步折射出世界的虚幻和人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汉民族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汉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信息。但汉语方言众多,分歧很大,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书同文”而轻视“语同音”的传统,使得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统一(主要指口语)在近代中国以前的进程十分缓慢,而且是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9.
时空经济是运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经济,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在其运动过程中必然包含自身的特殊属性,而认识这种属性是正确认识时空经济运动的钥匙。文章系统探讨和论证了时空经济的五大基本特征,即差异性、相关性、可分性、跳跃性、动态性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7,(4):77-81
时空体是巴赫金艺术地把握世界的理想方式,它不单是一个文学概念,在历史的脉络中,时空体承载着巴赫金对人的精神的探索,潜藏着巴赫金对于个体生命的哲学思考。道德哲学被巴赫金称为"第一哲学",是一种把存在作为唯一的事件,将人作为唯一的研究中心且重视个体精神成长和道德个性彰显的哲学。于时空体与道德哲学的交汇中渗透着巴赫金整体性的世界观、参与性的思维方式和对积极对话的生命活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