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比较教育研究》2023,(11):24-34+98
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问题受到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时人口问题也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多重、持续且深刻的影响。人口与教育的关系密切:人口的规模、素质、结构、流动、发展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决策需要顺应人口变化,积极求变并前瞻布局。法国在历史不同时期面临过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生育意愿下降、城乡结构不均衡等人口问题。为此,法国采取了系统性的政策干预手段,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举措有:投资科技创新寻求技术红利;提高教育质量以提升人口素质;保障教育公平,改善农村和移民教育;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优化家庭支持政策,鼓励生育;调整教师队伍应对生源变化。这些政策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积极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连带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口文化素质,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文化生活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它是由社会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建国以来,山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82年与1964年相比,总人口增长了40.4%,有文化人口占总人口数由1964年的41.77%上升到1982年的68.74%,而文盲和半文盲由1964年的33.85%下降到1982年的18.06%.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和文盲半文盲人口仍然占总人口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教育课题,正在逐步重新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这是中国社会与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对于公民教育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基于当代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进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现代民间公益性组织开始出现,存在一些带有公民自治色彩的机构。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的生活领域的萌芽正在产生。这种结构正在变化的社会可以称之为公民社会。当然,中国公民社会仅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同时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和构建基本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既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也为教育改革带来了重重困难.本文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详述了近年来加拿大随着人口、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在对80年代教育状况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6.
1.教育环境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社会也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教育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教育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由职前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工业社会的高等教育是职前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主要由一些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人类学家和具有一些人类学知识的教育家进行的。它的理论大概产生于70年代初,但人类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却有很长的历史。本世纪初,人类学家赫威特(Hewett)受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研究了美国本土的移民教育问题,印第安人教育问题和菲律宾土著的教育问题,认为学校正在迫使这些人学习“较高级”的盎格鲁——阿美利加文化,而忽视他们自己的文化,他因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教育课题,正在逐步重新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这是中国社会与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对于公民教育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基于当代中国的现实,讨论公民教育的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价值立场、秉承什么样的方法论,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三个方面:首先,公民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其次,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特质,应当反对简单的“拿来主义”:最后,学校公民教育应与和谐社会生活同步建设,反对狭隘的公民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人口文化”虽是一个尚未被确定的概念术语,但人类社会确实存在着人口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文化。人口文化包括了人类在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能力、活动、方式和结果,以及在维持和发展这种生产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遗传基因、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内容。人口文化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关系非常密切。人口文化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人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如何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 ,传统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正在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过渡 ;运行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经济市场化的体制逐步转变 ;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 ,科技教育文化落后 ,人民生活贫穷的不发达社会开始向着高度文明的富强国家迈进。为了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现代化理想 ,近二十年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育事业也以空前的规模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基本的矛盾与困难  相似文献   

11.
人口的文化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口质量的主要指标。随着扫盲工作和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文化程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利用我国笫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及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文盲、半文盲人口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化、网络化、终身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正在由经济社会的边缘走进社会的中心,这种趋势把高校推向经济和社会的第一线,学校和社会的“柏林墙”正在被逐渐拆除,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正在激烈进行:在思想上,不良侵蚀的影响不可避免;在心理上,不良侵害的影响随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该如何利用高校和社会进一步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对教育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人口状况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它与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战以后,联邦德国的人口在数量、结构和成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势必要反映到教育系统中,而初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本文  相似文献   

14.
"技术工人"被称为"蓝领",这是工业化文化造就的一个阶层,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蓝领人口规模正在迅猛增长,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白领。另一个事实却是,面对高级技术工人的旺盛需求,各种技术培训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数量却在急剧下降。除了经济结构转型、大学高录取率分流、人口迁徙、城镇化等原因外,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和质量,将成为影响和改变这一阶层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累。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我国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手工汇总的数据表明,我省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较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7.8%,下降了2.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人口文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适龄儿童、少年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是普及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强大发展的推动力,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大部分都是农村人口,如何对广大农村人口进行教育是目前国内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着非常多困难,这对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陈旧、师资力量短缺,这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下面就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和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其具体内容是随着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新疆历史和区情教育、民族团结和“四个认同”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教育是新疆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针对这一特点,新疆高校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有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 人口增长模式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说法,过去称其为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增长模式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三者不同的组合型式,因此,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化、城市化社会。而在这一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融入城市,剩余劳动力也从农业生产转而投入到非农产业的生产,这使得“农民工”这一新的代名词应运而生。自从2003年以来,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的政府正在转变它的职能。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尤其是农民工问题。通过福利经济学的视角,构建MOP模型和叠代模型,以及分析日本和欧盟的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先进模式。本文讨论中国社会由一个廉价劳动力大国向一个技工时代大国的转变,应该采取相应的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区域教育特色?区域教育特色是指某区域的教育在长期发展中积累和形成的独特的、优秀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和风格。区域教育特色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认真研究,精细规划。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本地区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和社会环境、人口的构成、教育发展的原有水平等多种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进行设计。一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市县,也可以在市县内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规划不同的区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