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的《九歌》是一组风格别致的具有艺术美的优秀诗篇。《九歌》在意象群体的塑造上极为成功,而且结构严密、精美,语言上也极富于艺术魅力。《九歌》堪与《离骚》媲美,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屈原。  相似文献   

2.
《楚辞》中的《九歌》,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是屈原修定的民间祭歌。这一提法,主要来自王逸,《楚辞章句》中为《九歌》所作的题解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词。其词,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宋代朱熹在王逸此说的基础上,断定《九歌》是屈原对“昔楚南郢之邑”的民间祭歌,“颇为更定词,去其泰甚”而成。这样《九歌》就成了“屈原在民间祭歌加工而成”的定论。①目前,学术界和大中学校教村编者…  相似文献   

3.
《国殇》是屈原《九歌》中的第十篇。《九歌》是屈原以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抒情组诗,共十一篇。《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所祭的都是自然的神灵,而本篇所颂的则是人鬼。  相似文献   

4.
《九歌》原是楚国南部流传的民间祭神乐歌,后经屈原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而流传下来。在遭受政治上的打击和迫害之后,屈原所抒的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哀和怨愤,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代拟”艺术萌芽于《诗经》,至屈原《九歌》而进入艺术表现的成熟阶段。《九歌》的结构,适应祭祀程式特点,有“叙赞式”、“对唱式”、“寻觅、纪行式”之拟写变化;《九歌》表现神鬼情状。拟写了情景交融的环境氛围,各具风神的衣饰扈从、维妙维肖的神态、心理;《九歌》“代拟”语言风格多样.切合所祭神灵的身份与特点,再现了奇幻的神灵世界。屈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代拟”艺术作出了巨大的开拓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究《九歌》的性质、屈原在怀王朝的任职、《九歌》内在系统存在的矛盾及屈原与《九歌》的关系等问题,我们认为,《九歌》为屈原任三闾大夫时所作。这些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其祭天神、地祇的九篇为屈原初仕怀王时依据民间祭歌所加工整理的国家祀典,《国殇》《礼魂》则是丹阳、蓝田大战后屈原再次被起用以三闾大夫身份所作祭奠两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祭歌,后来二者合流,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九歌》。  相似文献   

7.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歌加工而成。这组原来“其词鄙陋”的祠祀曲,经过屈原的手笔以后,思想上、艺术上都显现出新的光彩,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少司命》就是这样一首以卓绝的艺术技  相似文献   

8.
《九歌》。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现象,为历来《楚辞》注家重视而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九歌》,原本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九章,《礼魂》是前九章的“乱辞”。屈原《国殇》写于楚怀王十七年,是作者后来或后人编入《九歌》的,因而形成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格局,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九歌》是屈原创作的楚国郊祀祭歌。  相似文献   

9.
《九歌》是一组带有民歌风味的抒情诗篇,是屈原对现实痛苦思考的结晶.作为一组抒情诗,它究竟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如何抒发的?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色?本文将对此作一些这初步探讨.一、《九歌》之情旨把握《九歌》的情旨,是我们理解《九歌》抒情艺术的关键.欲知此.必须首先明白《九歌》创作的主旨是什么.关于《九歌》创作的主旨,概括诸家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讽谏寄托说.  相似文献   

10.
屈原《九歌》研究中,争议颇多。本文就四个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即认为《九歌》是屈原独立创作而非民间巫歌成分为主;是晚年所写而非早年所写;是楚国岁时常祀之祭歌,而非某一次祈战获福的祀歌;《九歌》中渗透有屈原的失意感情,但无明显的思想寄托和讽谏。文章着重内证,从《九歌》内容上论证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前人的论述,有所比较、吸取和商榷再议。  相似文献   

11.
潘啸龙副教授所著《屈原与楚文化》一书最近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17.5万字。这是作者十年来潜心研究楚辞的结晶。全书分为三篇,探讨了楚历、楚史和屈原生平中两次放逐和自沉的时间及原因;对屈原的主要诗作如《离骚》、《九歌》、《天问》、《哀郢》、《远游》等的作年、题旨、性质和结构艺术,以及屈原的思想发展及  相似文献   

12.
楚辞中的《九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所写的祭歌,也是自成体系的十一组诗,由于它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多采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成为卓绝的古典文学名篇.《国殇》这颗瑰丽的珍珠又在《九歌》宝链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13.
《国殇》是《九歌》中的第十篇。屈原依据楚国南方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神乐歌加工创作的《九歌》,大部分是祭祀自然界的神,有着浓厚的爱情色彩。《国殇》却是一首追悼阵亡将士的悲壮的挽歌,生动地描写了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忠勇,热烈地  相似文献   

14.
屈原《九歌》是一组什么性质的诗歌?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对理解和认识《九歌》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可以这样说:对《九歌》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九歌》作品。为此,古今治骚者就这个问题发表过许多意见,迄今仍在讨论中。下面谈谈个人的有关体会和看法,求正于前辈和同人。  相似文献   

15.
伟大诗人屈原《九歌·河伯》这首诗清新宛丽,缠绵悱恻,在《九歌》中,别具一格,是研究屈原思想、创作方法的珍贵资料。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不足,诗意至今未能得到较为明确具体的解释。游国恩先生就曾痛切地感到,从来释《九歌·河伯》者“皆为模糊影响之谈》,绝无明瞭确切之解。” (《论九歌山川之神》)  相似文献   

16.
褚斌杰先生说:“考察一下屈原以前那些所谓《九歌》的内容和性质,弄清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现在屈原作品的理解、定性和评价。”这是很正确的。这也正是我们考察夏朝《九歌》的意义所在。李嘉言说:“可知《大荒西经》‘启上三嫔于天’,《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与男女荒淫之事有关。启因荒淫得《九歌》于天上,复藉《九歌》荒淫于地下,则启之《九歌》,必系淫靡之乐,可以断言。”此外,如闻一多、郭沫若、游国恩、姜亮夫、陈子展、汤炳正、马茂元、褚斌杰、金开诚等现、当代楚辞研究大家都秉持着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三、《九歌》是祈战的诅文,还是岁时常祀之歌?马茂元主编的《楚辞注释》说:“《九歌》是楚国南部流传已久的一套民间祭神的乐歌,经屈原的加工改写,便形成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为,《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的乐歌的基础上,为  相似文献   

18.
张渥的《九歌图》作为表现屈原《九歌》的最重要的图文本,给人一种直观的冲击,它以白描勾勒的手法,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感,也可以使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屈原《九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山鬼》是一篇叙事性的抒情诗,是屈原艺术上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全诗写山鬼去赴与情人幽会的过程,一共只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动身赴约时的情景与心情;第二层写她来到幽会之处没有见到情人时思绪纷繁,微妙复杂的感情;第三层写她最终的失望与怨恨,挣扎与疑惑,以及余下的一片绵绵无尽的苦恼《九歌》,特别是《山鬼》,与《九章》,特别是《离骚》的风格迥异.《九章》与《离骚》,屈原是用满腔激愤之情与大声镗鎝的气势来写的.而《九歌》中的《山鬼》,屈原却是用一腔幽怨,如泣如诉  相似文献   

20.
正如西方戏剧产生于原始歌舞一样,中国戏剧的诸多因素在屈原的《九歌》中已有较多的体现。《九歌》对祀神活动的描摹和记录使得它成为动作的艺术,其中的歌舞表演动作强调直观性和非直观性的统一,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同时,《九歌》中表演的虚拟化、程式化倾向蕴含了丰富的戏剧美学因素。但《九歌》与成熟戏剧相比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