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有关地图表明黄河入海口在历史上有重大变迁。“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P_2)标明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商朝形势”(P_5)、“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P_(15))、“西汉疆域”(P_(30))等图标明从商至西汉,河水(黄河)的入海口在现今河北境内;“东汉疆域”图(P_(32))标明河水(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一直延续到三国、隋、唐、五代十国、北宋时期,只是其名称在隋唐时正式标明为“黄河”。“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P_(109))标明,黄河夺淮水下游入海(在今江苏境内),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前期;“太平天  相似文献   

2.
关于河流名称的标法 ,据我们自己非常有限的知识 ,似乎应遵循自上游而下游或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原则 ,但《中国历史》课本却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反常的标法。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 2 9页《周初分封诸侯图》 ,第 42页《春秋列国形势》图和第 47页《战国形势》图中的江水和淮水 ,第 5 6页《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和商业城市》和第 73页《秦朝疆域》图中的淮水 ,第 78页《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中的淮水和江水 ,第 79页《刘邦项羽灭秦》图中的江水 ;第二册第 3页《隋朝的大运河》 ,第 69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 ,第 70页《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和…  相似文献   

3.
钱俨,杭州临安人,生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吴越国奉中原为正朔,采用中原王朝年号),卒于北宋咸平六年(1003),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室后裔。钱俨所《吴越备史》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1979年试用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章中有《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其中讲到了西夏第一代皇帝元昊时期创制西夏文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对西夏文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还在第10页附了一个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插图。图中包括四个词共八个字,左边是西夏文,右面是汉文。按理每个汉文词应是相对应的西夏文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朝代,疆域十分辽阔.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唐朝疆域版图的情况,课本增加了历史地图《唐朝疆域》.现在就《唐朝疆域》图连同《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图、《黑水都督府形势》图、《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一并作一个概括的介绍和说明,供教师备课和讲授唐朝手工业、唐都长安、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的疆域、唐朝的对外关系等内容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二册中的《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教材的重点之一.这部分教材叙述了北宋初年的两次对辽用兵、澶渊之战、澶渊之盟以及澶渊之盟后辽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共四个自然段,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这部分教材与试用本相比,变动较大.试用本关于辽宋关系部分的标题是一个,即《辽的建立和辽宋关系》.修订本则把这部分变成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是《契丹的兴起》,第二个是《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在第二个标题下面,新增加了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的内容.下面按课文顺序对教材作些分析并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政权在第140页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中变为“大理”政权,说明:一、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五代十国前期;二、大理政权是由南诏政权直接过渡的。然而,这两点都是错误的。《辞海》对段思平的介绍中有“唐昭宗天夏二年(公元902年),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其后,历经大长和国(902~928)、大天兴国(928~929)和大义宁国(929~937)。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五代十国存在时间为907年到979年,故建议将《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改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  相似文献   

8.
许洞《虎钤经》是官修《武经总要》面世以前北宋一部重要的兵书。本文对现存明清时期刻本与抄本《虎钤经》卷6进行初步校勘,并考察其内容,指出《虎钤经》有沿袭唐代兵书、对个别战争工具一知半解的一面,但当中涉及旋风砲、虎蹲砲与将军砲,是《太白阴经》等唐代兵书所无,大抵与唐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城市攻防战频繁,守城技术发达,攻城方依赖抛石机等远射武器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辽代佛学字书《龙龛手镜》的写作地点为蔚州金河寺,该书对佛学传播和辽与朝鲜的文化交往发挥过重要作用,宋代最早的刻本产生于北宋熙宁中。  相似文献   

10.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前蜀)著名画家支仲元的《三仙图》,曾被宋朝御府所收藏,北宋灭亡后,这幅画从宋朝的御府流转到了金朝的御府。在金末元初,全真教掌门人丘处机曾给支仲元《三仙图》题诗。但是在丘处机题诗之前,此画的内容、题材已经在金代有流传,金代已经出现了对《三仙图》的仿作,这从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马钰《题文山孙会首画三仙图》藏头拆字诗中可以看出。另外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也写有一首七言律诗《三仙祠》。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三仙"其实已经成为金朝人们潜意识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根深蒂固地生存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了。《三仙图》文化符号的长久传承,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之一,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宋政权,其相对统一体现在宋政权在完成了局部统一后,仍面临着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其北部与辽契丹政权直接对峙.历经公元986年雍熙北伐,宋军主力在岐沟关的惨败,宋统治者自此对辽政权由攻势转入防御为主的时期,在战略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大名府的建置其主要意图即防御辽的军事进攻与威胁,同时也完善了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格局.本文通过对大名府建置的探索,可有助于了解宋代北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郭东辉 《新高考》2006,(11):28-29
【考点指津】1.归纳宋代政治主要内容:(1)北宋的建立和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2)北宋统治者采取多方面措施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给北宋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3)北宋中期,为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王安石进行了变法,终因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4)和战并存的民族关系。北宋同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和金之间有战有和,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等韵图中相关概念的起源、《悉昙章》传本的流变两个方面的讨论,指出等韵图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等及等韵图的形成都是直接或间接受了《悉昙章》的影响而产生的,等韵图的初步形成约在晚唐至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现行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 ,文章在描绘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时写道 :“衔远山 ,吞长江。”对此句中的“长江”一词 ,课文未注释 ,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亦未解释。很显然 ,其均将“长江”理解为一专有名词 ,即今天的“长江”。这样理解其实不妥。其一 ,《中国历史地图集·辽宋夏金元册》(地图出版社 ,谭其骧主编 )上标明宋时的“长江”为“大江”。又《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在“北宋政区形势图”上只标出“大江”。这表明 ,北宋时期尚未专称“大江”为“长江” ,古今地理概念不尽相同 ,不能等同。其二 ,从句…  相似文献   

16.
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的“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列为阅读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但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与其经济发展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之间存在共同时态相互联系和历时态因果关系.因此这类问题,考生应引起注意。复习时应认识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和重要形式.理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三大发明及其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7.
辽代风俗有别于中原王朝,其妇女形象也与同时期的北宋有所不同,她们或以诗文才华出众,或指挥军队杀敌立功。建国伊始,辽朝妇女的贞节观念较为淡薄,但在与北宋的长期共存中,这一现象到辽代后期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汉族妇女之中。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有关"辽、夏、金的建立与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规定如下:(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上子目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五章第四节、第五节的子目完全一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掌握知识、形成科学的空间概念。一、学好历史,首先要充分发挥历史地图这一直观教具的作用历史教材离不开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图中蕴含着各方面的历史信息,政治上有疆域图、布局图,如《唐朝疆域》等;经济上有农作物、工业分布图、运河图,如《唐朝手工业分布图》等;军事上有战争形势图,如《战国形势图》等。读图可帮助学生借  相似文献   

20.
一、过度备课、目标过高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的王莼老师,青春靓丽,亲和力强。她的展示课是《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这一课内容庞杂,很不好上。平时,我们上这节课要么按照教材顺序一条线下来,平均用力.课程会在匆匆忙忙中结束;要么利用表格对比,让学生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